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 > 正文 返回 打印

嫦娥六号项目课程探索科学教育新形式

网友投稿  2024-07-05 08:08:08  互联网

    苏州市吴江区杨嘉墀实验学校以苏州市吴江籍“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杨嘉墀院士命名,2024年2月入选教育部全国首批科学教育实验学校。近年来学校不断创新科学教育形式,完善科学教育校本课程,嫦娥六号项目课程就是其中之一。

    嫦娥六号是中国探月工程的一部分,对于推动我国航天技术的发展有重大意义。在全球首个月球背面探测器嫦娥六号采样返回地球之际,学校以此次航天任务为契机,开发了嫦娥六号相关项目课程。该课程以社团活动的形式单独开课,课程的实施通过驱动型问题展开,主要分为以下三个环节:

    角色定位,确定探究主体——要求学生将自己设定为项目总设计师,引导学生从项目设计、实施、效果评价等多个维度解决问题。在实际操作中,教师仅提供思路和方向,所有内容都给学生预留思考空间。

    开展先导知识学习,积累科学知识——引导学生开展课程概述的学习,通过自主阅读、摘录概要、独立思考等方式,了解嫦娥六号探月工程的历史背景和现实意义,培养学生的航天兴趣,了解我国在国际航天领域的成就和贡献。学生通过讨论和调研,总结了发展航天的重要意义:一是战略震慑、保家卫国的国防需求,二是天体物理学研究方面的科学探索,三是推进技术创新等多个学科、技术的发展。

    探究如何探月,体验科学实验流程——整个项目探究活动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学生用小球做月球和地球的模型,在不使用尺子和角度测量工具的情况下,通过自己查阅参考图片,采用绳子缠绕的方式动手操作,画出经纬度和地轴。遇到无法确定等分、经纬度理解不深等问题时,组织讨论,提出改进办法。第二阶段,做出标记。学生自主查阅北京、西昌、酒泉、文昌等卫星发射基地的经纬度,并在地球上标出。第三阶段,将气球作为地球或月球模型,做一个地月的模型。学生通过学习万有引力和向心力的基本知识,讨论轨道与速度的基本关系,并由此展开对轨道的调研。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用铁丝做出月球轨道的模型,并形成嫦娥六号运行的基本轨道雏形。第四阶段,总结科学实验过程。学生了解科学实验的流程,经历了从发现问题到提出问题,再到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学生根据模型以小组汇报展示的形式,能大致阐述从发射到返回的全过程。

    嫦娥六号项目组在实施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有直径的测量、比例的应用以及地轴的方向和安装等,这部分内容涉及小组合作方法及展示办法。在课程的探究中,学生非常投入,始终对嫦娥六号保持高度的热情;各个小组配合默契,分工合理,团结合作。在了解嫦娥六号的组成、落月、返回的整个过程、通信方式等航天知识基础上,各个小组分别确定各自的挑战方向并进行操作实施。学生在解决以上问题的同时,还发展了空间想象力、提高了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以及演讲表达能力。

    嫦娥六号项目组最后取得的物化成果主要有:嫦娥六号系列模型——包括地月模型、轨道模型、嫦娥六号探测器模型、火箭模型、返回舱模型,以及嫦娥六号关键技术调研报告。嫦娥六号项目课程结束后,每个小组都拍摄了汇报短视频,并写了作品简介。学校采用学生自评、组内互评和教师评价的多元参与的方式,从参与态度、活动能力和素养养成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了课程学习效果评价。

    (作者单位系苏州市吴江区杨嘉墀实验学校)



http://www.00-edu.com/jiaoyu/2/2024-07-09/xw_74422.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