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材料学院立足学校“双一流”创建背景,围绕一流创新型人才培养核心,聚焦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三个层次,加强课程体系、师资建设、创新平台、产学研合作四维联动,形成了“厚基础、重素质、强能力、求创新”的材料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理念,打通了“开拓意识—培养能力—提升素质”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路径,融合专业课程、科研项目、实践活动,推动产学研利益相关者的高效互动与合作育人,实现具有“学习力+思考力+行动力”的一流创新型人才培养,探索构建了“一核心三层次四联动”材料类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建立健全创新保障机制
全链条奠定创新型人才培养基础
坚持科研引领和项目引导相结合。聚焦学科前沿,激发学生创新思维,以科研项目为载体,落地创新创业项目,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以提升学生科研创新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以科教融汇和产教融合为手段,材料学院建立了系列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保障制度、产学研协同创新激励机制、创新平台服务人才培养办法等制度,实施了校企合作落地具体举措,明晰了项目协同育人奖励办法,加大各类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开放力度,为创新型人才培养奠定基础。
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全方位推进育人体系科学化
面向创新型人才培养要求,结合学校特色,材料学院在材料类专业培养方案中增设材料前沿课程、水利特色课程、跨学科课程,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实施多层次、多规格的因材施教,打通人才培养路径。切实落实“三全育人”学业导师制和创新导师制,实施“3+5”分段式人才培养,即在前3个学期开展“精、深”的基础知识学习,后5个学期开展特色课程和跨学科课程并进行针对性科研训练,强化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全面推进育人体系科学化。
打造创新型教师团队
全过程支撑创新型人才培养
材料学院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人才培养和师资建设相结合,以学科为依托,以专业基础课和核心课为主线,以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为团队负责人,形成有效的团队合作机制,建立合作互助的高水平教学创新团队。坚持“引进”与“输出”双向互动的教师国际化视野培养路径,努力提升教师的国际化参与程度与能力水平,具有海外留学背景的教师共9人。以现代先进教育理论为指导,开展创新性教学系列活动,营造创新性教学文化氛围,着力打造“素质高、专业强、国际化、重创新”的一流师资队伍,奋力保障创新型人才培养。
架构“3+3”实践模块
畅通全要素产科教融合渠道
坚持知识探究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强化项目化探究式学习,深化科教融汇,注重校企实质性合作,打通产教融合路径,提升实践育人能力。构建“启蒙—参与—实践”阶梯式训练模块,构建探究式实验项目,开展“材人琢玉、材华横溢”等各种学术活动,开展多层次专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和创新潜质。打造“科技竞赛—科研项目—生产实践”联动式创新模块,强化学生创新能力。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科技竞赛,鼓励学生参与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等创新活动,搭建产学研平台,使学生系统性地学习生产组织、工艺操作、流程控制等生产环节,实现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
材料学院将创新精神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将创新人才培养贯穿“双一流”创建,将一流师资建设、大学生科技创新路径探索、研究性教学方法改革和一流创新人才保障体系有机统一起来,专业建设取得丰硕成果。近年来,获得全国优秀教师、河南省教学名师、河南省教科文卫体优秀教师等省级以上荣誉7人次;获得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三等奖等国家、省级教学技能大赛奖5次;主持国家级别教改项目1项,河南省教改项目4项,获批省级以上一流课程3门,河南省课程思政样板课程1门,获得河南省教材建设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学生获得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大学生材料热处理创新创业赛等奖项41项,其中国家级别一等奖4项,二等奖20项,三等奖17项;获得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省级“互联网+”“创青春”等科技创新比赛奖9项。各专业学生中有78%以上的学生参加过创新创业项目或教师科研课题,所有学生都参加了专业学术讲座,60%的学生参加过科技竞赛,形成了教学与实践的良性循环。
(本文系2024年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一核心三层次四联动’材料类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24SJGLX0336]、2021年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新工科背景下面向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材料类一流专业建设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21SJGLX156]、2023年河南省研究性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两翼多元’材料类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性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阶段性成果)(仝玉萍 陈希 张海龙 黄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