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 > 正文 返回 打印

农林院校要在传统与教育上深耕博读

[db:作者]  2021-12-20 00:00:00  互联网教育报

    耕读传家是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耕读教育是支撑中华文明绵延发展的重要力量。新时代高等学校推进耕读教育,不是简单地开展科学知识教育和劳动实践教育,而是将二者有机融合,让青年学生在修德开慧的内省中厚植自爱自尊、自强不息、勤俭节约等精神基质,做知行合一、敢于担当、勇于奉献和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农林高校承担着青年学生科学知识教育和农耕劳动教育的光荣使命,耕读结合的教育模式是农林高校人才培养的优良传统和鲜明特征。新时代农林高校要坚持改革创新,注重“守传统”“重教育”,在知农爱农人才培养上“深耕博读”。

    赓续传统,厚植耕读教育的历史底蕴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以农立国、重视教化,在漫长的传统农业经济社会里,我们的祖先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农耕文化,它体现和反映了传统劳动的思想理念、生产技术、耕作制度以及中华文明的内涵,浸透着历代先贤的血汗,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耕”创造物质,“读”滋养精神。耕读相兼的生活方式早在先秦时期已经萌芽,并逐渐演变为农耕社会普遍认同的文化传统,成为乡土中国文化的底色。它既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又是一种优良的价值取向。

    耕读教育是一种传统教育。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和城镇化发展让传统耕读文化逐渐被现代社会的多元化场域和公民教育理念所替代。但在文化现象上耕读教育是一种教育传统,耕读传家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发扬,耕读教育精神值得现代教育事业发扬光大。新时代提倡的劳动教育就是耕读结合的教育学反映。新时代耕读教育文化传承要在传统耕读文化的基础上,把对新时代建设有重要意义的内容重新激活,为乡村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提供有力支持。

    守教务本,强固耕读教育的鲜亮底色

    对于农林高校而言,耕读教育是农业高等教育的自然方式,始终践行着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使命,是一种教育传统。美国赠地学院开启了高等农业教育模式,构建起了较为完善的高等教育体系,促成了高等教育社会服务职能的诞生。其成功的主要原因一是善于借鉴和吸收别国先进的教育经验;二是立足于本国实际,以服务于当地经济建设、农工业发展为目标,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创新,创建了以威斯康星大学为代表的农工学院。当前话语体系下的耕读教育和古代农耕与读书的内涵虽有差异,但其实也是这个概念内涵的现代表达,可归属于哲学属性和理念,都属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范畴,古今一以贯之。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离不开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建设,而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建设关键在人才,培养拥有深厚家国情怀和“大国三农”意识的青年人才。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生产、生活条件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城市生活把我们的日常生活与生产劳动割裂开来,让青少年缺乏对劳动意义的直接体验。因此,农林高校必须回应新形势与新要求,以耕读教育为载体,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农村生活劳动,参与农业生产劳动,拓展“三农”服务性劳动,了解新时代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与需求,真正做到出力流汗、磨炼意志,丰富新时代耕读精神的文化内涵,增强对专业知识的热爱,培养农林高校青年大学生投身农业农村建设的“三农”情怀。

    深耕博读,续写耕读教育的时代答卷

    新时代农林高校的耕读教育要领在“深耕”和“博读”,打造样板间、续写新答卷。

    一是要明确“深耕”不仅仅是耕耘农业,更应深耕课堂、深耕科研,拓展生产实习环节,丰富劳动教育内容,让耕读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辅相成。《加强和改进涉农高校耕读教育工作方案》中明确指出,涉农高校依然存在着“耕读教育不系统、与‘三农’实际联系不够紧密、实践育人环节有待加强、毕业生面向农业农村就业创业人数较少等问题”。反映出“深耕”依然局限于传统的农业耕耘,没有在“耕”的过程中融合时代的特征与需要,只是运用了“耕”的方式,并未深入挖掘“耕”的阵地与内容。“耕”不仅是耕地、耕田,还包括农耕基础上的一切生产劳作。现代社会,“耕”已经不再是农民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因此教育领域的“深耕”也不再局限于具体的农业体力劳动,而是要面向全球化、多元化的发展,适合于现代教育体制和教育内容。

    二是要明确“博读”不仅仅局限于传播,更要注重文化与精神的传承。“读”不仅指读书,也包括道德和礼仪教化,而中国古代的礼仪教化中又蕴含丰富的哲学思想。新时代的教育内容和知识体系已经远远超越了传统耕读教育当中“读”的道德伦理范畴,农业现代化发展给农林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学科交叉、创新性强的新要求。因此,“博读”一方面要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科技等多方面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要涉及传统耕读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以及培养农林人才精神品质的重要过程。通过“博读”工程,让读书和礼仪教化成为一种常态。

    三是要修路搭桥,引领新时代农林高校青年人走向乡村振兴的主战场。耕读教育正是知行合一的典范,边耕边读的模式凸显着理论与实践、思想与行动的统一性,完美契合了农林高校产学研结合的发展理念。因此,农林高校要在深耕博读中修路搭桥,在实践育人中突破理论边界,在走向农业生产、走向乡村振兴中培育新时代知农爱农的全面发展的卓越农林人才。

    (作者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务处处长)



http://www.00-edu.com/jiaoyu/2/2021-12-21/xw_794.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