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建设是在新形势下从“大思政”格局出发的教育理念创新和教育改革实践,是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的新思路和新途径,充分展示了我国高校办学的鲜明特色,彰显了我国高校的育人导向,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的意义。唐山学院外国语学院始终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准确把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结合外国文学课程的特点,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外国文学教育教学全过程,不断探索教学新思路,深入挖掘文学作品中的思政元素,努力培养有家国情怀、有国际视野、有专业本领的复合型外语人才。
加强外国文学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建设
外国文学课程思政建设首先要让教师明白自身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神圣使命,要做到政治意识强、政治信仰牢。融合思政与专业课建设是一个学科发展的系统工程,立德树人关键在于专业课教师先立德,然后再树人,育人先育己。外国语学院引导外国文学教师牢固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准确把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外国语学院重塑外国文学教师团队的教育理念,积极更新教学内容,逐步改进教学方法,以适应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要求。团队成员共同研讨教学内容、集体备课,精选出适合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作家作品。
建立融入思政内容的外国文学课程资源
第一,学校把思政内容全面融入到外国文学课程群的每门课程中,实现专业课程思政的育人目标。外国语学院要求教师团队围绕课程思政这一主线,在构建融英语文学史、英语文学作品阅读、西方文学理论为一体的外国文学课程体系上,使课程思政内容与理念真正从文学文本、文学理论和文学作品分析评论三个层面贯穿育人全过程。第二,学校有效利用发达的现代网络资源,一方面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另一方面又激发了外国语学院学生学习文学的积极性。第三,学校鼓励外国文学教师团队共同商讨更吸引学生兴趣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从视频到文本的思维转换,思考教材中英语文学作品涉及的思政话题,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完善外国文学课程思政建设评价体系
构建课程思政评价体系,是推动外国文学课程思政建设目标实现的根本保证。一方面,外国语学院制定了针对教师的评价制度,激发教师参与课程思政建设的内生动力和创造力;另一方面,建构了针对外国语学院学生的评价体系,带动和激发学生参与思政问题思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首先,学校重视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工作的工作量,并且体现在年度工作考核中。其次,在科研项目申报支持倾斜、职称职务晋升优先等方面建立可行的制度体系。再其次,文学教师团队制定了每门课程思政的评估细则,并落实到各门文学方向课程的考核中,体现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想观念的变化。最后,建立多元主体全程参与的新考评体系,采用外国文学任课教师主评、学生自评、同学互评等方式,对学生的德育及智育情况进行综合考评。评价方式突出过程性、动态性评价,通过撰写文学评论、课堂上作品讨论、戏剧表演等环节综合评估育人成效。
融中国话语体系于外国文学课程
在英语文学教学中,要培育青年一代对于国家的情感认同、理论认同、价值认同,要不断增强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中国学者在国际文学批评理论舞台上不断发出自己的声音,致力于构建中国特色文学批评话语体系,这充分体现了我国学者的理论自信、理论自觉和创新气魄,展现了中国学者的历史使命感和学术责任感,为中国学术“走出去”和争取国际学术话语权提供了范例。外国语学院要求师生以这些学者前辈为榜样,鼓励青年学生不断创新中国文学学术话语体系,传播好中国声音。
探索出外国文学课程思政建设的新思路,符合新时代国家文化建设的需要、英语学科发展的需要以及“三全育人”的客观要求,也是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重要途径。外国语学院针对高校外国文学课程的特点与国内外现状提出了外国文学课程思政建设的建议并积极实践,在立德树人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本文系课题“‘英语文学导论’课程思政建设研究”[课题编号:JG22239]、“‘英语文学选读’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2022YYJG074]阶段性成果)
(常智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