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 > 正文 返回 打印

“学评融合”实现全环境育人

网友投稿  2024-07-09 08:08:08  互联网

    教育评价是教育教学的指挥棒和风向标,在教育活动中具有正向推动作用。科学有效的教育评价是提高教育质量、实现教育公平的关键。十余年来,青岛榉园学校致力于小学评价改革的探索与实践,聚焦全环境立德树人,探索构建智慧平台支撑下的教育评价范式。由“全体”转向“个体”,由“结果”转向“过程”,由“单一”转向“多元”,由“被动”转向“参与”,注重数智赋能、个体关怀、教学评一体、校家社合作,逐步形成了以“学评融合”为核心的新评价范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提供有力支持。

    创新评价理念

    发挥评价育人功能

    学校依据《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将知识素养、正确价值观、关键能力、必备品格四项评价内容深度融入学生日常学习活动。发挥信息技术在创新评价工具和支持评价实践方面的积极作用,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学习分析技术等先进手段,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实时动态的、全面综合的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学习过程和发展轨迹,通过画像建模和学业述评报告,提供直观、清晰的学习反馈,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激发学生的主动发展意识,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明确评价内容

    形成立体评价模型

    评价指标和评价路径相互依赖、互为补充,是评价体系中的关键要素。学校构建了全学科、三场域、多元化的评价指标和路径,采用多种方法和标准来衡量学生个体在不同学科场域的表现和能力。

    各学科以新课标为核心,聚焦“正确价值观、关键能力、必备品格、知识素养”,设立了三级评价指标体系:一级指标指向契合育人目标以及学生发展的品德修养、学业成就、素养提升、创新思维,二级指标指向学生的学科能力、学科素养,三级指标指向可实施、可测量、可操作的具体层面。通过三级指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升提供有力支持。

    学科教学、跨学科项目式学习和家校共育三大场域互为补充,共同协作互补完成对学生综合发展的立体评价。学科教学场域立足学业表现,重点关注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素养进阶。跨学科项目式学习场域则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中,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家校共育场域则强调了家庭与学校之间的紧密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三大场域共同构成了学生全面发展的坚实基础。

    研发评价工具

    打造人机协同评价样态

    学校根据“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要求,开发了“5+X”评价平台,利用AI、大数据等技术,实现学生全过程纵向与全要素横向评价。平台构建动态评价模型,实施全场景、多模态数据采集,为“学评融合”的高质量实施护航。

    平台采用灵活可扩展的多模块评价模式,支持多种评价维度和指标的自定义设置,可以无感式数据采集、多模态数据融合处理,灵活适应各种教育环境和需求。目前已开发学业管理、德育积分、资源题库、自动组卷、线上答题、自动批阅等无壁垒模块,通过引入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型实现对个体全面、精准、多元的实时动态评价。

    平台打造了灵活便捷、人机协同的评价方式。家长端通过微信公众平台操作使用,依托庞大的用户基础进行评价任务的发布、管理与参与,实现大数据的采集与有效利用。教师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电脑为客户端进行实时数据的采集、存储、传递、分析与处理反馈。平台实时反馈学生成长动态,为教学决策提供有力依据,通过多元化的评价路径,全面、系统地记录学生的成长轨迹和发展变化。

    应用评价结果

    推动学生可持续发展

    学校充分利用评价结果,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指导。教师根据评价结果,进行个性化的教学和辅导,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和目标。同时,家校协同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资源支持,推动学生全面成长。学校借助“三场对话”,即师生故事对话、家校协商对话和学生自我对话,聚焦学生全面成长,围绕情感需求、环境需求、自我需求三大方面,构建闭环式成长支持环境。采用反思、互动、交流等述评反馈,将学生的学习内容与成果转化为自我调整和激励的过程,引导家长将参与转化为陪伴孩子成长、家校共同培育的契机,达成家校共育的评价目标。

    总之,在评价改革探索的道路上,青岛榉园学校通过理念创新、模式创新、技术创新,为师生发展带来了积极的影响与显著的成效。在智慧化社会的当下,信息来源与获取的手段不断迭代升级,我们将持续探索对学生个体的精准评价和改进指导,让评价在学校育人系统中综合发力,推动学校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薛清 辛晓晓 张洪乾)



http://www.00-edu.com/jiaoyu/2/2024-08-04/xw_74519.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