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 > 正文 返回 打印

有声有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索

网友投稿  2022-06-30 00:00:00  互联网

    “一校一方案,先建后选优”,是福建省促进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的创新举措。历经多年实践,应用型高校转型在福建涌现出一批自主探索的创新做法。三明学院的项目驱动创新班就是其中的优秀示范。

    早在2012年,三明学院在省内率先启动转型并制定《三明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在转型实践中,针对资源整合难、要素协同差、产教融合效果不佳等问题,学校坚守校地共生、为用育才理念,创设了项目驱动创新班,将科学研究、服务地方的项目分解成任务,并转化为课程,通过项目的实施和课程教学,学生完成课程修习,项目得以完成。

    在多年的实践中,项目驱动创新班的内涵不断丰富。三明学院在创设项目驱动创新班的基础上,出台《关于“五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施意见》《专业群建设管理办法》《产业学院建设方案》《项目驱动创新班管理办法》等,做实项目驱动创新班。

    如今,三明学院已形成200多个项目创新驱动创新班,覆盖全校八大学科48个专业,开发了系列基于项目的课程……在理念深入人心、实践模式成形后,三明学院以项目驱动创新班为引擎,形成了专业群、产业学院、应用型教学团队和课程协同发展的“五位一体”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三明学院校长王乾廷表示:“项目驱动创新班是具有‘类型标签’价值的教学组织新形式,它打通了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隐性教学内容与显性教学管理等多对关系,有效协同校企育人要素,提高专业群内部共享度,避免产业学院研究院化,促进教学团队形成跨界能力,提升应用课程的开发水平,助推应用型大学的塑形和定型。”

    2016年以来,项目驱动创新班取得显著育人成效:毕业生就业率、社会满意度稳中有升;三明学院本科毕业生月薪增幅居全省前列,学生获得省级及以上奖项大幅增加;学校入选省示范性应用型本科高校、省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校、全国50所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2018)。三明学院的转型成果获得了主管部门、校内师生、兄弟院校的肯定。

    项目驱动创新班促使专业群不断优化结构提升内涵

    三明学院面向区域支柱产业、特色产业与新业态的需求,构建与产业链对应的专业群,围绕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设置氟新材料、生态旅游开发与管理、创新创业创造、大数据金融、美宁电子商务技术等项目驱动创新班,紧密对接区域产业需求,增强产业急需人才供给。

    在与区域产业龙头建设的“闽光学院”基础上,结合产学研合作项目开设的智能装备项目驱动创新班、电子设计创新班,为学校智能制造专业群内涵建设、机器人工程专业增设储备了具有实践经验的师资和部分与业界紧密对接的课程。无线可视化智慧农业管理系统开发、共享智能车计费系统开发、智慧康养监测系统开发等项目驱动创新班催生了ICT专业群中的人工智能专业。针对业界的需求,通过开设项目驱动创新班,提高专业群内部资源的共享度,有效结合学校和业界的育人元素,快速对人才培养、技术革新作出响应,激活专业群内部专业的活性。

    项目驱动创新班促使产业学院更加聚焦人才培养

    为克服产业学院空心化或研究院化,三明学院创设的跨教学院系、跨学科专业项目驱动创新班,引入真实的产业问题,力求在情境化的学习体验中培养学生解决各类非标准问题能力。

    项目化教学是达成产业学院人才培养成效的有效途径,项目来自行业企业的真实工程案例,其教学内容和目标具有现实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开展学习,有助于激发其创造性,探究式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判断的思维习惯。

    三明学院组建了闽光学院,将开展的横向项目转化为各类项目驱动创新班,如“钢铁生产过程物联关键技术及应用”“钢线圈智能识别与切头系统项目”“圆棒齐头视觉辅助系统项目”“砂轮片自动更换系统”等,其中砂轮片自动更换系统吸纳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6个不同专业的20多名学生全程参与设计研发和调试,形成首台中/大型砂轮锯全自动更换系统。原创的设计,跨学科专业的深度探讨,长达半年的动手操作,系列的实践课程,使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实质性提升。 

    项目驱动创新班促使应用型教学团队形成跨界能力

    在向应用型转变发展的大背景下,应用型教学团队的内涵和使命发生了全新变化,已成为一个系统性工程,应当更宏观地审视,凸显出团队功能的应用性、目标设定的多元性、人员构成的动态性和效果达成的精确性。

    产教融合背景下校企混编教学团队建设的根本问题是校企之间如何实现教师资源从“连接”到“融合”的“过程策略”问题。

    项目驱动创新班的组合和运行促进教师与业界技术人员跨界融合,打破学院传统学科专业的界限,形成校企混编应用型教学团队,有力提高教师人才培养能力。学校制定并出台《校外兼职教师聘用与管理办法》,从行业企业引进、聘用技术骨干,参与教育教学实践;实施“一课双师”制,业界师资承担专业课程1/3内容的教学,促进了校企积极互动。项目驱动创新班的设立和运行为应用型教学团队建设提供了有效的实践平台,促进师资的跨界融合和应用能力的提升,形成“教学共同体”。混合教学团队在有效的教学设计中发展学生横贯能力和高阶思维,经常开展教学和科研经验交流,深入到学科的间隙、探索学科间的互补和联系,把多个学科的知识和信息融入课程体系的内容与目标,提升人才培养能力。

    项目驱动创新班促使应用型课程开发水平提升

    高质量的教学效果来自于高水平的教学设计。与“现象教学”和“横贯能力”相似,项目驱动创新班推动专业群、产业学院内外部资源重新整合,教师、学生进一步打破专业、学院隶属,依据项目组建创新班和教学团队,为学生的成长和教师的发展提供多样化平台。

    项目驱动创新班提供的系列课程由校企混编应用型教学团队开发,内容由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的任务转化而来,理论与实践高度融合,第一、第二课堂紧密衔接。以“基于机器视觉全自动砂轮片在线更换系统”项目为基础,成立闽光学院智能装备项目驱动创新班,工程师和校内教师根据砂轮片更换的任务设定了8门实践性强、能力定位明确的小学分课程,并根据任务的推进、学生实践的具体情况及时调整优化课程内容。真实项目转化为课程教学内容、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融合、能力训练的进阶设计等在项目驱动创新班实践中得到充分展现。

    “大学需要平衡各种内外力量及其需求,并根据其自身的内在逻辑来把握和选择变与不变。”三明学院党委书记赖锦隆表示,“近年来,许多应用型本科正进入办学特色形成期和大学品牌铸造期。项目驱动创新班新形式和‘五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应用型大学的教育变革、形态构建和标签打造。相信不久的将来,多样化的集体实践与经验一定可以塑造起中国应用型大学种群画像,并使这个群体成为中国高等教育高质量多样化生态中的重要类型之一。”

    (陆岭)



http://www.00-edu.com/jiaoyu/2/2022-07-03/xw_8782.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