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近年来,全国各地学校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全面加强党建工作,不断巩固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涌现出了许多“两优一先”典型和学校党建工作的创新做法。为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在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之际,本报面向全国大中小学、幼儿园征集了一批优秀党建案例,立体化、多角度集中展示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结合自身实际和特色创新党建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现将优秀案例予以展示。
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党总支创新构建“智库党建”工作模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积极服务中非、浙非合作战略为核心,讲好中非故事,传播中非声音,展示真、实、亲、诚的中非友谊,初步探索了智库党建服务国际传播工作的特色路径。
聚力集群,打造国际传播名片。做精高端智库论坛,以被纳入中非合作论坛框架的中非智库论坛为核心,举办百余场涵盖“一带一路”、中非合作等主题的国际会议、讲座。根据研究方向设立党支部,把支部建在团队上,建立10余个涉及中非合作各领域的研究中心,选优配强“头雁”,发挥“雁阵”效应。聚焦当代非洲发展问题和新时代中非合作关系,推进学术研究、国际合作以及公共外交,推动构建以中非智库与学术交流为桥梁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设立党员先锋岗,引导师生党员定期到浙江省科普基地、国际文化交流基地非洲博物馆等担任讲解员,开设“行走的思政课”系列活动,面向国内外各界人士讲好习近平外交思想、“一带一路”倡议等,累计接待参观达15万人次。
优化布局,构建中国特色话语体系。开展文化宣讲,组建“讲好中国故事”中非学者联合宣讲团,组织非洲学者参加“重走长征路”等红色实践,以非洲人的视角讲述中国共产党的故事。提供咨政参考,党总支成立“党员咨政服务站”,为对非交流合作建言献策,为50余家企业“走出去”提供咨询服务,与中非民间商会共建浙非服务中心,联合举办中非文化交流周等。占领舆论高地,以主题党日活动为载体设置国际话语主题,引导党员就国家对非重大政策和热点事件、引导外籍师生在国际舞台上就“一带一路”“脱贫攻坚”等话题撰文、发声。
为党育人,培养中非文化交流使者。依托教育部浙江省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以党建引领学科发展、教学改革,开发“非洲情怀”“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思政课程群。强化红色根脉教育,厚植家国情怀,党总支资助师生赴非洲田野调研、赴非孔子学院教育扶贫、赴非或到涉非企业创业就业,引导学生将专业所学与服务国家战略和地区发展相结合,在基层一线做中国思想和中非友谊的传声筒。
作为全国最早建立的智库基层党组织之一,非洲研究院党总支探索党建引领智库服务国家对外传播工作的努力取得明显成效。15年来,学院向各级政府部门提交咨询报告数百份,多次得到省部级以上采纳或肯定性批示,累计培养培训了数万名“中国非洲通”和“非洲中国通”。研究院获得教育部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全国工人先锋号等荣誉。
(廖思傲 王珩)
点评
党建工作和学科建设是新时代高校建设的两个重点。如何让党建工作和学科建设在形式、内容和目标上深度融合?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党总支进行了很好的探索——结合学科特色,根据研究方向设立党支部,把支部建在科研团队上,探索党建引领智库,发挥高端智库作用,深耕国际传播事业,服务国家战略,为促进中非人文交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了积极贡献。
点评人 本报记者 张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