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 > 正文 返回 打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如何增强学生历史使命感

网友投稿  2024-08-27 08:08:08  互联网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以下简称“‘纲要’课”)教学,应使学生了解客观史实,树牢正确史观,提高理论思维能力,进而形成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强烈历史使命感。基于此,学生争做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就有了持久动力和正确方向。任课教师应发挥自身主导性,调动学生主体性,利用学科优势,遵循认知规律,着力引导学生增强历史使命感。教师可通过下述方式施教。

    教材与文献联通

    历史“纲要”与历史文献资料联结,才能系统地承载和呈现历史信息,提高教学的吸引力和说服力。教师可围绕教材内容为学生推荐专题文献资料选辑,并提供简明扼要的导读提示:一是教材所列必读文献、延伸阅读文献和教材引文涉及的重要文献;二是记录近代以来中国经济社会情形的代表性图片和数据资料;三是关于中国共产党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重要文献;四是近代以来中国重要外交文献;五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和著名英雄人物、先进模范事迹资料。这些文献资料应反映近代以来各历史时期中国社会基本状况,重点反映作为先锋队的中国共产党的不懈奋斗史、不怕牺牲史、理论探索史、为民造福史、自身建设史。教材与专题文献并用,为学生呈现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历史画卷,引导学生围绕历史线索全面具体地了解近现代中国故事,体会到自身的命运同民族的命运息息相关。

    史实与史观会通

    “纲要”课教学要使学生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规律,这要求教师将史实与史观会通。一是突出基本史实。基于真实全面的史料叙述历史发展的主要轨迹和脉络,展现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辛探索并不断取得伟大成就的历史,重点展现面对两大历史任务,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道路和改革开放,以及这些选择带来的历史成就,引导学生认清中国近现代史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二是阐明正确史观。在教学过程中,具体分析这些历史选择及历史成就的必然性,全面论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规律,认同正确的历史结论,树牢正确的历史观,坚定“四个自信”。三是注重史观的运用。引导学生“转识成智”,即根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深度思考自身的历史使命,明确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自觉自信。

    理性与情感融通

    使命感的增强需要情感的激发,对此,教师可利用中国近现代史中体现民族精神的丰富文化资源来实现。一是讲述历史事件时,运用史料显示有温度的历史,使甲午、辛丑、卢沟桥、鸭绿江等从单纯的时间或地理名词,升华为与民族情感相联系的历史记忆符号。二是讲解历史概念时,根据史料分析说明其形成过程中情感的作用。例如,讲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时,引导学生领会中国共产党人锻铸这些精神,离不开他们的高尚情操。三是让历史说话。可利用视频、音频及红色教育基地等资源,让人物、物件、歌声出场,使学生看到历史情景,听到历史声音,体味民族魂魄,产生深沉共鸣,对自身肩负着民族复兴重任生发强烈的自豪感。

    课堂与社会贯通

    任课教师要根据学科特点,善用社会大课堂,指导学生积极有效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一是指导学生从深广视野看到社会实践活动对成人成才的重要性:了解中国的历史又了解中国的现实,才能切实认识国情民情;把历史知识和理论知识融于实践中,才能避免求知脱离生活之树成为单纯的记诵之学或概念游戏;在社会实践中才能看清担当使命对素质能力的要求以提升自身。二是指导学生运用唯物史观和党的创新理论观察分析社会现实问题,不为表面现象和片面看法所惑,守正创新,提出自己的建设性意见,使学生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三是指导学生根据史实和理论原则坚决批驳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宣传正确的历史观,使学生提高辨别能力。四是引导学生反思所历、所为、所感并叩问自己:面对强国建设新征程赋予的使命,我敢不敢担当?我能不能担当?对照英模人物,我在奋斗精神、奉献精神、素养才干等方面应采取哪些步骤强化学习和锻炼?

    教师与学生沟通

    平等真诚的交流可拉近距离,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信任,从而利于培根铸魂、启智润心。教师要经常以各种方式与学生讨论有关问题以发挥熏陶作用。一是讨论学生提出的知识学习方面的问题。教师应为学生指明深造的路径,使其对“纲要”课知识内容能融会贯通,能化为坚定理想信念、涵养道德品质、强化使命意识的精神力量。二是讨论学生提出的职业理想方面的问题。教师可据亲历亲闻,以及近代以来中国数代青年救国、兴国、富国、强国及大浪淘沙的史实,给学生以方向的启迪,使学生明白国家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正是召唤青年建功立业的时代试题,使学生立志永跟党走,扎根人民,把握未来需要,提高创新能力,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奋斗中施展人生抱负,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建设中实现人生价值。三是讨论学生提出的自身心理方面的问题。教师应予以疏导、化解,体现为师者切实的关爱,使学生保持积极乐观向未来的人生态度。

    (作者单位系中国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http://www.00-edu.com/jiaoyu/2/2024-08-29/xw_75460.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