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 > 正文 返回 打印

良师,应成为所有教师的追求

网友投稿  2024-09-11 08:08:08  互联网

  每当有特殊的机缘,应该向有恩于我的师辈表达感激与铭记的时候,我就从内心自然流淌出文字,结成文章。如此连续不断20余年,积累了不少记录师辈其人其事的篇章,原本未想到要作为一本书出版,但有件特殊的事改变了我,生成了一定要出一本书的想法。

  2007年,某省教育厅的几名工作人员得知我长时间做教育家研究,便到北京找到我,希望我能够担任他们所开展的“名师工程”项目专家。看了他们的方案,我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一是觉得其价值取向功利性过强;二是认为筛选的专业性不足,照他们分派指标的方案实施下去,区域教师生活、工作压力加大,会恶化师师与师生关系的生态。

  在我看来,“名师”不应是教师唯一的追求,而“良师”应成为所有教师的追求。有人问我:“我赞成您倡导的应该立志做良师,可什么是良师呢?”

  这一问,激发出我用身边的资源加以回应的想法。于是,我将自己此前已经陆续发表的讲述郭齐家、高谦民、朱小蔓、王义遒、赵振华、潘传耕、程仁灏、周仕进、储茂连等师辈对我教导、引领和影响的文章结集为《良师记》,由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既展示他们在我不同成长阶段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显示良师对个人成长的巨大作用和深远影响,又以细腻且充满深情的笔触说明良师的影响不仅限于知识的传授,更多的是人格塑造和精神引导。

  简而言之,40余年的教育研究与求索让我深刻认识到,无论是实现教育现代化、教育强国,还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扩优提质,尤其是实现优质均衡,不能仅靠少数名师,更要依靠所有教师都能不懈追求的良师。

  我在《良师记》中坚守真实,不作任何虚构。我也将我的忘年交、原全国教育工会主席方明先生写入其中,1980年他就有与我类似的观点,并翔实讲述了他在各类学校建设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发起促成教师节的设立、倡议并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起草等方面所做的开创性工作。从这个角度看,本书在第40个教师节前出版,也是有特殊意义的纪念。

  本书在整个教育大背景中讲述教师的故事与逻辑,通过对良师的讲述,围绕教育常识展开思考和讨论,涵盖了教育公平、教育底线、教育良知、教育责任、乡村教育、教育安全等多个方面,阐述了我对教育的一些观察和思考。

  我在书中通过对自己所遇良师的一段段往事的回忆,在赞美他们人品与学问的同时,还阐释了良师的内涵,提出良师应该是每位教师都应不懈追求的境界。这个境界涉及教师的专业素质、道德情操,以及对学生的关爱和责任感;体现了良师的教育情怀、人文情怀、家国情怀。良师并非以外在功利性的标准来评判的,而是以学生的成长发展为目标,是一种基于教育本质的内在评价标准。

  《良师记》不仅是对我个人成长历程中重要人物的回顾,更是对教师职业精神和教育理念的深刻反思,同时也是对当下及未来教育事业的洞察和思考、对未来教育发展的期待。良师要积极参与教育改进实践,遵循知行合一的原则,研究和解决当下教育与社会问题。一个个良师的故事,呼唤着中国教育传统和教育文化中的教育家精神,也呈现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师承传统。其精神蕴含着教育人的远大志向和抱负、高尚的道德情操、深邃的教育理念以及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良师记》不仅是我个人对自己人生导师致敬的自说自话,读这些文章者也可以感受到教师对学生成长的多样性与个性化影响,以及教育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或可为教育界带来新的思考和启示。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神圣的职业,不仅是学业上的老师,更是人生的导师。教师的教育方式、人格品性、生活作风、言谈举止,对学生影响至深。良师不仅传授知识,更传承处世之道,塑造影响学生一生的优秀品质。

  毋庸置疑,良师应成为所有教师的追求。愿以《良师记》这本小书为触媒,促学习者皆能得良师。

  (作者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http://www.00-edu.com/jiaoyu/2/2024-09-12/xw_75874.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