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 > 正文 返回 打印

城市文化为课程思政注入新活力

网友投稿  2022-06-16 00:00:00  互联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充分挖掘和利用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红色文化资源加强文化建设。城市文化作为历史文化、红色文化的重要结合点,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与育人价值,是高校重要的育人资源。如何将城市文化有效融入高校课程思政,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城市文化的课程思政意蕴

    马克思认为,文化的本质是“自然的人化”。文化由人所创造,但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塑造人。城市与高校有着“你来我往”的天然关系,城市文化因受高校辐射而更显厚重,具有鲜明的高校烙印;高校因城市文化的浸润而更显个性,带有独特的城市气质。

    城市文化一般是指城市人类群体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的总和。其中,物质文化包括显性的、有形的器物文化,如城市建筑、园林、学校、医院、公共文化娱乐设施、交通工具等。它们是城市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最好见证者和传承载体,可以直接嵌入高校思政教育和人才培养实践中,丰富高校课程思政实践资源。非物质文化则主要表现为隐性的、深层次的道德、法律、社会心理、价值观念、艺术、习俗、市民的行为方式及心智状态等,能够对人的精神世界产生熏陶。健康向上的城市文化,体现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帮助高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进而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城市文化的课程思政价值

    丰富课程思政元素。城市文化中的历史、文学、习俗、建筑、名人等,都集中体现了城市自古以来的传统道德与价值观。城市文化可以通过“化盐入水”的方式融入各门课程,使大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感受到专业课思政元素的魅力。

    完善课程思政体系。城市文化涵盖哲学、法学、文学、经济学、心理学、艺术学、管理学等学科知识,可以增强课程的知识性、案例性、人文性和趣味性,进一步健全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城市文化以传递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为基本价值取向,能够扩大学生视野、开拓学生思维、陶冶学生情操、丰富学生人文知识。城市文化在哲学、历史学、经济学、教育学、伦理学、美学等方面丰富了课程思政的教学与实践体系。

    增强课程思政成效。城市文化通过高校办学所在城市的革命文化、红色文化、地理文化、产业文化、人文文化、名人文化等,将思政教育的规律与真理转化为大学生身边的文化景观与现实生活,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的过程中实现科学性、知识性、思想性的有机统一,提高思政教育的感染力、生动性、参与度。

    城市文化有效融入课程思政的路径

    一是健全互动机制。高校与城市是“共生”“共荣”的关系,因此课程思政也不仅仅是高校的工作,需要联合城市的力量、资源一起推进,将城市文化有机融入高校课程思政,体现“大思政课”的魅力。高校可以通过提升解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能力向城市争取更多的办学资源。高校与办学所在城市要开展深度合作,通过成立高校战略发展委员会等机构,将政府工作重点、重大产业布局、区域战略规划等课题融入课程思政,擦亮课程思政的底色与成色。此外,高校要主动聘请一批城市文化研究专家、城市规划专家、地方志或地方史方面的学者担任课程思政辅导员,对高校教师开展城市文化方面的专题辅导。同时,鼓励教师到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挂职锻炼,实地了解政府运行与城市开发,将城市文化的优秀案例带回高校课堂。

    二是建优思政案例。首先要深度挖掘红色故事案例,通过解读城市党史、革命史、文化史等,探寻并提炼城市文化中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改革精神等思政元素,开展“城市里的红色基因”等相关社会实践活动,让城市红色文化走进高校、走进课堂。其次要深度挖掘历史文化案例,通过梳理城市历史、商业文明、民俗民风、市井文化和古建筑风貌等,将城市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引入高校课堂,让大学生浸润在城市文化中,增强文化自信。此外,还要深度挖掘城市绿色生态案例,让大学生对建设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有更直接的认识与体悟,从而树立为建设美丽中国而奋发读书的宏大志向。

    三是拓宽思政教师资源。让懂文化的人讲文化,让学识渊博的人讲道理,让信仰坚定的人讲信仰,这是城市文化融入课程思政的关键。高校除培优自身思政教师外,还应积极利用社会资源壮大思政教师队伍。一方面,高校可以从大学文化与城市文化相结合的视角开设“课说城市”课程,聘请城市文化相关专家学者举办“课说城市”专题讲座,让大学生多维度、多视角、立体式地了解城市文化,从而热爱城市、服务城市。另一方面,高校可以举办“行业精英进校园”相关活动,邀请企业家、行业精英、技术骨干等走进校园、走上讲台,让大学生充分了解国内外城市经济形势,感悟“中国之治”的优势,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

    (作者系浙江工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副研究员,本文系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南京师范大学]2021年度课题“高校辅导员职业荣誉体系完善策略研究”[21NSZXA007]成果)



http://www.00-edu.com/jiaoyu/2/2022-06-30/xw_8303.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