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②
③
①一年级入学仪式
②桥文化多彩课程——创意彩管
③争做环保小卫士
朱龙河畔、祊河水旁,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方城镇新桥中心小学因“石桥”结缘,以桥为引,传承工匠精神,以岁月沉淀风华,以时光雕琢非凡。
新桥中心小学始建于1949年9月,是一所与新中国同龄的学校,下辖8个校区、164个教学班,在校学生7500余人。学校秉承“为每一名孩子架起成长的桥梁”的办学宗旨和“‘桥’见未来”的核心理念,致力打造“桥文化”教育品牌,开发“桥文化”课程,不断优化校园环境,创设校园文化,提升办学品质,发展学校特色,成为一所“桥”得见未来的飞速发展的学校。先后获得“全国青少年校园排球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山东省科普示范学校”等荣誉。
文化奠基,挖掘桥之内涵
文化是一所学校的办学灵魂,也是一所学校凝聚力和活力的源泉。
新桥,原名“石桥”。悠悠祊河水与坚实的桥梁,赋予了这片土地丰富的文化内涵。学校立足本土资源,寻文化之根,建“明德”理念,以“桥文化”为主题,倾力打造“明德校园”。
“明德”出自“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新时代下,学校赋予“明德”更深的内涵,提出了“德厚者立,志恒者达”的校训,旨在激励教师以桥为范、以德立身;更激励学子以桥为榜样,夯实德基,努力培养“铭责于心 持躬于教”的教师,全力培养有涵养、有智慧、有才艺、有担当的学生。
漫步新桥中心小学,各楼层都有自己的文化,如少年宫一楼为阅读文化,二楼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三楼为科技文化,四楼为艺术文化;教学楼一年级楼层开辟了“识桥”,二年级为“画桥”,三年级为“诗桥”,四年级为“赞桥”,五年级为“设计桥”,六年级为“造桥”,每间教室、每一片绿地、每一处景点、每一个角落、每一寸土地都带有桥元素,都散发出文化气息,发挥着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
校徽以校名“新桥”拼音首字母“X”“Q”为设计主体,结合桥体、桥索、腾龙、书本、智慧之门等创意元素,构成笔触流畅、灵动绽放的人文意境;校歌《心之桥》以欢快的旋律生动展示了学校多彩的生活,师生浸润其中,舒展身心、平和心性、端正言行、乐观向上。
党建引领,树立桥之风范
学校积极发挥党支部“领头羊”作用,成立党总支和两个党支部,创建了“班子带骨干,党员带队伍,党建带全盘”的党建特色模式。同时,将党小组建立在教研组、备课组上,根据同学校同年级原则就近组织开展党员活动,积极带动全体教师齐头并进,确保党组织全覆盖,有效地保障了党支部的引领作用。
为抓好教师思想建设、强化党员责任担当,学校不断创新工作方法、丰富活动载体,精心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组织撰写学习体会30余次。同时开展“党员先锋岗、党员示范岗、教师先锋岗、教师示范岗”等品牌创建活动;常态化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支部书记讲党课”等活动;组织全体党员到莒南厉家寨展览馆、渊子崖村、鲁东南革命烈士陵园进行党性实践教育活动,传承红色精神,赓续红色血脉,进一步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着力点,学校结合实际,发挥党员示范作用,充分利用主题党日、节日等时间节点与学生面对面谈心、与家长面对面沟通,以“民声”换“民生”,切实关心学生和家长所难,扎实有效解决难题。打通家校沟通“最后一公里”;宣传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协助做好疫苗接种、无偿献血等工作。
学校严格执行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增强党员干部党性修养,强化讲规矩守纪律意识,通过组织开展教师职业道德宣誓、廉政党课、警示教育基地参观学习、抵制有偿家教等活动,使党员教师牢固树立“底线红线”意识,学校开展的“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特色“开学第一课”、庆祝建党百年视频《唱支山歌给党听》等均在“学习强国”平台播出,党建工作以《百年党徽耀“新桥”,担当使命育英才》为题由《临沂日报》报道。
特色发展,彰显桥之魅力
以“桥文化”为核心文化内涵,学校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规律,依托56个社团,开发56门校本课程,融汇丰富的地域文化,提炼形成“桥知”“桥行”“桥魂”“桥美”“桥德”五大“桥文化”校本课程体系。
“桥知”课程,主要为科普类课程,包括科技创新课程和科技实践课程。学校开设了激光切割、3D打印、无人机、机器人、创意编程等十余门科技创新课程,为乡村学生插上科技的翅膀;开展科普研学活动,在临沂市科技馆、海洋馆等建立科技教育基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开展“院士对话”“认识自然”等科技读书系列活动,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道理,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开展航天主题教育活动,参与“少年问天”“声音上太空”等航天科技活动,以航天精神鼓舞学生。
“桥行”课程,主要为认识类学科拓展课程,以语文、数学、英语学科及其拓展课程为主,包含语文同步拓展、数学趣味应用、英语精彩演绎,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在趣味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在应用中掌握。
“桥魂”课程,主要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类课程。包含经典阅读、书法、传统礼仪、传统技艺等。学校依托乡村少年宫建设,开设形式多样的校本课程。学生在这里读古诗、诵美文、练书法、学武术、绣十字绣……在学习和体验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相结合,在生活中运用、传承、发扬光大。
“桥美”课程,主要为艺体教育类课程。包含艺术课程、器乐课程、影视课程、趣味体育等。学校开设音乐、舞蹈、太极拳、球类、棋类、跳绳等艺体课程,让学生自主选择参加,激发学生对艺体课程的热爱之情,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了良好基础。
“桥德”课程,主要为德育课程。包含养成教育课程、班本德育课程、红色教育课程、校外实践课程。学校和家庭“双管齐下”,通过“金桥少年”“自律之星”评选、“文明礼仪伴我行”等活动让学生养成一以贯之的好习惯。学生在“我爱你中国——红领巾讲红色故事”“沂蒙小小讲解员”等活动中了解沂蒙历史、讲好沂蒙故事、传承沂蒙精神,争做沂蒙好少年。
创客引航,智引未来。在创客教育的探索实践中,学校逐步形成了以“兴趣引领、活动体验、实践创新、成果分享”为实施路径,让科技教育焕发无限的生机和活力,为学校架起了发展之桥。近年来,先后有1200余名学生登上国家、省市区级科技竞赛平台,与城市学生同台竞技。获得国家奖项16项、省级奖项24项、市级奖项200余项。学校先后获得山东省3D打印创新教学研究基地、山东省人工智能教育试点学校、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山东省科普示范学校及全国航天科技教育联盟理事单位等十余项省级以上荣誉。
志存高远 铸就桥之辉煌
志存高远,方能登高望远;胸怀远大,才可大展宏图。学校以“深化教育质量内涵年”为目标,开启教学“新模式”,助力师生“桥”见未来。
“新明德教育”下的“新明德课堂”,践行的是“双学双主体”教学策略。自主学习,相信学生;合作学习,解放学生;探究学习,发展学生;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以教师为教学的主体,将方法拓展成文化,连通文本,情系师生,收到了显著效果。在市区优质课评选中,学校教师屡创佳绩,多名教师获得一等奖。
学校持续推进“书香校园”建设,扎实开展读书工程,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设有造型生动的图书角,供师生随时阅读,定期开展书香家庭、书香学子、书香教师评选,不断营造浓郁书香氛围。依托“明德书院”,学校成立“新桥读书人”共读团队,共同读书写作,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师德修养的提升。提供展示平台,线上线下随时交流分享,真正以阅读推动师生终身学习与积淀成长。教师高春生登上“中国诗词大会”的舞台,全梓萌等6名学生喜获山东教育卫视“最美读诗人”一等奖。
与此同时,学校通过“优师成长大本营”,组织青年教师,实施“十大工程”,借助“青蓝工程”,实现新老教师“教学相长”,并成立青年教师成长“共同体”,建立个性化成长档案,让每一次成长都能看得见!
“教师成长积分管理制度”是学校独创的评价管理体系,极具人性化,只加分不减分,极大激发了教师教育工作积极性,市区级教学能手、新秀层出不穷,形成了“新锐—骨干—专家”的师资结构。为积极响应“五项管理”要求,切实贯彻“双减”政策,学校从严治理、从细着手,问课堂要效率,课后全面实施“5+2”模式,参与度高、覆盖面广,得到了家长的满意和肯定。
此外,学校还鼓励教师将课堂教学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转化成研究课题,全校每年申报小课题60余项,正在研究的课题包含国家级别1项、市级2项、区级近30项。依托区教研室“三大工程”,学校开发的3D打印校本课程“完美复刻”、掌控板课程“掌控天地”等被区教研室评为兰山区首批优秀校本课程,在山东全省推广,对学校的教学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站在新的起点,孕育新的希望。新桥中心小学扬帆再启征程,以无限的热情和不懈的努力,不断探索,奋勇争先,奋力书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美好未来,续写学校“以桥兴文,以文化人”的新篇章。
(康茂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