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性科学议题实践活动是学生应用科学知识、理解科学本质、形成正确的科学观、培养参与社会决策能力以及道德伦理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教师改变单一的知识传授方式,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注重学生科学素养培育的重要抓手。
开展社会性科学议题实践活动需要解决三个核心问题,即实践活动的设计、实施与评价。
1 社会性科学议题的选题与活动设计
目前,对社会性科学议题,从议题的来源划分,包括全球性问题、区域性问题和某一学科领域的问题;从议题的内容属性来划分,大致分为“科技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科技对道德与伦理的挑战”“科技对人类生命与健康的威胁”“科技对资源使用方式的冲击”四类。无论怎么划分,议题首先必须具备开放性、争议性、跨领域性和社会性,此外还要考虑另外三个条件:议题来自活跃的重大科学技术前沿,是具有社会普遍影响的真实议题,是因人因地制宜、贴近学生生活、有真实体验感的问题。
中小学可结合实际从三方面找选题:一是现有各学科课程内容中存在的问题,如生物学科的基因工程、信息技术学科的人工智能、化学学科的大气污染等;二是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社会性科学议题,如城市地区的交通、农村地区的旅游开发等;三是来自学生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如一次性筷子的利与弊、如何对待网络游戏等。
确定好议题后,需要对实践活动目标、内容和教学过程进行设计。目标主要考虑三个维度:一是核心知识的获得与应用,学生要能够在探讨议题过程中学习核心知识,综合应用所学知识探讨相关的社会性科学议题;二是论证能力的提高,学生要能够综合运用信息查找、问卷调查、访谈等多种方法获得必要资料,并能够对资料进行加工分析,依据观点、证据和结论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有条理的阐述;三是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素养的增强,学生要能够从科学、环境、经济、社会等多个方面,权衡不同观点的利与弊,有依据地作出决策,提升个人道德伦理和社会情感水平。
2 社会性科学议题实践活动的实施
社会性科学议题实践活动既有别于传统的课堂教学,也不同于传统的科学教育实践活动。在实施方式上,既可以某一学科为主、在学科实践活动基础上组织实施,如以生物学科为主开展利用动物进行实验的伦理性议题实践活动;也可以组织跨学科教师利用固定时间单独开展,如组织地理、物理、化学、历史等学科教师开展“是否存在全球变暖现象?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究竟是人类活动还是自然现象?”议题实践活动。
实施过程中应把握好六个关键词:1.选择(在所考虑的问题或议题中找出适当的活动内容);2.标准(提出合适的标准,比较这些活动内容);3.信息(阐明确定标准所需要的科学知识或证据);4.检验(根据标准对有利和不利因素进行评价);5.决策(在分析的基础上作出抉择并开展相应的活动);6.反思(对抉择性决策的全过程进行评价,找出需要改进的步骤)。社会性科学议题实践活动必须围绕议题展开,学生要经历收集信息、提出假设并论证、互相交流讨论的过程,要辨析正反双方的观点,并对各种理由、证据进行审慎评估。
在实施策略上,根据议题的开放性、争议性等特点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如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实地调研,开展专家访谈、辩论会、听证会等。实施过程中师生共同参与,但教师更多的是发挥引导和组织的作用,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当然教师也可以参与争议一方,作为学生同伴经历实践活动全过程。
在实施过程中,还可以开发或利用一些教学工具,如星形图工具,学生通过对问题的调查,并围绕核心问题在五角星的五个角上从不同角度填写相关内容,以此确定自己对核心问题所持有的立场和态度。再如思维导图,学生通过思维导图的分析来探讨问题的利弊关系以及发展的可能性,以此刺激大脑进行发散性思考,对社会性科学议题的探讨会更加深入和细致。
总而言之,要让学生在科学探究与人文交杂的实践情境中通过科学论证或辩论学习科学,达成预期的活动目标,特别是提升对科学本质的理解,认识到科学研究不是脱离社会环境的个体行为,而是在特定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下科学界群体的社会实践活动。
3 社会性科学议题实践活动的评价
与通常考试有标准答案的评价方式不同,社会性科学议题实践活动的评价要注重定性与定量、过程性和终结性的有机结合。
在评价目标上,要促进实践活动目标的达成,保持教学评一致性,帮助学生和教师发现实践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高活动的实效性。
在评价对象上,既要对学生参与活动表现和实际获得进行评价,也要对教师的组织和引导进行评价,还要对整个活动进行评价。
在评价工具上,要根据不同的对象和内容设计不同的评价工具,如课堂观察工具,从教学重点、教师行为、教师角色、学生角色、课堂环境等维度对实施过程中的课堂教学进行观察和评价。又如学生活动评价表,应从知识应用、科学论证、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素养多个维度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在评价形式上,可以采取书面或口头报告、教师观察、执行行动计划或实地研究调查、建立学习档案及公共讨论评价等方式。其中,以档案评价方式较为常见。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社会性科学议题具有争议性,没有固定统一的标准答案,但社会性科学议题实践活动有明确的评价标准,而且需要教师在活动设计时与活动内容一体化设计,并让学生理解活动的评价标准。同时,要组织学生参与到标准的设计和评价活动之中。
综上,社会性科学议题实践活动对做好科学教育加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在从“科学作为知识”“科学作为探究”向“科学作为实践”的转向进程中,中小学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教学策略研究、评价工具设计、议题资源开发、师资队伍建设等,形成具有本土化特色的社会性科学议题教学成果。
(作者系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科学研究所高中教育研究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