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工程学院是常州工学院成立较晚、办学规模最小的教学单位,学院党委自2022年11月成立以来,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主动对接常州新能源汽车产业,持续推进全员育人,在党建引领、科技服务、人才培养等方面努力“走在前,做示范”,2023年度首次获评学校综合考核“第一等次”。
党建引领
激活高质量发展的新变量
学院党委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不断完善内部管理制度,严格按照党政议事决策制度,执行民主集中制和党政共同负责制,领导班子成员分工协作、相互补台,努力做到在举旗定向上坚定不移、在决策部署上周全慎重。积极推进“优质党支部”建设和“强基创优”计划,通过开展基层党建工作培训,不断提高党委领导班子成员和党支部书记工作能力。
各党支部努力践行“把骨干发展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骨干”的理念,不断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以高效的组织运行机制和工作机制燃动学院发展“新引擎”、汇聚学院发展新力量,先后获批学校“优质党支部”1个、“样板党支部”建设点1个。
以党建带工建,努力把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做成生产力。指导分工会先后开展“巾帼须眉齐欢聚,和谐汽车创佳绩”“仙草农创,欢乐无恙”等团建活动,组织教职工赴金坛盐穴压缩空气储能发电系统国家试验示范项目和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参观考察。组织教职工积极参加校运会和校教职工羽毛球、气排球比赛等文体活动,激活了教职工的内在动力,提升了教职工的幸福感和凝聚力,大家在快乐活动、愉快工作中形成学院发展合力。获评校优秀教师3名、校师德先进个人2名、校“师德先进集体”1个。
科研助力
推动产教融合上下延伸
产教融合向上延伸,科研成果服务社会和企业的能力不断增强。学院教学科研骨干围绕“汽车运行品质与故障诊断”“新能源与智能车辆运动控制”和“新能源汽车储能与传感技术”等科研方向,组建了7个科研团队。近年来,科研团队先后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获得各类国家级别联合会科技奖6项,新增发明专利22项,其中发明授权6项。学院将学术研究与解决企业实际技术问题相结合,先后与江阴圣世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上海易立德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常州尔源机械设备有限公司、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常州)有限公司、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张家港)技术中心、常州易维动力科技有限公司、北汽重卡等16家企业合作开展横向科研,帮助企业进行技术攻关,协助企业申报发明专利4项。2022年至今,共完成横向科研到账经费2500余万元。
产教融合向下拓展,积极服务人才培养。新增科技副总3名、省级产业教授1名、新能源汽车产业学院1个,按照“9775”要求邀请产业教授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和产教融合课程教学,与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常州)有限公司、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张家港)技术中心、常州广联广汽丰田有限公司、常州易维动力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车企工程师联合指导“产教融合毕业设计”20篇。
全员育人
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大幅提升
学院积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推进全员育人。以师生党支部、班级团支部和“一站式”学生社区为组织载体,先后开展了“推进全员育人,做新时代的‘觅渡者’”“奋楫扬帆赴新程,笃行不怠向未来”“缅怀革命先烈,厚植家国情怀”“探索新能源魅力,领略常州繁华”“制造未来、强国有我”等系列党团活动30余次。获评江苏省先进班集体2个,4名学生获省级以上表彰。2022年获江苏省社会实践“手绘乡村”“垃圾分类”省级专项活动奖项各1项,“追‘锋’青年志愿宣讲服务队”和“汽车工程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入选2024年全国大学生雷锋精神志愿服务团;“墨韵千年,盛世入画”志愿服务队和“丹青承文脉,妙笔万花栩”志愿服务团入选2024年“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全国大学生志愿宣讲团。
教师科研团队和科研实验室面向全体学生开放,带领学生开展科技创新和学科竞赛,推进企业深度参与“多元递进实践创新计划”,新生全部参与,70%的高年级学生进入各个项目组,近两年指导学生发表SCI科研论文2篇,申请专利10项,获得各类学科竞赛国家、省级奖项共计50余项,获评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本专科毕业论文(设计)2篇。
构建从院领导、系主任到班主任、辅导员和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全员关注学生考研和毕业生就业的工作体系。毕业生考研升学率始终保持在20%以上,2023届毕业生考研升学率达到32.2%,位居全校前列。积极服务于“产教深度融合、校城一体发展”的办学特色,大力鼓励学生“青春留常”,近两年毕业生留常高质量就业率保持在48%以上。
(张巧凤 蔡建文 苏频 曹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