长期以来,地质工作在国家经济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地质队员们在远离都市繁华的深山大川中,与山河为伴,和岩石为友,披星戴月进行勘探开掘,为国家创造了巨大经济价值,如此鲜活的经历是文学创作的绝佳素材。
以地质队员生活为主题创作长篇小说,可以说是作家刘虎的夙愿。在近日由明天出版社推出的新作《金色日出》中,他选择以山东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为原型,通过鹿家三代人的故事,讲述了甘于奉献、勇于创新的地质人如何用双脚在大地深处测量大地,讴歌了代代相传的地质精神。
刘虎出生并成长于地质大院,年幼时起便与父母聚少离多,他对地质家庭中的爱与难感慨尤深。因此,在创作之初他便决定让小说贴着儿童最真实的情感需求去写,一开场便将小男孩鹿波的家庭矛盾摊开。刚放暑假的鹿波对爸爸妈妈要带他和弟弟去天安门广场看升国旗而满怀期待,结果爸爸因工作无法回家,弟弟突然发高烧,妈妈也愤怒得想要离开。接二连三的困难和一地鸡毛的琐碎使得这个家庭将何去何从,引起了读者的揪心,但作者并未将笔触在此停留太久,而是紧接着打开了记忆的闸门,将爷爷鹿泰山这位第一代地质人的往事娓娓道来。原来,鹿泰山曾经率队发掘大型金矿,是整座城市兴起的见证人和奠基者。但由于长期在野外工作,使他的内心充满了对家庭的牵挂和愧疚,父子两代人的记忆在此交汇,深化了读者对地质队员生活中悲欢离合的理解。
对儿童文学作品而言,少年独自远行往往意味着真正成长的开始,当鹿波从家里跑出来,独自前往远在威海的矿山工区寻找爸爸时,故事也迎来了新的发展高潮。在有关金矿发掘的情节中,作者把大量实地勘探场景以轻松易懂的方式呈现出来,不但打开了读者对于地质勘探事业的科学认知,更重要的是鹿波也真正理解了爸爸,消弭了情感的隔阂。
在后记中作者说,地质人的故事实际上与“崇高”“伟大”无关,而更多关乎人的责任担当和职业精神。在《金色日出》中,作者借鹿泰山之口,宣扬着真正的职业精神,践行了“不畏艰险,百折不挠,勇于创新,把磨难当作锻炼和提升的机会,把自己活成了一座富矿”,而鹿小海成为一名地质队员则经过了由怨到爱的转变。对他们而言,实现梦想意味着“责任”“代价”并存,但他们一旦投入,便不会后悔。正是这些充满职业精神的时刻,使读者明白,让几代地质人之所以坚定投身宏大事业,是一个人的性情使然。
也正如地质勘探发掘一般,《金色日出》的创作经历了漫长的孕育与等待,但最终作者很好地完成了最初的设想。刘虎敏锐地关注到当前地质题材故事中的空白之处,将“少年成长”母题与一代代地质人所传承的“精神信仰”融为一体,以冷静客观的笔法和高度专业的知识科普,带领读者走近岩石深处的断裂、蚀变,重现了地质人身上的职业精神,使作品呈现出一种昂扬向上的坚定质地,是儿童文学探索如何书写重大题材的又一次重要突破。
(作者系鲁迅文学院培训部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