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更加宽阔,灯光更加明亮,环境卫生也有所改善,我们还能从食堂公示牌旁的电子屏看到内厨情况。这样的改造提升,我支持。”近日,浙江省杭州市钱塘区幸福河小学的新食堂里,陪餐的学生家长感慨道。
为让学生在新学期吃上营养可口的饭菜,浙江省教育厅利用暑假时间,指导市、县两级教育部门实施“一校一盯”,围绕功能间设置、病媒生物防治设施、数字化技术等提出改进意见,实现学校食堂“硬件设施标准化,操作流程规范化”。截至目前,全省累计投入经费4.1亿元,助力2338所中小学食堂完成改造升级。
孩子在学校吃得饱不饱、好不好,是家长密切关注的问题。今年以来,浙江省、市、县三级教育行政部门聚焦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等突出问题,紧盯重点领域,系统推进学校食堂安全、管理、监督、服务“四链”融合,多措并举守护师生“舌尖上的安全”。
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如何保证?浙江各学校依托“校园食安智治”平台,优化数据治理,通过视频实时监控食材采购、智能验收、后厨行为、用餐明细等,实现透明化管理。
“这些探头可厉害了,如果食堂工作人员烧菜时没有佩戴好口罩或者玩手机,随时都会被抓拍,并且公布在监管平台上。现在工作人员的不良习惯发生率大大下降了,管理起来也更轻松了。”衢州高级中学食堂管理教师戴星告诉记者。
如今,浙江全省学校食堂已100%建立数据档案,食堂总量、承包(委托)经营单位、两员、包保干部等数据档案一一在册。各级市场监管和教育部门均可通过视频巡查、数据比对分析等,实时动态监管食材加工制作、清洁消毒、食品留样等关键环节。
“今天送来的蔬菜黄叶有点多,请尽快换一批菜品过来。”一开学,嘉兴市秀州中学第一食堂后厨早上5点多便忙碌起来,早班工作人员郭梦雪一边忙着和供货商沟通换货,一边把采购情况记录下来。每天的采购情况都会记录成册,通过食堂、各类家校平台进行公示。
在浙江,用阳光、公开的方式接受来自社会各界的监督,已成为学校食堂的日常。
每到中午,温州各校的食堂“晒菜群”就热闹起来。全市800多所学校的自营食堂,通过聊天群组图文并茂地展示菜品。“晒菜群”建立之初,是为了响应温州建立的“采购监督、菜谱选择、菜价制定、食材验收、陪餐体验”全链条共管机制,监督各校的菜品安全和营养搭配。此后,由于群里每天共享菜单,负责采购菜品的教师们有了更多可选方案,许多花式菜品应运而生。
浙江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还聚合属地政府、行业主管部门、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力量,定期对学校食堂开展食品安全监督检查和常态化网络视频巡查。今年专项整治以来,浙江对全省1.2万余所学校(含高校及幼儿园)食堂开展全覆盖自查抽查,对发现的问题逐一整改、动态销号,目前整改完成率达99.98%。
“全方位、全流程、全要素监管,才能将校园食品安全防线筑得更加牢固。”浙江省教育厅体卫艺处相关负责人说,有效的管理,不仅让食堂饭菜更加美味可口,而且让家长和学生对学校的食品安全更加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