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自信的岳阳市中小学生。谭冀俊 摄
岳阳市第十六中学教师与学生讨论解题思路。谭冀俊 摄
■教改先锋重大典型报道
3个区、4个县、2个县级市、4个行政管理区——在湖南省岳阳市1.5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求进、城镇化进程加快、人口变化呈新形势,正给教育带来深刻的影响。
2021年,岳阳市委、市政府根据人口变化趋势,本着“早谋划、早启动、早见效”的原则,坚持城乡并重,提前研判学位供需变化,果断在全市启动新一轮中小学幼儿园布局调整,着力下好教育高质量发展“先手棋”。
3年来,该市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调整学校布局。全市共投入27.31亿元,新建、改扩建学校438所。同时,加快“县管校聘”改革,健全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每年参与交流轮岗的教师达1500人以上。目前,全市学校标准化建设、办学水平、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升,薄弱学校面貌显著改善,“一乡镇一品质学校”格局初步形成。
市域统筹,全面调整优化学校布局
岳阳市是湖南省域副中心,经济总量常年位居全省前三,但一段时期,该市教育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不匹配。
时任市委书记王一鸥利用节假日探访了30多所农村学校,谈教育必说“改善办学条件刻不容缓”,并把牵头负责的任务交给了市教体局。
“建设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必须要有高质量的教育布局、办学条件、师资队伍、教育质量做支撑。”岳阳市教体局党组书记、局长尤庆学表示,过去学校面广点多,造成资金使用效益不高。随着人口变化,进行新一轮布局调整,减少“碎片化”投入,增加优质学校数量,是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必然选择。
不过,要想短时间改变现状,光靠县(市、区)教体局是不够的。于是,岳阳市教体局向岳阳市委报告了相关情况。
2021年11月19日,岳阳市委组织召开了一次基础教育工作座谈会,包括12个县(市、区)的党(工)委书记在内的48人参加了会议。
座谈会后,岳阳市印发了《岳阳市改善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三年集中攻坚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4年)》《岳阳市改善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三年集中攻坚行动任务台账》,各县(市、区)也相继出台了具体措施。
其中,《实施方案》明确提到,这一次攻坚行动的原则是“根据人口流动变化趋势,提前研判学位供需变化,坚持城乡并重,科学合理规划辖区内学校布局”,同时,还明确了中小学幼儿园布局调整的数量和具体要求。
第一步,就是要撤并小规模校。
岳阳市教体局进行了慎重的论证,通过走访座谈听取了市县两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家长、校长、教师共计260余人的意见,还先后到湖南省花垣县和新田县考察学习小规模学校撤并经验。
“难度比预料的小得多,‘霸蛮’的决心变成了满满的信心。”尤庆学说。
为了做好撤并工作,打消群众顾虑,各地按“一校一案”“一生一策”的原则,对拟撤并学校逐一实地调研,妥善解决学生就近分流、交通保障、接收校条件改善等具体问题,教体局、乡镇、村组和学校联合行动,户户走访,成熟一所撤并一所。
不过,撤并小规模学校只是布局调整的一小步。如何让教育布局更符合时代需求,岳阳也将其纳入此次攻坚行动的思考范畴。
山区大县平江根据出生人口下降、生源急速向城镇集中的大趋势,在有序撤并乡村小规模学校的同时,在人口大镇新建了不少学校。
“近3年,我们就在县城新建了杨梓山小学、杨源小学、杨源中学等优质学校,在南江镇新建了南江镇第二小学,在长寿镇新建了1所小学,有效集中了优质教育资源。”平江县教体局教育建设中心主任冯练军说,2022年以来,平江县共完成投资5.6亿元。
为避免出现“边建设、边闲置”现象,该县“以最适合的形式建最实用的校舍,以最小的投资建最美的学校”,先后3次优化调整项目建设方案,取消农村非必建项目34个,调整项目实施内容32个,增加农村急需项目34个、城区新建项目3个。
而对于岳阳市城区来说,最大的考验是:如何既避免资源浪费,又科学度过当下的入学高峰。
以岳阳经开区为例,经开区城区学校“拥挤”现象突出,但所辖康王乡、西塘镇两个乡镇学校“空心化”现象明显。这就带来了一个难题:城区再新建几所学校,要不了几年,就会出现闲置学位;可如果不建,仅凭当下仅有的一些学校,又装不下这么多学生。
怎么办?
“在改扩建部分学校的同时,何不把乡镇学校利用起来?”岳阳经开区教育文体局班子成员意见一拍即合。为此,该区探索了建分校、一体化管理、借址办学等多种模式,统筹用好城乡校舍资源、师资力量,平稳顺利地实现了城区学校学生分流。
集中投入,全面打造“一乡镇一品质学校”
我国的义务教育,实行的是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针对相关学校的布局或是学位建设,一般交由县(市、区)自主规划。也就是说,除省里下达的任务外,像岳阳这样全市统一行动的情况并不多见。
谈及背后的原因,岳阳教育人都觉得,“这是岳阳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之需”。
正因如此,即便当前经济增长放缓,“但改善义务教育基本办学条件三年集中攻坚行动不能停”。压力面前,岳阳市委副书记、市长李挚态度坚决。
改善办学条件成为岳阳“第一号工程”,市、县两级政府均成立了攻坚专班,建立问题、任务、责任、投入4个清单,把责任分解到各级政府、各部门单位,实行项目责任人制度。
2022年以来,全市有序撤并小规模学校222所,完成乡镇标准化寄宿制学校建设51所。中心城区实施“三大片区三大行动”,新建岳阳楼区环球融创实验学校、南湖新区实验学校、经开区东站小学等6所学校,增加学位11800个,有效化解了中心城区入学难问题。
“我们的总体思路是,既尽快化解结构性矛盾,又尽量避免资源浪费,着力打造‘一乡镇一品质学校’(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或一所初中、一所中心小学),变‘碎片化’投入为‘集约化’利用,扩充优质教育资源。”岳阳市教体局计财科科长晏春介绍。
在集中投入之下,各乡镇学校发生了巨大变化。
临湘市的贺畈中学,教学楼和食堂都是20世纪70年代末修建而成的。“门窗都是木制的,路面坑坑洼洼,连一个像样的田径场都没有。”在这里工作了13年的副校长李斌回忆着自己刚来学校时的场景。
2022年12月11日,临湘市改善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三年集中攻坚行动现场推进会在贺畈中学召开。不到一年时间,这所乡村学校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22年3月,支护坡动工,暑假期间,新建教学楼、食堂、田径场。现在班班通、新课桌椅、智慧黑板等,全部到位。”李斌说,截至记者采访时,学校建设已投入将近1000万元。
“这些只是临湘市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改善的缩影。”临湘市教体局局长李宗才说,三年集中攻坚行动中,全市预计共投入资金3.5亿元,完成146个项目。
来到汨罗市川山坪镇青江小学,如果忽略环绕四周的山丘,记者觉得此刻自己所在的是一所城区学校。
川山坪镇是个大镇,原有川山坪中学等3所中学、万家小学等6所小学,教育布局调整之后,将撤并“微小学校”5所。新建的青江学校投入4000余万元,为九年一贯制学校,可容纳学生1080人,全镇即将形成两所九年一贯制学校、3所完全小学的格局。
“过去3所中学,每所中学的初三都只有1个班,教师不好分配。资源整合后,青江学校初三年级将有2个班,师资配置好多了。”青江学校副校长吴浩说。
近年来,汨罗市投入12.5亿元资金新建和改扩建一批城乡品质学校,先后改建24所寄宿制学校,改扩建40片运动场,建成21个高标准图书阅览室、190余个图书角。现在,全市93.5%的学生在中心校、品质校就读。
如今,在岳阳市,即使是最偏远的乡镇,家门口也有好学校,小学校也有好老师,小学跨村不出镇,中学寄宿走读两相宜。
人随事走,全面优化机构、师资配置
伴随着一所所学校的建筑施工者的行进步伐,一场由“人随事走”而撬动的,以“县管校聘”、机构撤并为核心的“人的改革”,也正在巴陵大地行进着。
近年来,岳阳市结合中小学幼儿园布局调整,动态调整教职工编制,统筹调配全市编制资源,加快“县管校聘”改革,健全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竞聘上岗制度。全市每年参与交流轮岗的教师在1500人以上,超过符合交流轮岗条件教师人数的20%。
“布局调整,调的不仅是学校,更重要的还有机构和师资。”岳阳市教育体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程岳华说。
湘阴是其中的代表。
2022年新年上班第一天,湘阴县委就发出动员令,在全县推进“县管校聘”改革,给整个岳阳市教师队伍建设丢下了一颗“重磅炸弹”。当年6月,《湘阴县2022年中小学校长竞聘上岗和教师“县管校聘”工作实施方案》正式出台。
文件规定,对于校长,实行“赛马比拼”、优胜劣汰;新聘校长一年试用,三年一聘,试用期内未达竞职目标将自动解聘;年度目标考核不合格的学校行政班子,也将被约谈、调整或解散。
教师则由“学校人”变为“系统人”,按照“编制总量控制、岗位科学设置、人员竞聘上岗、城乡双向流动”的思路,全学段覆盖、全人员参与;实际成绩优先、三年一聘;每所学校设置5%的交流率,促进教师合理流动;落聘教师接受为期一年的待岗培训,一年后仍然不能受聘者予以解聘。
湘阴县的此项改革,剑指教师队伍活力不足、结构失调,体制机制不够顺畅,教师交流校际壁垒森严等问题。
2022年7月13日至8月28日,在近50天的时间里,该县分为城区学校和农村学校两个部分,教师“全体起立”,经历了一场大比拼、大角逐、大轮换。全县中小学校长、副校长竞聘上岗,238人参与竞聘171个正副校长岗位,19名原任正副校长落聘;3885名教师最终有2522人竞聘上岗,直聘963人;在每所学校5%的跨校交流率要求下,280人跨校交流,120人待岗培训。
改革带来的变化是,校长队伍平均年龄由48.6岁下降至45.1岁;本科、研究生学历占比提高;女性正副校长达17人;彻底改变了校长“终身制”。教师实现了“干多干少不再一个样、干好干差不再一个样”,结束了“吃大锅饭”的局面。
这样的改革力度和难度,在湘阴教育史上前所未有。
而在汨罗,一场影响深远的改革也正在进行。
2021年10月,汨罗连续两次召开市委常委议教会,研究出台了《推动新时代汨罗素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决定》,对调整教育布局、撤销乡镇联校、精简教育行政干部、推动教师“县管校聘”和轮岗交流等一系列工作作出了部署。
其中,一个引人注目的改革是,存在多年的“联校”消失了。
改革前,汨罗市在乡镇一级设立了15所管理本乡镇中小学的联校,大多数联校有独立的办公场地、独立的财务摊子,管理人员少则七八人,最多的16人,脱产人员总数百余人。这就过多地挤占了教学人员编制,加大了行政成本,使得本不充裕的办公经费更加捉襟见肘。
改革之后,汨罗撤销了乡镇义务教育联校这一管理层级,实行“大校带小校”的扁平化管理模式,设校长一人,协管校本部的常务副校长一人,教学副校长和后勤副校长各一人,工会主席兼纪检员一人,财务摊子合并为一个。其余各中小学负责人大体不变。
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包含各中学、中心小学校长在内,全市只需要106名教育行政干部就足够了。这就需要不少人转岗,即从“领导岗位”转到教学、教辅、后勤等工作岗位。
由曾经的“局管干部”“学校领导”,转而当回一名普通教师,不少人在道理上说得通,感情上却接受不了。然而改革的潮流不可逆,能上能下将成为常态。最终,原有的187名“局管干部”中,有81人完成转岗,教育管理团队“瘦身”43.4%。
“改革之后最大的变化是,无论是管理人员还是教师,状态都积极向上了。”汨罗市教育局人事股股长何韧说,教育管理层级和管理人员得到精简,师资和其他教育资源得到重新配置,汨罗农村中小学向高品质发展目标迈出了关键一步。
记者了解到,其他县市区也同样在大力推动改革。平江县撤销了12个学区管理办公室,成立8个学区教育事务中心,缩减的96人全部充实到了教学一线;岳阳楼区32所中小学实施集团化办学,集团内部校长教师交流顺畅;岳阳经开区正建立起覆盖全区中小学和公办幼儿园的9个教育共同体。
综合改革,发展新时代素质教育
“将素质教育进行到底!”
当岳阳教育人喊出这句口号时,岳阳正经历着“发源地风光不再,从领跑变作跟跑”的阵痛。
伴随着布局调整一系列改革的步伐,岳阳人痛定思痛,揭开伤疤自问:什么样的素质教育才是党和国家倡导的教育?什么样的素质教育才是让老百姓真正满意的教育?什么样的素质教育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
这对教育本质的三问,答案非只言片语可全然概括,但岳阳人清楚地知道,有一条必不可少——“没有质量的素质教育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
正如湖南省委常委、岳阳市委书记谢卫江所说,要以教育之强有力支撑“七个岳阳”建设,让教育成为推动岳阳市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力量。
采访结束时,岳阳教育人正豪情壮志地提出发展新时代素质教育、构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系的一系列改革——
聚焦共建全学段教育衔接良好生态,形成一体化教育质量链,着力实施“四大提质工程”,即实施学前教育“童升”工程、小学教育“强基”工程、初中教育“壮腰”工程、高中教育“筑梦”工程,探索幼小初高学段衔接、深度融合的基础教育一体化发展。
聚焦中小学德育工作一体化,着力实施“五大行动”——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行动、学校文化建设一体化示范行动、德育实践系列活动一体化设计行动、协同共育美德一体化同心行动、德育管理制度一体化创新行动,开创新时代中小学区域德育工作新局面。
聚焦“校家社共育”,着力打造“一体两翼”,精准定位各方协同之责,助推校家社一体化育人。
……
一座城市的教育高质量发展之路,正步履铿锵。
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市域样本
湖南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 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 夏智伦
建设教育强省,基点在基础教育。怎样扎实办好基础教育,确保教育强省步伐更稳、后劲更足?细细品读岳阳市的经验做法之后,我有了一些深层次的思考——
跳出教育看懂教育,是构建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需要具备的一种战略眼光。当前,推动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让教育资源配置更快更好地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布局调整、机构撤并、人事改革……是岳阳从市域层面统筹配置教育资源、把资源用在刀刃上的重要行动。其背后,是岳阳市、县两级党委政府精准把握人口变化趋势,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持续推进基础教育扩优提质,并以教育之强支撑市域整体高质量发展的具体体现。
遵循规律深耕教育,是构建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需要秉持的一种科学态度。开展“五大行动”,着力推进中小学德育一体化;实施“四大工程”,科学探索“幼小初高”深度融合的基础教育一体化发展;建设“一体两翼”,推进家校社一体化育人……这些探索与实践,是岳阳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入教育教学一线调研后采取的多项务实举措。
立足本地创新教育,是构建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需要传承的一种基因密码。发轫于岳阳的素质教育“汨罗经验”,在我国基础教育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新时代,在加快建设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的实践中传承并发展素质教育,探索人才培养的新路径、新模式、新样板,是岳阳负责任、有担当的主动作为。那些在教育发展进程中留下的浓墨重彩,是当地教育的优势和特色所在,将其传承下来并发扬光大,既彰显了对过往的自信,也为谋划未来提供了智慧。
致广大,尽精微。作为省域副中心城市,岳阳教育探索的价值在于,它是湖南科学谋划加快建设教育强省实践路径的一种具象表现。期待湖南教育领域涌现出更多的地方探索样本,为建设教育强省贡献新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