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念引领,明确定位,规划团队整体发展
建设理念先进,目标定位精准。温州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以“融合共生”理念为指导,营造“同向共进、同心共力、同频共振”的团队文化,旨在打造结构复合、能力多元、“双名”(名师、名匠)牵引、协同联动的“双师型”教师团队,强力推进新形态教材开发,积极创新模块化教学模式,为提高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和赋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双师”支撑。
优化团队结构,增强互补优势。团队核心成员由物联网技术应用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等相关专业教师、公共基础课教师、实习指导教师、行业导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共同组成。当前团队人员职称、年龄、专业等结构合理,专任教师全部为“双师型”教师,既符合数智时代职业教育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趋势,也有利于团队“以老带青”和充分调动年轻成员的创新活力。
“双名”梯队驱动,形成建设模式。通过全力打造“名师”“名匠”双引擎牵引、“领军+核心+后备”多层次递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形成“‘双名’牵引,多层递进”的团队建设新模式。通过党建引领、理念指引等六大动能和开展各类培训活动、参与企业实践项目、开发教材与资源等九大途径,提高团队成员课程开发、模块化教学设计与实施、教学评价等八大能力。
搭建平台,整合资源,赋能教师能力提升
加强个人规划,明确发展路线。依托团队成员能力提升总方案,成员以年度为单位明确个人发展目标、措施与量化指标和成效反馈。借助智慧评价系统,开展多主体、多维度、全过程考核评价。建设期内,成员共获全国技术能手、浙江省特级教师、浙江工匠等36项省市级荣誉称号,获得浙江省教学能力大赛奖项4项,获各类行业技能大赛国家级别奖项10项、省级奖项9项,晋升高级技师10人。
整合多方资源,搭建发展平台。通过扬州大学基地、职教团队协作共同体、浙江省中高职一体化课程改革优秀团队、温州市教研基地和学校教师发展中心等平台,为成员成长提供课题研究、标准建设、课程开发等研修项目。成员参与面广,已完成国家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标准和省域9门核心课程标准建设,两项浙江省重大课题和两项一般课题成功结题,并获评“浙江省课程改革优秀团队”。
聚焦能力建设,提升综合能力。一是组织各类培训,如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的专项培训、“1+X”师资培训、“工匠之师”创新团队境外培训等,激发教师专业发展潜力。二是深化校企合作,教师每年进企业实践,参与产品研发与技术创新,提升教师的技能实践能力。三是推进课堂改革,以浙江省中高职一体化课程改革为契机,提升教师的教学科研效力。四是拓宽社会服务渠道,通过职普融通启蒙教育、对口支援新疆和贵州等地的中职学校、面向社会开展技能培训等,提升教师的服务贡献能力。
聚焦课程,强化协同,深耕教学改革创新
对接标准,构建人才培养新框架。一是坚持“能力为本、进阶设计”的人才培养新理念,构建中高职(中本)一体化育人的能力标准体系和“纵向贯通、横向融合”的人才培养新框架。二是以标准为引领,遵循中高职一体化、模块化课程建设思路,重构“重基础、强核心、宽能力、活模块”的课程新体系。三是明确“基础化+专化+强化+方向化”的中高职一体化课程“四化”衔接关系。
分工协作,探索模块化教学模式。一是通过职业能力分析,将工作体系中的职业能力映射到教育体系项目、情境、任务等能力载体中,将其具化为知识、技能和素养目标,形成课程标准,制定课程实施方案。二是由课程负责人负责课程计划、进度控制、资源开发、教材选择与建设等工作。课程负责人同时也是其他课程组成员,接受另一负责人的服务,即互为支持。三是团队以“物联网设备安装与调试”等核心课程为试点,做好模块化教学设计和教学组织实施,推动课堂教学革命。
丰富资源,构建立体式教学支撑。一是作为副主任单位加入由共同体成员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发起的工业互联网应用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联盟,承担两门课程的建设任务。二是协同建设一批对接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的在线课程。“物联网设备安装与调试”课程入选省级职业教育一流核心课程,并被推荐参与国家评选(浙江省中职项目仅2项);“物联网工程实施与运维”课程入选省级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和省级微课程,并被推荐参与国家评选。在教育部门组织的全国师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中,学校共获批全国标杆作品2项、典型作品3项。成员的数字化应用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三是构建职业、课程、教材一体化的教材开发模型,梳理项目式教材开发流程,建立“策划+开发+支撑+实践”开发团队的协同机制。主编出版活页式、工作手册式等新形态教材11部,其中3部主编教材入选“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2部主编教材入选全国技工教育规划教材。
(王恒心 杨佳佳 张乒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