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举行的湖北省、黄冈市两级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黄冈中学68名学生在市级大赛中获奖,10名学生的4个项目在省级大赛中获奖。近两年来,该校共有150多名学生在省、市级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奖。
近年来,致力于“建设全国一流中学,创建学术型科技高中”,黄冈中学深耕科学教育新赛道,蹚出一条科学教育与创新人才培育的生动实践之路,点燃学生心中的科技“星火”。
下好“先手棋”,构建课程体系
“机器人车型搬运”“3D打印”“智能夜光灯”……在黄冈中学,每周三下午,学生走进科技教室,捣鼓着各种小实验。在教师的指导下,一个个科技作品在学生手中诞生。
作为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黄冈中学构建了完整的课程体系,开设100多门课程、300多个研究性学习课题、60多个社团。
丰富的科学课程助力黄冈中学下好科学教育的“先手棋”。其中,开设的信息技术基础、智能机器人操作、移动应用设计、3D建模与打印等科学课程,激发出学生们的探索欲望。
杨宗峻是高一(17)班学生,对计算机相关学科感兴趣。“从入校开始,我就准备选修‘物联网与人工智能应用’。这门课太火爆了,抢报人太多,我总是与它擦肩而过。”杨宗峻说,希望能在探究科学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黄冈中学电教处主任罗凯介绍,为给学生创造更多学习科学的机会,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和综合实践的机会,学校开展研究性课题,为学生提供了舞台,实现以研促学。
目前,黄冈中学学子已完成当地能源资源调查、家乡交通现状调查、大别山地质公园考察、定向超声波避障小车等几百个研究性课题,在心中埋下了科技创新的种子。
“大中”衔接,贯通人才培养
汇聚高校科技资源加强科学教育,黄冈中学致力以“大中”衔接方式拓展科技教育的深度与广度。
2024年春季学期,学校与武汉大学等高校开展深度合作,强化大学与中学衔接,共同开设特色课程“大生命健康专题”。罗凯介绍,“大生命健康专题”课程是武汉大学为黄冈中学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导论选修课程,黄冈中学是武汉大学在武汉市外高中开设选修课程的唯一一所学校。
“大中”衔接为学生们打开一扇通往生命科学及相关交叉学科的神秘之门。依托该课程,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副校长宋保亮,楚天学者郑凌,国家杰出青年张先正等知名科学家先后为学生授课,提升了科技教育“含金量”。
据悉,黄冈中学将牵手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共同探索大中贯通的人才培养模式,打通科学教育的学段壁垒。还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科学教学,实现跨学科融合,不断推动科学教育向纵深发展。
搭建平台,拓展科学实践活动
如何满足高中学生渴望在某一领域深入探索的需求,引导学生们走好科创之路?黄冈中学不断拓展科学实践活动,为学生们搭建交流、展示的平台。
学校坚持“请进来”“走出去”双向互动的实践模式。一方面邀请科学家、专家教授、杰出校友进校园,开展黄高讲坛;另一方面,组织学生外出开展体验式科学实践,让学生有机会与科学大师面对面交流。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卫林、国家一级航天员吴杰、中国科技大学副校长周从照校友等科学家,先后为学生们带来精彩的科普讲座和实验演示。
近日,黄冈中学40余名学子踏上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学之旅。在那里,学生们近距离观察玉米的花粉细胞和果蝇的性状表现,探索生命科学的奥秘。“在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实验中,我体会到科学的严谨与逻辑之美。让我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也更加坚定了我未来的志趣。”高一(7)班学生程子康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为让更多学生从“兴趣”走向“志趣”,学校定期组织学生参与“科技创新大赛”,鼓励学生自主设计科研项目。“登峰杯”全国中学生学术科技创新大赛、湖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黄冈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各类省市级赛事中,均留下黄冈中学学子摘金夺银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