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国际儿童节款款而至,这是广大儿童的节日,也是全社会深情凝望少年儿童的日子,更应该是职能部门思考如何让少年儿童更茁壮成长的日子。
近年来,无论顶层设计还是制度安排,国家对少年儿童倾注的关怀越来越全面,也越来越深入。今年1月1日起,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施行。我国首次就家庭教育进行专门立法,将家庭教育从“家事”上升为“国事”,这传递出明确信号,“依法带娃”是每个家长必须承担的法治责任。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无论“养而不教”还是“重智轻德、重知轻能”,都背离法治责任。
去年6月1日起,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实施。本次修订新增“政府保护”和“网络保护”章节。从首次对学生欺凌进行定义,到学校应建立学生欺凌防控制度;从完善留守儿童委托照护制度,到明确国家监护制度……每一项制度健全和完善的落脚点都是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让他们在法治呵护下向阳花开。
近日,全国妇联、中央文明办等10部门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将“六一”庆祝活动与为少年儿童办实事解难事相结合,用好“我为群众办实事”的良好机制,用心用情用力帮助解决实际问题。通知明确要求各地各部门积极宣传贯彻家庭教育促进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通过专家讲座、专题访谈、动漫视频等方式送法到家。组织开展主题教育、普法课堂、案例解析等,让广大家庭知法守法,培养儿童好思想、好品行、好习惯,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落实落细各项要求,让法治的阳光照到每个少年儿童身上,他们在法律的护佑下将欢快成长,拥有更明亮的未来。
为少年儿童茁壮成长创造更有利条件,法治保护只是基础性工程。面对少年儿童遇到的难题、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破解,不能掉以轻心。日前,教育部印发《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试点县(市、区)经验做法推广清单》,旨在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除了强化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改善视觉环境之外,更需强化“双减”落实。“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没有健康的身心,就无法成长成才,担当重任。让学生睡得好、玩得好,不是可有可无的小事。
再过两天就是端午节。如何让孩子们在欢度传统节日之际,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也需要思量。根据往年一些地方的做法,有的让孩子学习包粽子,有的鼓励孩子拿起画笔画龙舟,还有的给孩子讲述艾草、菖蒲的功能。除了这些常规操作,还可以用儿童喜欢的语言、形式和载体诠释端午节的内涵,并有意识地与红色文化相融合,激发孩子的文化自信,增强做中国人的自豪感。教育引导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更好认识和认同中华文明,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体现出的“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永不过时。在少年儿童心中播下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这也是各级部门不容推卸的责任。
对少年儿童的关爱,不是关注抽象的概念,而要关注到每一个人,尤其关注少年儿童中的困难群体,助力他们摆脱困境,让他们更有信心拥抱未来,开启有希望有力量的人生。
把握少年儿童的成长规律,全社会都要了解少年儿童、尊重少年儿童、关心少年儿童、服务少年儿童。同时,少年儿童也要刻苦学习、树立理想、砥砺品格、增长本领,努力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生长在新时代,少年儿童茁壮成长拥有了更为优越的条件,他们的未来值得期待。
(作者系媒体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