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于崇左市的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拥有“南疆国门大学”的美誉,始终扎根于祖国南疆。广西民族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学校的引领下,秉承“立德树人、矢志不渝、凝心固边”的教育教学理念,构建以队伍建设为基础、以课程建设为核心、以文化建设为动力、以凝心固边为特色的思政教育体系,加深学生对兴边富边、稳边固边、爱边护边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大意义的理解,引导其勤奋学习,勇担时代责任,积极投身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中。
以师为基,提升教书育人能力
教师是高校打造特色思政课的主力军,全面提升教师开展特色思政课建设的意识与能力,有助于其守好主渠道和主阵地,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广西民族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高度重视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培养,为教师提供多元化的学习机会,明确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做好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狠抓集体备课,充分调动各教研室的集体备课活力,相互交流教学经验,拓宽教师的备课思路和视野,规范课程教学流程,强化组织实施,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推进新时代思政课程改革创新,切实提高课堂抬头率、学生喜爱率。举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道德与法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教学公开课,增进教师之间的教学探讨与交流,进一步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探索并实践新的教学方式方法,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全面提高思政课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此外,学院组织教师开展学术研究并参加实践调研活动,切实提升教师的思政课建设与教学能力,丰富思政课教学内容和案例,让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组织教师深入崇左市江州区太平镇、新和镇等地开展“重走陇良古道”社会调研活动,深入挖掘左江流域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和华南边疆治理的历史脉络,增强历史自觉。组织教师对广西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调查研究,提高教师运用地方特色资源上活上好思政课的能力,鼓励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自觉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起到教育引导作用,切实维护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积极服务社会,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
狠抓课程,激发课堂教学活力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作用不可替代。特色化是边疆民族地区高校提升思政育人亲和力和针对性的重要举措,也是提升思政课育人质量的有效途径。广西民族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结合自身的办学定位和特色,充分发挥边疆优势,扎实推动“大思政课”和实践育人“大课堂”相结合,不断总结经验、提炼成果,形成以凝心固边为特色的思政课程体系。比如,打造“凝心固边·左江”特色课程研学,组织师生前往友谊关、浦寨边贸城、大连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凭祥物流园等地参观考察,把思政课程实践活动与参观红色历史遗迹相结合,引导学生厚植家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开设“民族团结·左江”特色课程,带领学生前往卜花村村史馆、古法红糖工坊、咘广屯等研学点,深入了解卜花村历史民俗文化、经济结构转型、乡村文明建设、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内容,帮助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开设“红色记忆·左江”特色课程,带领学生前往龙州起义纪念馆进行现场研学、重走水陇屯“红军路”,让学生感悟思想伟力、赓续红色血脉,奋力谱写新篇章。
以文化人,拓宽思政育人渠道
边疆文化、红色文化、民族文化是边疆民族地区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的重要载体,也是提升思政课铸魂育人效果的内生动力。广西民族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自建立以来始终把文化引领、培根铸魂放在重要位置,不断挖掘并丰富课程育人渠道,依托木棉园、校史园、求知园等校内实践基地,通过继承传统、开拓创新,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使其涵养进取品格、勇担时代使命,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积极开展以凝心固边为主题的系列教育,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打造具有南疆特色的思政教育文化品牌,涵养学生崇高的理想信念。学院还通过讲好毕业生扎根地方奉献青春力量的故事,鼓励学生毕业后留在边疆、建设边疆,争取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未来,广西民族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以思政课为载体做好凝心固边大文章,让思政课切实服务于地区建设和国家战略,持续涵养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调动其守边固边兴边强边的主动性,为边疆民族地区输送更多优秀人才。
(本文系广西民族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科研项目“历史自信融入边疆民族地区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022MYXK011]阶段性成果)
(陈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