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 > 正文 返回 打印

疫情下尤要做好考生心理调适

网友投稿  2022-05-26 00:00:00  互联网

    2022年高考临近,近期全国多地出现不同程度的疫情,对考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部分地区暂停了线下教学活动,考生不能像以往那样在校正常学习和复习。居家学习的状态无疑会带来一些新的心理问题,值得关注。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即便没有疫情或其他特殊事件的影响,考生在面对高考这样的重大事件时也会产生一些心理变化,如紧张、忧虑、焦躁等。这是人的正常心理反应,其实质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当前因疫情防控形成的封闭性环境,容易造成考生与教师、同学的沟通不畅。加上基础较弱或自控力不强,或者受到情绪或心理问题影响,复习的效果和质量很容易受影响。这种情况要求教师和家长注意引导考生主动进行心理调适。

    越是临近高考,越容易出现紧张、焦虑等不适状态。考生应学会识别自己的状态,只要没有达到严重影响到正常学习、休息的程度,应积极接受,也就是视当下的这种状态为正常状态,不必怪罪任何人,更不能怨天尤人。

    高考前,学校通常会组织模拟考试,考生面对试卷容易厌倦,但考生需清楚的是,做题也好,模拟也好,不代表真正的高考结果。学生是“网鱼者”,题就是鱼,平时用网抓过鱼,你就认识了鱼,考场上就会有熟悉感,就不会因未见过而紧张。考生应从心理上重过程轻结果,重自我超越轻超越别人,把关注点放到不断提升自我上。

    高考前,考生容易出现浮躁、忧虑、焦虑等不良情绪。浮躁主要表现为学习上的浅尝辄止,不能或无法再深入、再扎实。“浮”是表,原因是心躁不静。除了与学习基础或习惯等有关外,很大程度上与学习和复习的机械、单调等有关,与生活的节奏过紧有关,也与青春期的特征有关。明确了原因再顺藤摸瓜,就可找到应对之策。变躁为静、以静制动,便能产生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之效。忧虑主要表现为担心、担忧,害怕考不好、考不理想,达不到父母、教师的期待。其实,学习过程中一直存在着竞争,即便自己付出了最大努力,也不代表付出必然得到回报。人人都在努力长跑,与其在意自己眼下的排名和位次,不如学会强优补弱。焦虑通常表现为着急、忧愁、紧张、恐慌、不安等。高考是否决定了自己的前途命运?高考的结果是否是人生成败的分水岭?考得不好是否意味着前途无望?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或迷惑,常常导致有些学生过分夸大高考的分量,于是越临近高考,越是为前途命运担心,由此出现一系列的身心变化。但多数考生考试过后,这些症状就自然消失了。因此,从心理上清楚地知晓焦虑的原因与表现,是有效应对考试焦虑的良方。消除浮躁、忧虑与焦虑的目的在于建立一个新的自我,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当下。

    当然,如果学校及家庭能够在精准把握学生心理的基础上予以积极配合,为其提供必要的支持,就更有利于考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作者系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心理学教授)



http://www.00-edu.com/jiaoyu/2/2022-05-28/xw_7652.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