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
“同学们,提到中国20世纪上半叶,你们最先想到的关键词有哪些?我脑海中首先浮现的是‘革命’这个词……”讲台上,天津师范大学青年教师王悦娓娓道来;教室里,学生们积极回应、气氛热烈。
这堂思政课“如何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必然性”,在2023年天津市第五届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比武活动中获评一等奖。“学校要求每位思政课教师在三个学年内打磨出一节‘金课’,并且每个学期内至少磨三遍。”王悦透露了自己获奖的“秘籍”。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专门提出“完善立德树人机制”。思政课则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
自2022年6月启动“大思政课”建设综合改革,天津市大中小学校结合思政课教师从教时间和思政课教学规律,以教龄为基本脉络,建立了全流程思政课教师素质能力培养体系,确保思政课教师从入职到成长再到逐步成熟的全过程有人管、有人帮、有人指导,全面提升思政课教师育人能力。
搭建“比武”平台,让优质思政课涌现出来
“爱你孤身走暗巷,爱你不跪的模样……”当流行歌曲与思政课结合在一起,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天津工业职业学院思政课教师卢婉婷在她的课堂上给出了答案。
卢婉婷去年准备参加天津市思政课教师“拿手一课”交流展示活动时,尝试用学生喜爱的歌曲《孤勇者》作为切入点,最终确定以“爱你孤身走暗巷,爱你不跪的模样”来展现陈延年宁可站着死、决不跪着生的决绝;以“爱你破烂的衣裳,却敢堵命运的枪”来彰显杨靖宇缺衣少食仍孤军奋战的决心;以“爱你对峙过绝望,不肯哭一场”来展现刘光典对峙绝望却信仰坚定的情操。
查阅资料、制作课件、剪辑视频……忙活了近半年的时间,卢婉婷交出了自己充满“科技感”的“拿手一课”——“做新时代的‘孤勇者’”。2023年8月,卢婉婷站在了“拿手一课”交流展示活动的舞台上,并最终荣获特等奖。同时,“做新时代的‘孤勇者’”这门课程也被评定为天津市高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示范课。
20余次讲授、3000余名学生受益,卢婉婷的这堂思政课达到了“火爆”的程度:“学生们都特别喜欢这样的授课形式,有的学生会在课间讨论谁是自己心目中新时代的‘孤勇者’,自己如何才能成为平凡的英雄。还有学生告诉我,再听到这首歌时就会不禁想起课堂上老师讲述的三位‘孤勇者’的故事,爱国、爱党、爱人民有了更具象化的表达。”
为思政课教师搭建舞台,鼓励他们真刀实枪比拼本领、提高技能,天津市教育部门对此高度重视且精心推进。
2023年以来,天津组织全市思政课教师开展千堂“拿手一课”展示活动,设立磨课练兵实验室,深入开展教学“大比武”,通过院、校、市三级“练兵”打磨,一批批如“做新时代的‘孤勇者’”这样让学生真心感动、充满时代温度的思政课涌现出来,而思政课堂上越来越多的教学“新配方”“精工艺”和“巧包装”,也让课堂上学生的“抬头率”越来越高,良好的思政课教学生态正不断形成。
培育“网络思政课名师”,增强网络育人的能量
“这里是刘髯公旧居,这位天津的侠义爱国报人,曾通过《新天津报》宣传抗日,后被秘密逮捕,也因此长辞人间。他平生不喜敛财,只为助人,是我们当今自媒体人学习的榜样……”
“今天我们来到海河上一座中西合璧、兼具古典与现代艺术美感的桥梁——北安桥。它借鉴了法国亚历山大三世桥,同时又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藏其中,4个桥头堡雕塑风格是西洋古典式,但雕塑内容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四灵’——青龙、白虎、朱雀、玄武……”
这两年,在各网络平台上,由天津市思政课教师制作的一段段短视频受到学生们热捧,点击量持续攀升。
当前,网络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阵地。思政课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掌握新媒体技术和网络思政一般规律,善于制作精品思政短视频,才能进一步增强网络育人能力。为此,天津率先开展省级网络思政名师工作室创建工作,引导思政课教师通过创作动漫、音乐、短视频、微电影等新媒体作品,提升网络思政育人效果。
自2022年以来,天津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市教育“两委”(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指导下牵头制定标准、开展培训、组织考核,着力依托在新媒体思政课建设领域深耕多年积累的经验,助力全市网络思政名师工作室建设。
2023年至今,天津财经大学依托天津市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媒体中心,牵头推出“工作坊”培训新模式,分3次累计组织数百名网络思政名师工作室负责人及骨干成员,前往国家海洋博物馆(天津)、孔孟之乡山东济宁、革命圣地延安现场采风,并制作优质思政教育短视频近百个,择优上传至抖音、哔哩哔哩和微信视频号等视频平台,有效提升了网络思政教育水平。与此同时,思政课教师们也积极利用自己身边的资源,策划、制作短视频发布到各平台,引导学生们了解中华文化、红色历史,于潜移默化中达到育人效果。
制作短视频的过程也是思政课教师综合素质提升的过程。天津商务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妍妍策划制作了“饼姐带你‘桥’天津”系列短视频,通过讲述天津的桥文化,让学生了解天津依河而繁荣、因河而传承的城市特色,加深他们对求学城市的认识,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查阅、整理每座桥的背景、文化、内涵等资料,实地录制视频,在这一过程中我挖掘出地方文化蕴含的深厚育人价值,视频策划、制作等自媒体能力也显著提高,同时深刻理解了通过新媒体手段彰显‘大思政课’育人功能的重要性。”张妍妍说。
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培育建设70余个网络思政名师工作室。“‘城’不欺我的马老师”“不同凡‘想’的庆庆刘”“惶恐的金老师”等新媒体账号脱颖而出,广受学生欢迎的“爆款”思政作品频出。
完善保障政策,为思政课教师筑牢坚强后盾
2022年6月,天津制定出台“大思政课”建设综合改革相关实施方案,为提升思政课质量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和资源保障。在天津市教育部门的积极推动下,全市56所高等院校和高职院校相继制定各自的落实细则,为思政课教师开展教研活动提供保障。
天津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将着力点放在充分调动广大思政课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上。在职称评定上,学院将思政课教师列为专项进行单独考核评审,并规定了思政课教师破格享受专业技术职称待遇的内容。今年3月,青年思政课教师闫政芹成为新政策的第一名受益者。
“学院规定,参加国家一类比赛的业绩成果纳入评先评优、职称评审和提升职称待遇的指标中。我在一项评比中获得了特等奖,正符合这个政策!”闫政芹激动地告诉记者,学院已经兑现了正教授的职称待遇。
这个“特等奖”,就是第三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活动“形势与政策”课(高职专科)的评比结果。在高手如云的全国竞赛中,闫政芹过五关斩六将,从2022年初赛一路挺进2024年国赛。“我的努力没有白费,我很自豪也很感激,以后我要讲出更多更好的思政课!”闫政芹说。
据了解,为更好调整思政课教师职称评审条件,天津单设各学段职称类别,实施单列指标、单设标准、单独评审,还在全国率先建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考核制度……一系列重要改革,有力促进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建设。
不仅有职称待遇保障,天津还为思政课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提供科研保障。今年的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中,单独设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教学研究专项。
“学院鼓励我们积极参与,在准备项目材料和开展专项研究过程中,我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学习了很多同行专家的教学经验,更注重反思和弥补自己教学中的短板不足,有效提升了自己的教学科研水平。”2023年天津市第五届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比武活动一等奖获得者、天津师范大学思政课教师张小蕾获批立项后深有感触地说。
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薛向军表示:“全市符合条件的普通高校专兼职思政课教师都可以申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学研究专项。经过专家评审,今年共设立专项课题149项。我们希望通过立项这种‘有组织的科研’方式,努力打造更多精品课程、精彩讲义,更好地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关键课程的作用。”
如今,越来越多的闫政芹、张小蕾们活跃在天津市大中小学的思政课堂上。日渐完善的政策为思政课教师筑起了坚实的后盾,也激励着他们更加专注地研究思政课、讲好思政课,在成为立德树人“大先生”的道路上稳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