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育承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素质教育功能,学生通过数学课程学习,掌握适应现代生活及进一步学习必备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的经验。江苏省淮阴师范学院第一附属小学(以下简称“淮师一附小”)重视培养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认知和运用,数学课题组从学科育人和学生思维进阶发展视角出发,提出“立足数学思想方法,提升学生思维品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育人主张。
研究多元深入
培育学生核心素养
数学思想方法教学就是将数学思想方法渗入核心素养目标体系中的教学活动。课题组把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纳入小学数学教学目标,寻找数学思想方法在教学上的渗透点,分别对数学思想方法渗透课堂教学实践育人路径、教材蕴含数学思想方法的学段框架体系、课堂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策略体系等展开深入研究。
深入育人路径研究。课题组根据学段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分析学情,设定目标能级,在具体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中挖掘数学思想,建构课堂教学育人新路径。教师不仅教授学生知识、发展学生数学能力,更将育人理念融入教学,唤醒学生对生命的自觉认识。
深入学段框架体系研究。课题组聚焦数学核心素养“三会”(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围绕小学数学四大领域,基于学段特点进行整体建构。用结构化思维厘清教和学的路径,系统梳理单元思维导图,根据教材内容分年级整理对应的核心素养主要表现及数学思想方法形成表格,培养学生结构化大单元数学知识统领意识;分年级编写12本“3点半课时服务学习指南——小学数学思想方法实践应用”系列丛书,教师延时服务教学为家长课后指导孩子、学生自主拓展学习提供帮助。
深入教学策略体系研究。课题组聚焦“数学思想与方法”“数学思想方法渗透教学实践”等内涵,形成“自主预习—同伴互助—拓展探究”的教学策略体系,创立“同伴互助学习共同体”和“智教乐学”课堂教学新范式,实施单元整体性教学或螺旋发展性教学,通过小学数学四大领域和不同课型的教学实践案例进行有效呈现。
深入人工智能时代课堂新样态研究。课题组利用“互联网+”、人工智能和数字化技术等,尝试探索以数字素养培育为根基的新型课堂教学实践变革,重组教材,改进教学策略,达到教学的精准、高效和个性化,实现线上线下融合的“双师型”课堂新实践,形成指向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新局面。
成果推广应用
彰显辐射引领作用
名师工作室提升研究能力。“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数学思想方法渗透教学实践体系研究”课题由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孙政领衔实施,学科教师全员参与,借助江苏省小学数学孙政名师工作室、淮安市孙政教育名师工作室和江苏省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3个共同体发展平台,把课题研究活动、学科教研活动、省市工作室活动相融合,形成研究合力,引领团队教师发展。先后培养出全国优秀教师、正高级教师、江苏省教学名师、市级学科带头人等优秀教师30多人次。
出版专著实现成果共享。淮师一附小经常邀请大学教授和学术专家指导课题研究,将问题研究落到课堂教学实践中,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利用省市媒体、校园网、微信公众号等平台不定期发布研究动态和成果,出版35万字的专著《指向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思想教学研究》。该书获得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华应龙的评价及推荐:“这本书聚焦‘三会’内涵,紧扣思想方法,巧妙地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激发学生思维火花的工具,不仅教授了‘有思想的方法’,更引导学生形成了‘有方法的思想’。”
联动研究促进教育资源共享。淮师一附小先后与新疆巩留一小、江苏徐州商聚路小学等省内外友好学校交流,在宁夏、泰州、涟水等地开展骨干教师培训活动交流会;在淮安市开展“爱在乡村”“融学课堂”联动教学展示活动;课题组成员还通过课堂示范教学、主题研讨等活动,帮助乡村教师更新教学观念,促进城乡教育资源共享,惠及20余万名师生。
搭建平台促进学生自主发展。淮师一附小还搭建“鸾娃讲坛”平台,开设“鸾娃讲坛”微信公众号,以“鸾娃”互惠善讲、慎思敢评、融通智用的“同伴互助学习共同体”自主发展新范式,引导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现象、发现问题,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解决问题。
未来,课题组将继续探索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新方式,以数学核心素养为导向,构建和完善将数学思想方法融入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体系,提高教师对数学基本思想及其育人价值的实施能力和教研能力,提高学生对数学基本思想的应用能力,形成数学精神品质,培养全面发展、拥有“四个自信”的新时代好少年!
(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教育部门重点课题“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数学思想方法渗透教学实践体系研究”[课题批准号:DHA200374]阶段性成果)
(孙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