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承担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重任,高校教师党支部是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高校基层的战斗堡垒。作为广西高校“五星级党支部”、首批新时代广西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桂林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研室党支部,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党建+”机制,以“五个融合”为抓手,实现党支部建设与教学科研的深融共进。
一、坚持思想武装引领,实现党支部思想建设与教研室理论提升的融合
党支部坚持创新理论学习思路,多角度多途径推动理论学习开展,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引向深入。党支部设立了“理论武装研究中心”,撰写出版的《让思想的光辉照亮新时代的青春之路》专著,获广西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支部书记秦永芳教授在权威媒体发表题为《用最鲜活的事例讲好思政课》的文章。支部党员录制的“中国共产党百年精神之光”“青春心向党”系列微课在大学慕课等平台上线,多家权威媒体进行了报道,其中“以人民为中心的答卷”微课入选广西“百堂精品党课”。
二、强化师资梯队建设,实现党支部组织建设与教研室队伍建设的融合
党支部现有党员18名,支部书记由“全国优秀教师”、广西重点学科带头人、广西教学名师、二级教授秦永芳担任,支部成员中有广西高校思政教育杰出人才、广西高校思政教育卓越人才、广西高校百名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等6人。青年教师已成为教学科研的生力军,开展拜师结对,组建教学团队,以老带新,互促提高,凝心聚力打造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高素质思政课教师队伍。近年来,支部党员获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活动二等奖、广西高校“精彩一课”一等奖,12人次在广西青年教师教学比赛等各类省级以上竞赛中获奖。
三、淬炼教育家精神,实现党支部作风建设与师德师风建设的融合
党支部将教育家精神融入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按照“四有”好老师的标准,涵养教师高尚情操,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为学生树立榜样。日常工作中,党员教师不仅充分发挥思政课堂的主渠道作用,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而且在课后深入大学生群体,贴近学生生活、了解学生思想,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近年来,支部有两名教师获得全校学生投票的“我最喜爱的老师”称号。另外,党员教师指导学生在全国“挑战杯”竞赛红色专项、大学生讲思政课比赛等赛事中获奖10余项,其中,在2024年第七届全国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展示活动中,学生的参赛作品荣获一等奖。
四、增强学术创新意识,实现党支部能力建设与教学科研的融合
党支部以学科建设为平台,支部党员中有5人为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学术骨干,积极开展有组织的科研,聚焦博士点建设,凝练学科方向,强化学术交流,提升科研水平。近年来,支部党员获国家社科基金课题5项、省部级社科课题8项,省部级社科奖11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3项,其中特等奖1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入选广西一流本科课程。支部党员出版著作10余部,在《马克思主义研究》《思想理论教育导刊》上发表高水平论文。
五、拓展社会辐射影响,实现党支部服务建设与教研室实践活动的融合
党支部结合自身学科专业优势,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一方面,积极开展理论宣讲,选派优秀党员教师参加理论宣讲团,近年来,为校内外单位作专题报告20余场,并获广西高校理论宣讲大赛一等奖。另一方面,结合多年以来一直致力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党支部创新活动载体,积极开展实践调研,在相关少数民族自治县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和科研基地,与共青团组织、广西师大、桂林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开展联学共建活动,建立了5个党建文化研究中心,为广西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建言献策。近年来,支部实践基地——融水民族中学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基于以文化人的民族地区高校思政课‘双驱动 三融通 四机制’教学体系研究与实践”获自治区教学成果一等奖。
(岳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