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助力提升江西省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准,助推江西省教师质量的持续提升和教育质量的内涵发展,江西师范大学成立基于大数据的江西省教师质量监测、评估与服务协同创新中心。中心围绕教师质量监测、评估与服务,产生了一批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重大原创性技术和成果,培养和凝练了一批在大数据中心建设、教师质量测评、教师质量评估与诊断、教师教育与教师质量提升等层面的优秀人才,促进江西省教育学、心理学、统计与测量学、计算机科学、教育技术学等学科的发展,是该中心创建伊始确立的发展目标和方向。
依托优势协同发力
多年来,中心充分发挥江西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的学科特色与传统优势,充分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建立江西省教师信息大数据中心,提供教师质量动态监测的技术支撑,构建教师质量评估与诊断的科学体系,为政府部门和学校优化教师队伍建设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为各级各类学校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持续发展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该中心成立后,充分发挥江西师范大学的学科优势,高效汇聚各协同单位的资源与力量,在潜心开展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以中小学教师质量为重点,努力开发出国内一流的,集“三全”(全员、全程、全面)数据与传统填报、抽测数据于一身的,融教师队伍质量监测服务与教师个体素质评估、诊断服务,线上服务与线下服务,发展服务与工作服务,监管服务与决策服务为一体的江西省教师质量服务体系,助推江西省教师质量和教育质量提升。
科研突破成果丰硕
江西省教师质量监测、评估与服务协同创新中心成立以来,多方面的工作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成果颇丰。
在科研创新方面,初步建成了江西省教师信息大数据中心,江西省教师质量监测、评估与诊断体系,教师管理决策与教师质量提升服务体系;获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有关部委等各类国家课题32项,立项经费1186.5万元;共发表224篇SCI、SSCI、CSSCI、EI论文;申请软件著作权4项;出版专著50部;获得省部级科研奖励14项;获得3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5人入选国家教育部门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5人入选省级以上人才计划;相关成果支撑江西师范大学教育学获得了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学前教育、心理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专业均被评为省“一流专业”。
在学科发展方面,中心依托教育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三大学科,形成了3个方面的学科集成:人才素养培育与人才测评,教育大数据挖掘与信息化教育,教育测量与智能信息处理。通过5年的努力,江西师范大学三大主体学科排名均有提升。
随着学科建设协同实验工作的持续推进,相关研究成果也越来越丰富:中心研究人员持续4年协同指导并参与的“乡土化、项目化、常态化:一所山村小学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获评2018年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实现了江西省在基础教育类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上零的突破;带领一线教师探索和总结的“中小学学科建设‘三层九维’模型与协同实践”获评2018年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培育和指导“中考英语测试与教学互相促进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数学化地图的应用研究”获2018年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全部成果占2018年江西省获评基础教育类国家教学成果奖总量的80%;指导一线中小学教师实施的16个教学改革项目还分别获得2018年江西省首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二等奖;“中小学课堂教学观测与评价系统的开发”研发成功,目前已在江西省中小学和实验校免费试用。
不忘初心服务社会
为服务各实验区、实验校,切实提升省内中小学教师教学质量,江西省教师质量监测、评估与服务协同创新中心积极指导基层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研究,推进“基于超循环生态教育理念的项目化教学改革实验”,在实验过程中,万文涛教授带领研究团队结合理论与实践,在尊重教育规律的前提下,总结出一套教学环节的设计技术,并进行了提炼和简化,使广大一线教师在具体的实际操作中有章可循。
中心组织省内一批名师在“N段·四环·五星”项目化教学范式的基础上,赞助出版了小学版、初中版、高中版3个学段、9个学科的优秀课例精选丛书45本,用于指导基层学校的实验工作。2014年以来,吉安县敖城镇的三锡坊前田希望小学按照超循环生态教育理念和“N段·四环·五星”项目化教学规程和改革实验的要求,围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山村小学的落地,实施开展了“乡土化”“项目化”“常态化”的探索。在江西省教师质量监测、评估与服务协同创新中心持续协同指导下,品质和效能大幅度提升,取得了一系列教学成果与育人成效。
(万文涛 李海红 柴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