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北京工商大学学生在智慧教室研讨线上教学课后习题。
②北京工商大学通过智慧教学一体化平台,开展跨校区“智慧教学示范课”评选。
③北京工商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教学团队,根据学情分析大数据开展集体教研。学校供图
这是2022年北京工商大学博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线上笔试现场,一考生通过人脸识别验证登录后,开始线上答题。显示屏另一侧,监考教师熟练地切屏、抓拍,对行为异常学生随时进行标记和提醒,全面监控考试全过程。
不仅是博士生招生在线考试,在今年5月北京疫情防控关键期,北工商教学业务迅速全部转为线上开展,在学校党委书记黄先开看来,突发疫情管控的情况下,学校实现线上教学零缝隙对接,是学校近年来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阶段性成果。
2019年以来,北工商提出了“124N”的建设思路,以强基座、建平台、转模式、提素养四项建设为抓手,大力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
作为教育部确立的首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之一,北京工商大学如何通过四项建设全面推进学校数字化转型?如何助推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
强基
构建虚实一体化空间形态
人工智能学院副教授赵霞正在智慧教室里,为电子201班学生讲授着“Python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智能终端无线显示投屏、电子白板等智能教学设备,隔音良好的声学环境,让坐在最后一排的学生也能看得清细小的课程代码,丰富的接口更是方便师生随时分享课堂作业……
融合了智慧教学显示系统、教学及广播扩声系统、中央控制系统等多个系统功能模块,并支撑师生开展远程交互的智慧教室,是2020年至今,学校分三批建成的。
分管学校教学和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副校长左敏介绍说,学校在推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结合,分阶段梯次有序推进建设。“如学校第二批智慧教室的建设,就根据第一批智慧教室师生使用反馈情况,更加重视改善使用体验,实现功能、效能的迭代升级。”目前,北工商正在推进全部公共本科教室智慧化改造工作,到今年秋季学期将有百余间智慧教室投入使用。
除此,北工商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泛在教学空间。“我第二学位的课程,基本都在一体化平台上上课。”2021年7月,学校自主研发的一体化平台启用后,学校数学与统计学院大二学生李正,无须再奔波于两个校区。依托一体化平台,学生可在学校任何场所观看教师的录播或直播视频,跨校区跨专业学习极为便利;更为关键的是,基于大数据技术,一体化平台可记录学生在校培养全过程。
“在平台上,每个在校生都拥有一个自己的‘空间’,学业进展情况一目了然。”左敏打开系统后,记者看到,“学生空间”中学生可查阅学业档案,如所修课程、作业记录、考试成绩等,修读学分合格也可自助申请第二学位。“这不仅利于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而且提升了学校教学管理成效。”左敏说。
强基座、建平台两项建设,打通校园“数字动脉”,为北工商智慧校园的构建提供了基础。在这里,虚拟空间和现实空间正在同步发展,线上线下教育教学业务融合交互,并以移动互联为连接、以智慧应用为依托,逐步呈现出新型大学校园空间形态。
靶向
打造数据集成化教学模式
在智能技术已深刻影响教育教学的背景下,高等院校如何科学有序地推进智慧校园建设?智能技术赋能教学模式改革,无疑是高校数字化转型的关键环节。因此,北工商以构建数据集成化教学模式作为学校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工作。
平台是重构教学模式的重要载体,数据是重构教学模式的关键因素。“在一体化平台上,学生在线学习结束,过程性数据同步采集完毕,全过程留痕,可查可追溯。”学校教务处处长曹显兵说,一体化平台积累的数据资源合理挖掘后,可以为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提供个性化、精准化服务。
以数学与统计学院为例,对本学院学生线上学习行为、作业提交、日常检测等数据进行采集及智能分析,并以此为依据,按照知识点构建知识图谱,在全校范围内开设了“公共数学辅导课”。
该学院教学副院长黄雪源说:“本想试试水,结果‘公共数学辅导课’才开一学期,就成了全校学生最喜欢的课程。”本学期数统学院开设29门在线课程,并提供配套教学视频388个。尽管数量有限,但遵循应用为王的理念,边用边建,持续改善,以数学与统计学院为试点,北工商正在构建数据集成化智慧教学模式。
同时,学校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另一试点学院国际经管学院,也开启了教学模式的全新探索。
学院新设立的金融科技专业,去年9月开始,通过在线形式,与中央财经大学的学生跨校同上专业课;同时,师生在智慧教室上课,教学数据同步上传到一体化平台,为两校教师开展深入教研提供更科学的依据。学院教学副院长郑延婷说:“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学校自身得到发展,同时也辐射了全国相关专业建设。”
今年3月以来,两校已开展跨校共建课程4门,每月一次开展远程“共建一堂课”教学联动活动,并面向全国15所兄弟高校,发布了金融科技专业培养方案知识图谱1套。
依托智慧教室与一体化平台,北工商教学模式呈现全新样态。而以教学一体化平台为核心的北工商数字未来中心,目前已初步形成智慧教室、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大数据可视化展示中心、融合媒体中心等相结合的智慧教学管理一体化平台。
未来,这个平台将助推北工商建立以教育动态数据监测为基础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完善数据驱动下的资源共享、过程管控、决策分析和精准管理,实现建立泛在开放的智慧教学和智能管理。
激能
建设数字化高素养教师队伍
2020年春季学期,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倒逼学校开展大规模线上教学实践。为确保线上教学质量及适应未来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北工商于当年6月组织开展了全校教育教学思想大讨论,邀请专家作报告、组织教师展开研讨,实现顺势而为、科学应变。
“当时培训和研讨后,学院教师特别是老一辈教师对慕课、线上教学有了更清晰、更深刻的认识。”学校食品与健康学院教授宋焕禄说,这两年线上教学的实践,让教师从一开始的不熟悉、不适应,到现在的熟练使用,甚至还开发出国家级一流线上课程。
他带领团队开设的线上课程“食品风味化学与分析”,借助音视频等技术手段,为学生创设了形象逼真的化学世界,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目前,该课程累计选课总人数超过2.1万,累计播放次数达90万人次,入选了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021年,该课程与学校“人工神经网络导论”课程,同时获评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拓金计划”首批示范课程。
“教师信息化素养和应用能力的提升,是激发高校数字化转型的新动能。”学校校长孙宝国表示,提素养的最终体现,就是增强教师及学校管理者的数字素养,形成全校想用、善用、乐用数字教育资源、工具、应用与服务的良好局面,从用户侧驱动智慧校园建设。
“以信息技术赋能学科交叉,有助于拓展教学和学术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学校青年教师赵峙尧在本学期信息化交叉学科研修班开班仪式上的表态,道出了很多年轻教师的心声。学校副校长刘敏华介绍,本次研修班全校三百余名教师报名,邀请知名专家团队,开设数据科学概论、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数据治理与信息安全等十门课程。
按照学校2020年印发的信息类学科师资队伍建设行动计划,学校将力争用3年时间,建设一支100人的信息类学科师资队伍,为学校特色学科发展提供支撑,为各职能部门引入智能技术实现高效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为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做好数字化人才储备。
“教育数字化转型不仅是教育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环境的转型,更重要的是教育理念的变化、教育治理模式的转变。”在黄先开看来,面向未来,高等院校要抓数字新机、享数据价值,北工商将聚焦师生发展需求,以构建智慧教学模式为牵引,搭上“数字化转型快车”,全面打造具有“北工商”特色的智慧校园,助推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