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在湖南省永州市道县第一中学考点外,考试结束后考生收到家长送上的鲜花。何红福 摄
6月7日,重庆市南开中学考点,沙坪坝区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护学岗的城管队员为考生提供温馨服务。孙凯芳 摄
6月7日,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考点外,家长为考生加油。本报记者 单艺伟 摄
高考命题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筑牢立德树人落实机制,全面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强对青年的价值引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教考衔接,遵循课程标准,深化基础性,突出考查思维品质,充分发挥教育评价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服务“双减”工作落实落地,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聚焦铸魂育人,着力培养时代新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生逢其时、重任在肩,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实现中国梦是一场历史接力赛,当代青年要在实现民族复兴的赛道上奋勇争先,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时代好青年。2022年高考命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聚焦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就,突出青年奋进报国时代主题,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引导学生坚定不移跟党走,争做伟大理想的追梦人,争做伟大事业的生力军。
加强重大主题教育
迎接党的二十大
迎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是贯穿今年党和国家全局工作的主线。2022年高考命题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人,用党的理想信念凝聚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人,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激励人,让学生深刻感受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用辉煌成就感染学生、鼓舞学生,引导学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不断增强“四个自信”,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积极营造喜迎党的二十大的浓厚氛围。
语文新高考I卷信息类文本阅读材料一,直接选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中的重要论述作为阅读材料,设置层层推进的试题,要求学生深刻理解讲话含意和逻辑脉络、选择论据支撑讲话观点、运用讲话观点分析问题,精心引导一线教师和学生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文综全国甲卷第40题,引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不同时期的共产党员优秀代表的感人事迹和铮铮誓言,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思考领悟“坚定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的道理,让学生深刻感悟中国共产党人信仰崇高、理想伟大、使命光荣。文综全国甲卷第20题,以千百万志愿者投入疫情防控阻击战为情境,展现他们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精神风貌,以志愿者的感人事迹,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国乙卷语文作文“北京:双奥之城”,以表格和数据呈现北京2008年夏季奥运会和北京2022年冬季奥运会所取得的比赛成绩及两个时间节点祖国发展建设的成就,集中体现新时代我国在体育、科技、交通、经济等方面的“卓越”与“跨越”,要求学生以“跨越,再跨越”为主题进行创作,深刻感悟身逢新时代的自豪与荣光,激发爱国之情,振奋爱国之志,立志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敏于把握青年脉搏
迸发青春能动力
2022年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在实现民族复兴的赛道上奋勇争先,争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积极推动者、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积极参与者、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积极创造者、社会文明进步的积极实践者、美丽中国的积极建设者。高考试题通过对素材的精心选取和对情境的科学创设,多角度、多学科呈现中国青年的昂扬风貌和青春正能量,引导学生不断从榜样中汲取成长动力,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上努力拼搏。
语文新高考II卷作文材料选自共青团成立100周年之际央视拍摄的微纪录片,展现了新时代奋斗者的精神面貌和时代风采,要求学生以“选择·创造·未来”为主题写作,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个人发展与国家、民族大业之间的关系,激励他们勇担重任,让青春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绽放异彩。全国乙卷文学类文本阅读选用左翼作家萧红的《“九一八”致弟弟书》,试题通过“弟弟”这一形象凸显青年是祖国未来的希望,“中国有你们,中国是不会亡的”,激励青年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砥砺奋进,建功新时代。文综全国乙卷第23题,创设了100年来共青团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在民族复兴征程上勇当先锋、倾情奉献的情境,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小我”与“大我”的关系,自觉听从党和人民召唤,在新时代新天地中施展抱负。文综全国甲卷第21题以高校青年学生研制遥感卫星“启明星”为切入点,考查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激励学生以扎实的学识、过硬的技术贡献国家、服务人民,在实践锻炼中不断增强改造世界的本领,推动社会进步。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增强文化自信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必须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好。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思想、创造精神和道德理念,是滋养青少年精神世界、传承中华文化基因的绝佳素材。高考命题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注重通过多种形式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同时注入时代内涵与精神,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关联,激励学生提振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和底气,增强文化自信。
语文新高考II卷信息类文本材料以《红楼梦》的翻译为例,讨论传统典籍的翻译问题,提出“在实践中不断培养和提高我们讲述中国故事、构建中国话语体系的时代能力”;新高考I卷信息类文本阅读材料二论述中国当代新诗首要的任务就是“重新寻找自己的诗歌传统”,要求学生结合材料思考“如何推动中国古典诗论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引导学生树立新时代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观念,认识到运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承载的智慧和力量的重要意义。文综全国乙卷第24题以商周青铜器为切入点,揭示了商周青铜文明与长江流域铜矿开发的关系,引导学生认识到黄河、长江两大流域共同塑造了早期华夏文明,深化对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发展的历史认知。英语全国甲、乙卷语法填空语篇分别介绍盲人徒步穿越古丝绸之路和联合国设立中国茶文化节的活动,以浸润式的情境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突出引导教学,服务“双减”工作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双减”工作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涉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考要全面深化内容改革,加强教考衔接,充分发挥积极导向作用,服务“双减”工作落实落地。2022年高考命题以课程标准为基本遵循,引导学校依标教学,“不增不减”恪守“定法”;以深化基础性、突出思维品质为路径方法,引导作业减量提质,做好“减法”;以引导全面发展为目标方向,助力素质教育发展,用好“加法”,释放高考命题服务“双减”工作的鲜明信号。
遵循课程标准
引导注重依标教学
2022年高考命题严格依据高中课程标准,确保“内容不超范围,深度不超要求”。考查内容限定在课程标准范围之内,既注重考查内容的全面性,又突出主干、重点内容考查,引导中学做到应教尽教,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课程。考查要求依据学业质量标准,深度不超过其规定的层次,引导避免超标教学。
语文新高考全国I卷、II卷共有4个不同版本,依据过渡时期不同版本的课标对背诵篇目的不同要求,命制名篇名句默写试题。英语4个版本的试卷均根据新老课标词汇的差异标注单词,确保各卷种考查的单词都在课标要求的范围之内。高考数学试题的全部考点严格依据课程标准设计,命题不追求标新立异,不出“繁难偏怪”试题,新高考全国I卷、II卷考查深度符合学业质量标准所规定的层次要求。语文全国甲、乙卷的实用类文本阅读和新高考I卷、II卷的信息类文本阅读,都使用了多个材料的组合,试题符合课标学业质量要求的“能比较、概括多个文本的信息,发现其内容、观点、情感、材料组织与使用方面的异同”。高考通过依标施考,引导中学依标施教。
深化基础性
引导教学提质增效
“一理通,百理融。”高考遵循教育规律,深化基础性,注重对能够普适性解决学科问题的本原性方法的考查,强调在深刻理解基础上的融会贯通、灵活运用,让学生掌握原理、内化方法,实现举一反三,主动进行探究和深层次学习,而不是把重点放在解题技巧上。从而促使教师教学把精力放在讲透教材重点内容上,提升课堂效果和作业效率,吸引学生从校外培训回归校内课堂。
文综全国乙卷第9题涉及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中“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的基本要求,学生需要根据天气符号判断出该地风力、方向变化,并结合高中所学的热力环流原理对海陆位置做出判断,生动体现了初、高中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有机衔接,在考查中深化基础性的深刻内涵。理科数学全国甲卷第20题深化基础概念的考查,综合直线、抛物线、三角函数、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以及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方法,要求学生抓住问题本质、发现解决问题的关键,灵活运用数形结合、化归与转化的思想作答。理综全国乙卷第3题通过对肌肉痉挛药物治疗方法的选择,考查学生对突触传递基本过程的深入理解。理综全国甲卷第13题围绕“探究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有机化合物中常见官能团的检验”等基础实验,设计实验试题,考查学生根据实验目的,分析实验操作及现象得出结论的能力。理综全国乙卷第22题考查学生对实验中逐差法的运用,通过加强对通用分析方法的考查,引导教学夯实学生的物理实验基础。
注重思维品质
引导减少“机械刷题”
高考在反对“机械刷题”中勇于创新,通过增加情境型问题、增强试题的开放程度,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关注现实,实现从“解题”到“解决问题”的转变,从而引导学生摒弃那些惰化思维能力、影响独立思考的不良学习方法。通过强化思维过程的考查,把学生内在的思维过程外显,“让套路限行、让刷题失效”,引导注重作业题、练习题减量提质。
英语全国乙卷以校英文报开展主题讨论为写作情境,要求学生阅读图表,并使用其中的调查结果撰写短文投稿,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读图表写短文”的创新考查形式,有利于强化思维能力和品质考查,使“套路限行”。理综全国甲卷第35题取材于奥运场馆建设中使用的高分子材料,情境新颖、真实,要求学生根据电子构造原理分析电离能的变化规律,学生仅凭生搬硬套所学知识不能直接得到答案,需要深入思考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才能解答试题。
文综全国甲卷第42题是开放性试题,材料是学者对20世纪特定时期内欧美国家所呈现的发展维度的定义与论述,要求学生自选角度,提出对一定时期内国家发展维度的见解,学生可选择不同历史时期进行自主探究,归纳、总结和概括不同国家所具有的共同特点,并得出合理历史结论。数学新高考II卷第21题创新结构不良问题设计,有效增强试题的开放性,试题给出三个条件,要求学生选取两个作为已知条件,证明另外一个成立,给学生提供更多选择的自由和发挥的空间。
文综全国甲卷第15题,考查学生对通货膨胀及其治理的理解,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推导出“提高利率→流通中的货币量减少→物价下降→抑制通货膨胀”的作用路径,备选项将诸多相关概念搭配组合,采用逻辑推导的命题方式,使内在思考过程外显,让“理解可显可见、刷题失速失效”。文综全国乙卷第37题,通过一系列具有进阶性、创造性的设问,要求学生综合内、外力因素,对不同地点海岸线变化的方向和幅度进行描述、概括和比较,引导学生突破“气候变暖必然导致海平面上升”的思维定式。
坚持有机融入
引导加强全面发展
高考进一步强化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导向作用,引导学校将主要精力放在学生的综合发展、健康成长上。将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等有机融入试题,通过情境浸润式、体验式的考查和引导,促使学生体会到体美劳教育对于个人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引导学校构建支撑全面发展的良好教育生态。
语文全国乙卷语言文字运用II“眼中风”介绍了过度使用手机对视力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新高考全国I卷语言文字运用II“减肥”介绍了不吃晚饭可能对健康带来的损害,在考查语言应用能力的同时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的观念,科学告别“小眼镜”“小胖墩”。理综全国甲卷第1题以钙离子的生理作用及维生素D促进钙离子吸收为主题,说明晒太阳有助于青少年骨骼生长和预防老年人骨质疏松,引导学生增强健康意识。文综全国乙卷第25题围绕盛唐书法的时代气象和艺术风格创设情境,彰显了书法艺术承载的美学理念,引导学生培养审美感受力和领悟力,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文综全国乙卷第40题,选取某小学创办“开心农场”开展“新劳动教育”的素材,考查学生对劳动教育在培育时代新人中的重要意义的理解,引导培养劳动习惯、劳动能力和劳动观念。
秉持以人为本,利于学生发挥水平
为做好高考命题工作,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开展大范围学情调研,了解掌握使用全国卷省份的线上线下教学情况、考生复习备考心态与状态,加强考查内容、考查要求与教情、学情的有效衔接。命题彰显人文关怀,各卷种采取科学、稳妥、细致的设计策略,以稳定的命题风格、友好的呈现方式帮助学生在考试过程中保持平稳心情,更好发挥自身水平。
一是试卷设计友好。保持考查目标、考查要求、命题风格基本稳定,试卷结构、总体难度、题型题量等方面相对稳定,文字阅读量、图表信息量、试题思维量控制合理,更加符合考生认知特点。
二是试题素材友好。试题素材与课堂、教材、学生生活紧密相关,使学生在作答过程中有熟悉感、亲切感。如语文新高考II卷古代诗歌阅读选用李白的《送别》,要求学生判断该诗最后两句“云帆望远不相见,日暮长江空自流”与教材所选《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中表达方式是否相同,这样的设计贴近教材,学生对诗歌的主题、风格、用词相对熟悉,有利于平稳发挥。
三是试题情境友好。高考试卷格调积极亲切,力求体现人文关怀。命题把真善美的理念融入试题,营造积极正面情境,使学生保持健康向上的心态。如文综全国乙卷第40题,请学生给宿舍管理员、保洁员、保安员写一封感谢信,试题情境密切联系学生生活体验,引导学生尊重他人劳动,在奉献社会中实现人生价值。
四是试题呈现形式友好。高考命题优化试题呈现形式,有利于学生把握试题信息。如文综全国甲卷第38题,以“进化树”的形式反映企业的成长壮大过程,生动形象,便于学生理解企业由小到大、由弱变强的内在逻辑关系,理清作答思路,展现真实水平。
五是试题设问友好。高考命题科学设计试题设问,注重铺路搭桥,细化水平梯度,使学生易于下笔、有话可说,为不同能力的学生提供发挥空间,增强其获得感、成就感。如理综全国乙卷第25题采取分步设问的方式,设置由易到难的三问,在起始设问中考查学生对动量守恒定律的简单应用,使学生能够顺利进入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