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程万里波澜壮阔,重任千钧正道直行。
2024年9月21日,大连外国语大学将迎来建校60周年。站在这一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回望学校的办学历程,奋斗,犹如一条鲜明的红线贯穿始终——秉奋斗之志、乘奋进之势、聚奋发之力,甲子风华正茂的大连外国语大学勇立改革潮头,朝着全面建成“东北亚区域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外国语大学”的目标阔步前行。
大外故事:
使命所在,奋进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时间追溯到1964年,应国家外交事业急需,大连外国语大学的前身大连日语专科学校在时任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下肩负使命诞生。一路走来,历经1970年更名为辽宁外语专科学校,1974年开办本科教育,1978年更名为大连外国语学院。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经过几代大外人的奋楫笃行,学校办学实力节节攀升。2013年,学校正式更名为大连外国语大学。作为东北地区仅有的一所公立外国语大学,学校就此开启整体推进、转型升级、全面提质的奋斗新征程!
面对新征程,学校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近年来,学校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聚焦培养扎根中国大地、融通中外、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在强国建设中展现“大外作为”。
面对新征程,学校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汇聚办学向心力;坚持改革创新,增强办学动力;坚持开放兴校,激发办学活力;坚持发挥优势,提升办学竞争力;坚持服务师生,凝聚办学合力。
面对新征程,学校始终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把高质量发展作为教育教学生命线,以有家国情怀、有全球视野、有专业本领的复合型、国际型、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以国际化与数字化、外国语言文学学科与中国语言文学学科、中国国情研究与国别区域研究三个“双轮驱动”为抓手,深入实施“专业立校、学科强校、开放兴校、文化育校”发展战略,朝着全面建成“东北亚区域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外国语大学”的目标不断迈进。
涓滴努力汇聚成澎湃活力,催开满园芬芳,结出累累硕果。
现如今,学校已发展成为辽宁省一流大学重点建设高校,外国语言文学学科是辽宁省重点建设的一流学科。60年来,学校先后为国家培养了7万余名高素质人才,毕业生活跃在外交外事、外经外贸、教育科技等领域,服务于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
新时代、新作为,大外人接续奋斗、执着求索,更多的大外故事勾勒出六秩大外的奋斗图谱……
砥砺前行:
特色使然,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60年来,学校始终坚守特色、坚持改革,以特色学科建设、特色人才培养、特色国际传播、特色社会服务,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特色学科,铸就鲜明优势
独特的学科,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和强力支撑:学科布局以外国语言文学学科为主体,东北亚国家及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国别研究为两翼,涵盖文学、经济学、管理学等门类;促进外语学科与经济学、政治学、区域学、新闻传播学交叉融合,形成中华文化海外传播、国际政治语言学、国别和区域研究等学科方向与领域;东北亚区域特色凸显,打造面向东北亚国别与区域知识生产与创新、全球治理与国际组织的东北亚国别与区域研究学科集群;多语种数字人文特色鲜明,注重外国语言文学学科与语料库和大数据等领域交叉融合,形成多语种数字人文和计算语言学等前沿学科方向,建成48个多语种语料库。
科学的规划,让学校迅速站上发展风口: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在国家教育部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取得突破性进展,该学科带头人获国家人才称号、其成果获国家教育部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翻译专业学位硕士点在全国首轮专业学位水平评估中成绩优异;10项成果在省级学科绩效考核中被认定为重大标志性成果,数量位居全省一流学科前列;3次获省一流学科绩效考核结果“优秀”佳绩,列入省一流学科“A”层次。
借助独特学科的鲜明优势,学校依托东北亚外交外事高端博士人才培养项目,10年来培养博士研究生85人,积极服务国家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多语种+”高素质、复合型外交外事高端人才的特殊需求;开展东北亚区域问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典籍外译和国际传播、中国学术话语体系建设、“一带一路”人文交流机制和中国特色外语教育研究,精准构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科研体系,累计承担并完成400余项省级以上科研项目,获批近50项国家社科基金各类课题;设立区域国别研究院、东北亚研究院等实体科研机构,获批7个国家教育部门备案的区域与国别研究中心,成立国家语委在东北地区的首个科研机构——中国东北亚语言研究中心;入选CTTI来源智库1个,新增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3个、省级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基地2个以及市级智库研究基地8个。
——特色人才,彰显质量内涵
学校以优化学科专业、提升课程质量、创新培养模式“三维并举”为路径,着力培养“三有三型”人才。加强小语种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培养多语种+区域国别、多语种+文化传播等七大领域“一专多能”“一精多会”的复合型外语人才。全面推进完全学分制改革,打造形成主修、辅修、微专业“三位一体”的“三型”人才培养体系。开办国际组织、涉外法治等全校性跨学科跨专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聚焦应用型人才培养,校企共建校外实习实训实践教育基地近200个。学校本科和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成果显著,获国家教学成果奖3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2个、国家一流本科课程5门,省级教学成果奖73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30门、省级教材建设奖8部,省级研究生精品课程3门、省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7个、省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21篇。学生在各级各类专业比赛中荣获省级以上奖励1400余项,学校获评省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试点单位、“第二批省级创新创业学院”建设单位。近3年,毕业生年度毕业去向落实率稳步提升,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对学校总体满意度在98%以上。综合素质高、创新能力强,已成为大外培养人才的鲜明特色。
育特色人才,先育特色师资。学校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不断完善人才政策体系,持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获批国家教学名师1人、省“兴辽英才计划”2人、省优秀专家2人、省特聘教授2人、省攀登学者1人、省优秀研究生导师2人、省本科教学名师23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69人。东北亚研究中心教师团队获评全国高校首批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东北亚研究中心研究生导师团队、翻译硕士研究生导师团队获评省优秀研究生导师团队,优秀的师资以匠心厚植人才培养沃土。
——特色传播,打造国际名片
学校始终坚持走开放式发展道路,不断为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注入新动能。目前与41个国家和地区的260余所高校和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交流关系。学校重视发挥上合大学中方校长委员会主席单位等中方高校主体作用,坚持以“三进”为抓手,着眼提高国际传播能力和中国国家对外话语建构能力,获得上级管理部门的高度评价。
近年来,学校成立了辽宁省国际中文教育协作机制;成立全国首家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国际中文教育实践与研究基地,获批语合中心等项目186项;合作建立辽宁省翻译中心和高层次国际传播人才培养基地、辽宁文学海外传播中心,连续举办八届中华文化海外传播大连论坛,在全国率先设立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硕士点,不仅致力于赓续中华文脉,更让世界读懂中国式现代化。
——特色服务,践行使命担当
学校坚持以服务谋发展,主动融入国家战略、区域发展,出台专项实施方案,狠抓7个方面突破、30项重点任务,助力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实现首战告捷;成立东北三省一区外语学科联盟、东北三省一区应急语言服务团,组建多语种翻译团队,承担达沃斯、辽宁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等国家省市各级高端会晤等任务;与辽宁省贸促会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大连市签署市校协同发展战略合作协议,持续推进辽苏、辽粤对口合作工作;服务辽宁“五大区域发展”战略和“一带五基地”建设,与大连、沈阳两个产业园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线上公益支教平台“山椒计划”得到多部门的高度重视和肯定。
面向未来:
奋斗为道,续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新时代孕育新思想,新思想引领新实践。
面向未来,学校将进一步构建东北亚区域特色鲜明的高质量学科生态体系、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高素质人才队伍体系、高标准学术研究体系以及高层次开放办学体系,不断完善协同育人机制、内部运行机制、资源保障机制,持续提升服务国家战略的能力和引领支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为2035年建成高水平研究应用型外国语大学奠定坚实基础。
面向未来,全校将以更高站位、更新理念、更宽视野、更大力度谋划和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坚持内涵发展,努力做到七个一流——一流学科、一流专业、一流课程、一流数字化资源与环境、一流师资队伍、一流国际化水平、一流人才培养质量,加快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坚持特色发展,发挥地处全国沿海开放城市、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龙头城市的区位优势,调整办学思路,以建设特色学科专业、特色学科团队、特色学科平台等为抓手,凸显办学比较优势。坚持创新发展,坚定不移推进思维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路径创新,提出明确、有针对性的改革举措,在新文科、新工科建设中产出一批对接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高质量成果。坚持转型发展,强化人才培养的应用型转型发展,强化外语学科五大领域协同发展,促进外语学科与其他人文社会学科及人工智能融合发展,不断拓展外语学科的广度和深度。
奋勇,才能争先;奋发,才能有为。
高扬奋进旗帜,续写六秩荣光。站在新的起点上,奋进中的大连外国语大学迈开稳健扎实的步伐,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下,心怀“国之大者”,朝着实现全面建成“东北亚区域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外国语大学”的梦想奋勇前行。(徐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