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海宁市袁花镇中心小学教育集团谈桥小学创办于1915年,目前有18个教学班、712名学生。学校以“快乐生活,和谐发展”为办学理念,以“乐做更好的自己”为校训,全面培养“会生活、会学习、会发展”的新时代乡村小学生。近年来,学校通过课程与教学改革促进师生发展,快乐育人树立乡村基础教育新标杆。
构建和谐高效课堂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
学校始终以学生为本,统筹兼顾文化育人,扎实推进新时代乡村小学素质教育,切实提高办学质量,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校园环境上,学校整体建筑将现代风格和中国园林元素有机融合,打造“现代+传统+温馨”的校园。园内处处是景,处处是教育。“七彩童心”出版社、“小蜗牛”超市、“四季童耕”园等15大主题课程场馆,助推乡村小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在课堂教学方面,学校关注学教方式的转变,构建和谐高效的现代化课堂。学校提出“快乐生活,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初步形成“生活化”课程。例如,落实每天校内体育锻炼不少于一小时,倡导每名学生回家后再进行一小时休闲活动锻炼,养成终身锻炼的好习惯。之后确定“三会六尚”为学生外显的特质,即“会学习、会生活、会发展,尚德的言行、尚能的行动、尚雅的情趣、尚真的精神、尚学的品格、尚健的身心”,学校课程进一步完善和提升,形成“三会六尚”课程体系。2023年,学校进一步梳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类课程,进一步完善顶层架构。通过实施“支架式”课堂教学,实现三大转变:一是更多关注学情,提高课堂设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二是制定学习目标时更多关注学习差异,站在学生的角度设定学习目标;三是更多关注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凸显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上教师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学习支架和作业,实现“跳一跳摘桃子”,并形成反馈机制,检测学习成效。学校落实“五育”并举,坚持德育为先,通过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最终实现乡村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学校被教育部门遴选为全国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校,获评全国第五批乡村温馨校园典型案例学校、浙江省第二批现代化学校以及嘉兴市义务教育新优质学校。
拓展特色育人空间
树立生活教育标杆
学校积极践行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开设“梦想城”校本课程,将学校转化成一座丰富多彩的“未来城市”,开设30多门拓展型课程。精心打造“超市”“公安局”“科技馆”等各种基于真实场景的场馆资源教室,学生打破班级界限,自主选课,每周实景体验小厨师、小作家、营业员、小木匠、小警察等30多种社会角色,全面激发乡村小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促进乡村学生兴趣个性培养,实现生活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学校注重立德树人,已实施特色感恩教育17年,多家权威媒体先后对感恩教育实施经验进行报道。学校以体育人,获评全国营养与健康示范学校、浙江省体育特色学校。近3年,学生近视率逐年降低1个百分点,学生体质健康全部及格,优良率每年在83%及以上。近5年,学校均未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多家权威媒体关注报道学校体育工作,校长被蔡崇信公益基金会评为2023年全国“以体树人”校长。学校入选中国长三角新劳动教育20校联盟,获评浙江省中小学劳动教育基地学校以及嘉兴市首批劳动教育示范学校。
促进师生全面发展
提升改革育人实效
学校成立由校长任组长的课程研发中心与项目管理中心,系统规划、定期研讨,在开足开齐开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实现地方课程主题化、校本课程特色化,并且每年打造几项精品课程。充分利用学校地处乡村的优势,注重各学科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实施项目式主题活动,每年定期举办创想节等,组织全体学生完成“乐做更好的自己”学科项目化作业,切实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学校充分考虑教师专业特长,强化师资力量、协同组织力量保障,全面提升办学硬件设施水平,加强课程资源建设,重点打造“传统文化中心”“未来中心”“劳动实践中心”“体育艺术中心”“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等。通过课程与教学改革,实现乡村师生共同成长,让乡村学校彰显活力。通过“多向搭梯”推出“乡村教育家”培养工程,围绕“初阶—中阶—高阶”三阶递进模式,先后开设了桑显荣音乐工作室等28个“乡村教育家”工作室,助力乡村教师全面发展。学校目前有1名浙江省春蚕奖获得者、5名嘉兴市优秀教师(班主任/学科带头人)、18名海宁市名教师(优秀教师),海宁市级以上名优教师占全体教师的30%以上。
未来,谈桥小学将砥砺前行,坚持深化科学快乐化课程改革,促进全体师生全面发展,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教育。
(平静 桑显荣 蒋萍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