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明确指出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全面深化改革促高质量发展的任务要落实到所有工作领域,教育对外开放也不例外。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有效利用世界一流教育资源和创新要素,使我国成为具有强大影响力的世界重要教育中心”,为教育对外开放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有效利用”作为教育对外开放发展内外环境协同作用的逻辑必然,已经成为下一阶段开展教育对外开放的关键词。
“有效利用”旨在提高拔尖创新人才自主性。拔尖创新人才是推动科技创新的核心力量,能够带来颠覆性的技术突破,进而决定一个国家的竞争优势,加强自主培养能力有助于掌握人才供给的主动权。有效利用世界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课程体系,有助于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过程中不断接触前沿知识,融合先进理念,加速培养过程、提升培养质量。
“有效利用”重在强调国际交流合作功能性。通过有效利用世界先进教育资源和创新要素,国际交流合作功能可以为人才培养注入新的活力,将科学研究推向国际前沿,在社会服务中更好地参与全球性问题的研究和解决,同时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推广到国际社会。
“有效利用”彰显开展对外交流合作主体性。开展教育对外开放是为了服务教育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以我为主,在平等互利基础上对外开展交流合作,有选择地引进适合我国实际需求的教育资源和创新要素,提升本土教育质量。在学习和吸收国外先进经验为我所用的同时,积极推广中国教育理念和模式,增强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为世界教育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实现世界一流教育资源和创新要素的有效利用,需要制定综合性的战略和具体措施,确保引进的资源和要素能够真正为本土教育高质量发展服务。
一是推动境外教育资源引进从“资源本位”向“效能本位”转变。清醒地认识到“有效利用”对于我国教育发展的深远意义,真正立足促进本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初心开展国际交流合作,重“输血”更重“造血”,在加强境外优质教育资源引进的同时,要有“以终为始”的心态,将引进视为发挥其作用的开始,在如何有效发挥其溢出和辐射效应方面加强举措布局,确保引进的资源能够经过消化吸收,转化为适合本土实际的教育成果。充分发挥师生群体在资源效能转化中的主体作用,建立健全国际化的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国际教育实践。
二是鼓励高校先行先试有效利用境外优质教育资源的多元路径。教育国际交流合作是一种融合政治、经济、人才、文化、外交等多重因素的综合社会现象。通过政策和评估导向,鼓励作为教育创新前沿阵地的高校发挥其灵活性和创造力,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创新模式,以最大化地吸收和利用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并确保引进的教育资源能够与本土教育紧密结合,实现资源的本地化应用和创新性转化。
三是以数字技术创新推动境外优质教育资源的拓展与普惠利用。数字技术的飞速迭代和发展促进教育资源、教育环境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通过数字技术拓展本土可及的国际化资源已成为新趋势。通过在线教育平台、虚拟现实技术和大数据分析等先进手段,创新境外优质教育资源利用方式,拓展境外优质教育资源的利用范围,更高效地引进和共享全球顶尖的教育资源,使更多师生能够不受地域限制接触一流教育资源。与此同时,以数字化工具提供个性化教育内容,提升学习效果,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和创新能力。
(作者系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会员工作部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