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 > 正文 返回 打印

由美向善 以美育人

网友投稿  2022-06-21 00:00:00  互联网

    专业艺术院校的教育,不论各艺术门类专业学科之间有着怎样的差异,除了完成专业知识技术技能的培养外,其最终目的还是对人的教育,即对人之为人、是其所是的人文价值内核教育,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体现自身文化传统的艺术观教育,进而实现以美育人、以作品动人的教育目标。

    对专业艺术院校学生来说,迟早都要面对这一问题:究竟何为“艺术”?如果说专业课程完成的是通过掌握专业技术技能和创作实践来领悟艺术真谛的“由技入道”,那么作为通识课程的“艺术概论”完成的则是“由理入道”,即通过学习关于艺术的各种理论加深对艺术及其发展规律的认知,培养艺术审美思维和视野,两者缺一不可。

    关注“何为艺术”和“艺术何为”

    艺术院校的学生往往更注重某个专业技能技巧的训练,很少从抽象意义上对艺术做整体、深入的理论思考。比如艺术作为人类活动中不同于其他活动的一种表达,它究竟以何种眼光看待这个世界?如何在关注现实、表达自我的同时完成由“美”向“善”?它和这个世界,和创作者、社会惯例及艺术体制是怎样的关系?这些都是要弄明白的关于艺术的基本问题。而当今文化消费意识形态下资本带来的诸多新现象,如票房与艺术品质的不平衡、演员人设与粉丝文化、创作的真诚与投机等,都使得我们不断重新追问究竟“何为艺术”以及“艺术何为”。

    可以说,对这些问题的认知,直接关乎艺术创作,关乎大众能接受怎样的艺术熏陶。尤其是电影创作,作为意识形态影响传播广泛的公共文化产品,其价值观的引领作用更值得关注。

    “艺术概论”课程不是理论知识的生硬堆积

    艺术不论呈现为怎样的观念和形态,作为一门以关注人的生活和精神世界、完成对人的认识为职能的“人学”,其实更需要人的自觉和心灵的介入。因此进入这门课最好、最直接的方式,应该是从自己熟悉的身边生活和作品入手,从对自我的审视和了解开始,毕竟我们对于艺术的理解,也应体现在与我们自身生活的对话之中。这样“艺术概论”就不仅是一门“活”的理论课程,还是一条让青年学生艺术观念得以建立完善、自我经验得以反观内省、人文视野得以开阔拓展、人生思考得以深化延伸的通道。

    怎样才能让“艺术概论”做到生动、有趣、有效呢?经过不断的尝试,结合电影学院学生特点,笔者将该课程定位为一门特殊的人文课程,即理论观念与理论思考作品化、课程内容人文主题化,并将思考、讨论和创作实践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在理论观念与理论思考的作品化方面,比如讲到艺术的审美特性时,笔者从“自然与美”的关系出发,借助大量公众熟悉的作品,让学生思考中西方审美观念和艺术呈现的不同。不论是“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还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等,让学生去感悟“自然”在中国文化和美学传统中,从来就不是一个单纯的、孤立的、没有生命的、与人对立的客体实在,而是“万物自生听”的大生命世界,人不过是这个大生命世界里的一部分。因此,在中国审美观念中,人与自然就是心物不二的生命一体关系,完全不同于西方文化下把自然与人都当作客体或抽象理念认知的艺术表现。这样学生们就能深入理解,在中国的诗词绘画传统里,“自然”为何会成为文人墨客、仁人志士寄情言志或抒发家国故园情怀的心灵栖息地。理解西方绘画为何多用焦点透视,而中国书画却多用散点透视和留白,以及电影《黄土地》为何会用人物偏居一隅的镜头方式呈现人与土地的关系,侯孝贤电影中的“自然”又为何成为人们生命世界的一部分,进而理解中国美学“美在意象”(意境)的艺术观念。

    鼓励学生用另一种眼光看待世界

    在课程内容的人文主题化方面,比如文化系统中的艺术与道德部分,笔者将其转化为艺术中的道德主题及艺术如何由美向善问题。首先让学生结合某个社会道德热点问题,或者个人生活中遇到的道德选择(笔者曾专门布置过一项作业,就叫“看我”),让大家去审慎思考这些事例在现实世界的发展逻辑,然后再结合相关主题的艺术作品,引导大家理解其在艺术审美世界中的不同对待方式,进而理解艺术穿过现实所要到达的美与善,并同时比较不同文化观念下的艺术作品在人生价值实现及其道德选择方式上的不同。

    与西方文化下道德问题更多凸显为追求个人价值实现的内在自我冲突不同,中国文化下的个人道德选择和价值实现,一定是体现并回到与之紧密相关的家国故土亲朋伦理关系中的。电影《我不是药神》中的程勇,《流浪地球》中的刘培强,电视剧《大江大河2》中的宋运辉,《人世间》中的周秉义、周秉坤,无不如此,其与《公民凯恩》《楚门的世界》《包法利夫人》等体现的价值追求和道德选择如此不同,从而能细腻、深化和丰富学生对世界、对人、对艺术人文精神内涵的认识,这种融入自我经验和情感体验的教学方式才能让学生更投入、更有收获。

    归根结底,艺术教育的功能,在于培养和拓宽学生看待这个世界的另一种眼光,以“摆脱寻常看待事物的方式”,从对生命“理解的同情”角度,来观看和思考社会与人生,重新建立与这个世界“我与你”的关系,在美与善的世界里“让人成为人”,并在自我生命体验的内部结出真诚和美与善的果实。

    (作者单位系北京电影学院)



http://www.00-edu.com/jiaoyu/2/2022-06-30/xw_8467.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