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 > 正文 返回 打印

深入推进法律硕士分类培养

网友投稿  2024-08-30 08:08:08  互联网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律硕士教育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强法律硕士人才培养顶层设计,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以用为导向,深入推进法律硕士分类培养。中心打破以往按照法学理论、刑法学、民商法学、经济法学等学术型研究生培养分类方式,代之以行业为背景、以职业和市场需求为导向划分培养方向,共划分了社会治理、政务法治、工程建设和数字治理与合规等十大类共17个培养方向,实现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精准对接。同时,中心改革导师选聘体制机制,强化合作导师育人功能,全面落实“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出台制度、严格遴选、分类培训、中心统筹、开放多元等一系列举措,致力于构建更加科学、合理、高效的法律硕士人才培养体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培养高素质法治人才。

  出台制度,让导师管理“有法可依”

  中心出台《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管理实施细则》《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分配方案》《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合作导师管理实施细则》。新规明确导师遴选要求、导师职责、考核标准,构建“严遴选、强培训、重考核、动态管”的导师管理体制,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导师管理制度规范体系,为导师管理提供明确的规范和标准,构建导师管理长效机制。

  严格遴选,加强合作导师队伍“全过程管理”

  合作导师遴选增加面谈审核、中期考核和退出机制等环节,遵循“精中选精,优中选优”原则,遴选政治素质高、专业技术强、指导适配度佳的申请人加入合作导师队伍。一是重视面谈审核,严把政治关,面谈特别强调合作导师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恪守高尚师德,并告知其权利和职责,声明不担当、不作为或履职不力可能承担的后果。二是强化中期考核,根据合作导师特点为其定制个性化考核方案,确保合作导师持续发挥自身优势。三是完善退出机制,通过动态管理,确保合作导师队伍的先进性和稳定性。遴选制度改革全面展示了中心“分类培养、注重实践、协同育人”的办学理念。

  分类培训,强化“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意识

  严格履行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强化“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意识。中心以线上线下融合、校内校外互动的模式,构建“规范、开放、共享、兼容”的培训体系。为确保培训效果,提升导师政治素养和业务水平,培训会通过专家报告、政策解读、经验分享、集体研讨等多种形式,对校内专职导师和校外合作导师进行常态化分类培训。2023年首届合作导师培训会作为整体导师培训的组成部分,旨在强化政治立场在导师队伍建设中的首要地位,增强合作导师协同育人能力。培训会详尽介绍了学校法律硕士教育的历史沿革、学科基础、师资力量、培养理念、模式和方向,为校内外导师合作、信息共享和学生实习就业提供更多渠道做好铺垫。

  中心统筹,启动“合作导师回校领航计划”

  2023年启动“合作导师回校领航计划”,通过组织合作导师与研究生见面会,创建交流平台,强化合作导师育人功能,满足研究生个性化专业指导需求,发挥合作导师在人才培养中的“助学、导学、督学”作用,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深度融合,助力研究生规划实习和就业,进一步提升法律硕士人才培养质量,为培养领航时代、引领未来的法律人才奠基。

  开放多元,合作导师“协同合作、各展其能”。每名导师都以其独特的专长和经验,积极参与到人才培养过程中。导师们根据行业前沿动态和实际需求,共同参与培养方案的策划与设计。在学生的学术研究过程中,导师们提供专业的评审意见,帮助学生提升研究质量。在学位论文答辩环节,导师们以严谨的态度,确保学术水平和研究质量。导师们还结合市场趋势和学生个人发展需求,为学生提供职业发展和规划的建议,努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中心的改革和实践,提升了法律硕士教育的质量和效果,为国家培养了急需的高素质法治人才,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了法治支撑。未来,中心将继续深化教育改革,探索和完善法律硕士教育的新模式、新机制,加强与实务部门合作,推动产教融合,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政治立场坚定、专业素质过硬、善于破解实践难题的高层次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法治人才,为法治中国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本文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22年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法律实务高端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为例”[项目编号:YRTD202207]阶段性成果)

  (王广波 周诗琪)



http://www.00-edu.com/jiaoyu/2/2024-09-12/xw_75580.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