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风是一所大学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最近高校陆续开学,大学校园也迎来一张张崭新的青春面庞,对于接下来的大学生活,他们内心充满了期待。不过,进入大学后,学生的学习环境、生活场所均发生较大变化,如何使学生养成良好学风,顺利切换到大学学习的“生物钟”,既关乎学生从高中到大学生活的平稳过渡,也影响着高校的人才培养工作。
学生成长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习的态度、习惯、意志等方面,是在长时段的学习生涯中逐渐积累和养成的,从更本质上看,与社会环境、家庭教育也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学生学习表现、观念认知等方面的问题,往往可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教师作为高校育人主体,对学生学业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也是学校学风建设的重要推动力。
观察近几年见诸报端的学风热点事件,结合笔者近期所做调研,发现以下较突出的问题:首先是学生学习动机存在一定的功利倾向,较为关注高绩点、保研等现实利益;其次是纪律观念、诚信意识有所缺失,一些课程的学生到课率、抬头率不高,参加学科竞赛存在“抱大腿”“划水”等情况;另外,一些学生自我驱动力不足,缺乏明确的学习生涯规划,不能很好平衡学习和娱乐的关系。
在此背景下,以优良教风促进学生学风建设,需要高校积极引导教师以教育家为榜样,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使广大教师树立“教书育人是第一职责”的自觉意识和敬业精神。
在日常教学科研中,教师要厚植“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情怀,树立对教育教学事业的敬畏心和责任感,对学生培养方案要做到了如指掌,并根据学生学业情况,不断细化课程目标,对学生课堂玩手机、逃课等不良现象,要及时规劝引导,不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同时,要发挥好教师评价“指挥棒”的作用,发挥优秀教师引领示范作用。比如,要让教师兼顾好教学和科研的精力分配,提高课下与学生的交流频率、深度,表彰和奖励本科教学质量突出的教师;要选树学校优秀教师典型,鼓励科研突出教授为本科生开设主干课程,用自身富有真情实感的求学故事、科研经历激励学生,给新生上好学业规划、职业规划的“开学第一课”,成为能够解答学生学业困惑、难题的知心人。
此外,要加大教师培育力度,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实际上,学生学习缺乏动力和激情,不完全是学习自主性不强的问题,也可能是教师课堂教学缺乏吸引力,在课堂上照本宣科,或基本教学经验缺乏,没有足够的实践经验指导学生等。因此,高校要加大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培育力度,全面提升教师业务能力和综合素养,提升课堂含金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伴随我国从教育大国迈向教育强国的进程,高校学风建设愈发成为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焦点问题,成为各学校能否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重要评价尺度。当然,推进高校学风建设是系统问题,涵育优良学风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高校要从校风、教风、作风等多方面入手,以优秀教风为指引,激发学生学习内生动力,端正学习态度和动机,使学生在未来某一领域成为堪当重任的优秀人才。
(作者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