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高水平高技能数字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是一项重要课题。景德镇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始终坚持党建引领,紧紧围绕提高数字人才培养质量、深化产教融合、加强校地合作、提升数字化转型能力等方面持续发力,在“三全育人”的基础上,将实践育人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和抓手,拓展“第二课堂”,创新实践育人模式。
筑牢数字化人才队伍基石
信息工程学院发挥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高校特色,明确办学类型和自身定位,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及时把握社会和企业发展变化,深层次剖析育人模式,充分理解职业教育内涵,坚持“五育”并举,明确“培养什么人”。
信息工程学院做好学生职业发展的目标规划,不断更新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与教学大纲,弥补现有课程体系的不足,鼓励教师争做“四有”好老师,做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坚持学生全面发展,树立“三全育人”观念,明白“怎样培养人”。
信息工程学院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办学治校各领域、教育教学各环节、人才培养各方面,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融会贯通,充分把握思政教育的显性和隐性育人要素,提升思政育人实效,明晰“为谁培养人”。
信息工程学院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全面促进高质量人才自主培养,为培养数字人才贡献力量。
“1+X+4S+4师”应用型数字人才培养模式
信息工程学院坚持以“校企合作、课证融合”为办学特色,以教学为主导,以产学研为依托,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高质量、技能型、应用型专业数字人才为目标,以加强实践育人为手段,积极探索产教融合视角下数字人才培养优化创新模式。
信息工程学院实施“1+X”证书制度,在学生获得学历(学位)证书和技能型证书的基础上,不断优化数字人才培养各环节,以形成符合新时代要求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增强数字人才的创新能力,提升学生实际应用技能,深度开展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培养“双师双能型”教师,完成学院应用转型和工程认证,培养出高质量、应用型的数字类工程师人才,提升学生就业满意度,支撑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融合“4S”(实验、实训、实践、实习)和“4师”(专任教师、指导教师、实习导师、企业导师),提出“1+X+4S+4师”的产教融合模式下的数字人才培养模式。
毕业设计(论文)作为一种学习、实践、探索和创新相结合的综合教学,是对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本专业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核。在大二学年完成毕业论文双选工作,一方面能够提升学生的应用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在产教大楼和产业学院无法容纳所有学生的情况下,学生可以跟随论文指导教师进行相应的科研任务,进入论文指导教师的课题组,以毕业论文选题为目标完善毕业设计,毕业设计内容可以申报?软件著作权或发明专利,以毕业论文为底稿可以发表科研论文,毕业设计内容还可以参加各类学科竞赛等,真正实现教师指导学生,提高教师和学生的科研及应用能力,实现教学赛研一体化建设。
“生也有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大学时期是人生中一个至关重要的转折点,标志着从纯粹的学生身份逐渐向职业身份过渡,是进行职业规划的关键阶段,更是将课堂理论专业知识转换成实际应用能力的发展时期。信息工程学院推进高质量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的构建,把就业教育和观念引导作为“三全育人”的重要内容,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就业观。同时,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精准化、便捷化的就业指导服务,强化就业实习实践,帮助学生增强就业能力、获取就业机会。学院依托自身专业优势,指导学生自主设计和开发“生也有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育人系统,旨在增强学生生涯规划和就业意识,提高重视程度,建立交流平台。“生也有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育人系统从软件开发的视角,将软件开发和职业生涯规划相融合,实现生涯规划的全程可视化,可以实现推荐和预警,从而建立健全大学生生涯规划和就业能力提升机制,有助于进一步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全力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本文系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面向新工科的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施”[课题编号:JXJG-23-21-10]阶段性成果;2024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生也有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育人系统设计与研究”[项目编号:202410894001]阶段性成果)
(黄威 李香泉 曹希婕 王本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