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 > 正文 返回 打印

“三个回归”让幼小衔接更科学

网友投稿  2024-09-15 08:08:08  互联网

  科学且适宜的幼小衔接,不仅奠定了儿童一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标志着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在幼小衔接相关探索与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存在以下突出问题:儿童的真实困境与心理需要常常被其他利益主体功利化地曲解,幼儿园和小学缺乏深度衔接与协同发展,家长在幼小衔接中经常显现出迷惘与无措。

  基于对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的认知以及对儿童长程发展的能力培养,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第二实验幼儿园经过近20年的实践探索,逐渐形成了指向“三个回归”的幼小衔接实施路径,不断以正确、科学且有温度的多方合力,帮助儿童逐渐夯实衔接过程中的能力储备,为儿童一生的成长与发展打下坚实根基。

  1

  回归温暖关系

  创新联合教研方式

  我园立足对幼小衔接过程中幼小双方关系的失调以及幼小双方对儿童的直接作用,改变原有单一的、表浅的、任务式的教研互动方式,在尊重与保留幼儿园、小学原有教研体系的基础上,形成了“互访—对话—分享”三大教研方式,以及以“全面调研并确立主题—形成联合教研方案—实施具体的教研活动—评价与实践检验—总结提升与经验推广”五大教研步骤为联结的幼小联合教研方式。

  幼小衔接的联合教研活动需要幼儿园和小学的共同参与,以形成价值观念的一贯与统合。

  “互访”下的校、园实地走访与交流,能够拉近教研主体双方的距离,这是开展联合教研的第一步。通过在轻松的氛围下参观小学(幼儿园)的环境,小学能够看到幼儿园环境的温馨与舒适,发现低年龄儿童学习的主要特点与途径,幼儿园则能看到儿童在小学中生活的真实样态,带动教师反思儿童现有的经验与能力储备。

  “对话”下的幸福茶话会与专题座谈会,能够增进教研主体双方的了解。在幸福茶话会上,双方教师聊着自己的工作与生活,敞开心扉,真实地诉说着自己在幼小衔接工作中的所思所感;面对儿童、家长在幼小衔接过程中的典型问题,双方教师则会以专题座谈会的形式进行集中讨论,分析现象,协商对策,同时为幼小衔接后续的工作重点提供方向指引。

  “分享”下的微课堂课程叙事分享以及体验式活动观摩研讨,则能够进一步加深幼小双方的信任。通过课程叙事的分享,幼儿园教师能够大胆地展现自己的专业自信,引导小学教师在对幼儿教育产生认同感的同时,深刻感受到生活与游戏对儿童成长的独特魅力;通过体验式活动观摩研讨,幼儿园教师与小学教师走进不同的课堂现场,学习着双方教育教学方法中的可取之处,不断提升着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2

  回归儿童发展

  实施“微主题课程”

  基于不同年龄段,我园借助“马赛克”研究方法,重新回顾、反思原有的课程框架与内容,同时联合小学一起研讨交流,将儿童纳入幼小衔接课程的开发与调整中,最终形成了涵盖小、中、大班及小学低学龄段儿童的课程资源库,如小班“你好呀,幼儿园”、中班“我是运动小达人”、大班“迟到怎么办”等。

  衔接课程的实施主要以“微主题课程”的形式进行,即教师通过关注儿童在幼小衔接过程中的实际兴趣与问题需求,以幼小衔接的四大准备为核心、以一日生活为载体,灵活地将幼小衔接的关键能力渗透在儿童的生活与游戏中,以形成具有班本特色的、小单元式的课程内容。相较于传统意义上的“主题课程”而言,“微主题课程”探究问题更聚焦、自主生成更明显、课程形式更有效、课程时间更灵活。

  以大班幼小衔接微主题课程“迟到怎么办”为例,教师并非通过一系列的集中教育活动或其他直接教授的方式让儿童知道不能迟到,而是在持续观察并发现班级儿童确实存在频繁迟到的现象后,充分调动儿童对于“迟到”这一主题核心问题的观点与态度,了解迟到的多方原因,洞察迟到的情绪感受。在共情理解儿童迟到后的紧张、愧疚与无奈后,激发儿童内心主动改变迟到行为的动力与决心,以“儿童会议”思考不同原因下迟到的解决方法,以“行动小分队”在生活中运用并检验方法是否有效,以“约定不迟到”鼓励同伴间相互陪伴与共同改变。面对习惯性迟到的“钉子户”,教师还结合不同儿童的具体特质与兴趣,以“心愿实现卡”为奖励,不断帮助每个儿童努力坚持不迟到,并在此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与良好的习惯蜕变。

  微主题课程的开展,不仅让教师看到了儿童在幼小衔接过程中真实、迫切的困境,更让儿童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充分体验、自主思考,最终不断重塑着幼小衔接的态度与能力。

  此外,为了便于小、中、大班教师开展适宜性的幼小衔接课程实践,我园基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与幼小衔接准备(适应)的四大方面,确定了幼小衔接课程的发展目标,同时作为教师日常观察与指导的重要抓手。以社会准备为例,小班幼儿的课程发展目标为:愿意和小朋友一起玩耍,想加入同伴游戏时,能友好地发出请求,不争抢独霸玩具……中班幼儿的课程发展目标为:喜欢和小朋友一起游戏,会运用简单的技巧加入同伴游戏,会轮流玩玩具,愿意接受同伴的建议,不欺负弱小……大班幼儿的课程发展目标为:能与同伴友好相处,乐于结交新朋友,能与同伴分工完成任务,遇到困难能一起克服,发生冲突能与同伴协商解决……

  3

  回归理性价值

  形成良好衔接生态

  家庭作为幼小衔接微生态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价值导向与和谐程度极大地影响着幼小衔接效果。基于调查,我园发现当代家长对幼小衔接的困惑与焦虑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将传统教育模式迁移到当下,对新时代小学教育的认识存在滞后性;将生活压力转嫁至儿童的成长过程中,衔接焦虑局限于学业成绩;一胎与二胎家庭家长养育经验不同,衔接困惑存在明显个体差异性等。

  我园基于家长的实际困惑,组织家长沉浸式参观小学,在帮助家长实地了解小学的同时,也为他们打开心结、答疑解惑。在小学教师的介绍下,家长们细致参观小学的操场、教学楼、多功能室,了解小学生丰富多彩的课程形式与内容;在课堂上,家长们也像孩子们一样聆听教师上课,感受小学热烈的学习氛围,体验学习习惯、规则意识对于学习的重要意义;在与小学教师、幼儿园教师的座谈会上,家长们大胆地表达着他们的困惑:“怎样让孩子在小学更自信?”“如何合理安排孩子的学习与生活?”在教师们的回应与解答中,家长们不仅明晰了小学低年级的适应要点,更缓解了内心的焦虑情绪,逐渐建立起正确的亲子观与教育观。

  除此之外,我园还推送了幼小衔接专题内容,如“新生入园锦囊”“幼小衔接焦点答疑”等,并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家校(园)互动活动,如专家及小学教师讲座、入学亲子体验日、体验式家长会、游戏活动进社区等,引导家长不断树立正确的衔接观念、持续增强“家、园(校)、社”三方合力,不断为儿童提供坚实且饱满的心理支持,以带动儿童平稳、顺利适应小学生活。

  在幼小衔接路径探索的历程中,我们意识到:幼小衔接的彼岸不仅仅是儿童对于小学生活的适应和融入,更是儿童一生的幸福成长。幼小协同、科学衔接的背后,是成人对儿童内心世界的关注与尊重、对儿童奋力生长的等待与信任、与各参与主体的紧密沟通与合作。愿我们能齐心协力,暖心相伴,让每一个儿童都能收获充分的信心与能力,勇敢地迈向生命的新旅程。

  (作者单位系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第二实验幼儿园)



http://www.00-edu.com/jiaoyu/2/2024-09-21/xw_75982.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