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延明新闻作品集》 方延明 著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22年是南京大学建校120周年,丰富多彩的校庆活动,激发起海内外校友和数万名师生的校园情感和文化认同,勾连起这所学校筚路蓝缕、薪火相传的历史记忆和办学叙事。在校庆纪念出版物序列中,《方延明新闻作品集》以其独特的题材、内容和风格,呈现出了改革开放以来南大的发展脉络,记录下鲜活亲切的师生面貌和校园风物,作为一个剪影,叙说了中国高等教育波澜壮阔进程中有血有肉的故事。
方延明教授从上世纪70年代初,在南京大学读书、工作、退休,整整50载春秋。他从数学专业跨界新闻宣传工作,再到新闻传播学院担任院长。1988年他担任校报主编,将内宣和外宣有机糅合在一起,除耕耘好校报的主阵地外,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多家主流媒体发表了2000多篇新闻作品,包括54个头版头条。或许有人心存疑问,只在一所高校做新闻,素材、题材毕竟单一啊。方延明说得好,其实这并不妨碍自己个人的发挥,一篇南京大学的新闻能上《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大报的头条,一定是有全国意义的。
《方延明新闻作品集》收录的文章,涵盖了办学理念、重要事件、重大成就、师德风范、学生风采、校园风貌等,多维度、全方位地呈现了南京大学的发展变迁,真实记录了南大自改革开放以来的峥嵘岁月,既有《国家投资六十亿创建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 教育部与江苏省共同重点建设南京大学》的重大节点,也有《南京大学八千学子就餐用磁卡》的微观见证。
由方延明精心策划的南京大学“重塑理想”大讨论,在国内引起强烈反响。29年前,他就直面商品经济中出现的拜金主义问题,在全国率先唱响“重塑理想”的主旋律,《人民日报》于1993年5月5日头版头条加编者按刊发,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后来还专程到南大拍摄有关新闻纪录片。
南京大学党委书记胡金波在《方延明新闻作品集》序言中表示,现在学校的年轻教师和学生,一般对学校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不太清楚,出版这样一本写身边事、身边人、学校事的新闻作品集,恰好是一个补缺,是一种感恩前贤、激励后人的美事善举。
南京大学肇始于1902年创建的三江师范学堂,是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的缩影。120年风雨兼程,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也积淀了深厚的精神传统。南大精神是中国精神的生动体现和缩影,既有中国品格和时代特质,也有知识群体的特性。中国文化一直高举理想主义旗帜,一直秉承家国天下情怀,一直倡导王道礼法秩序,一直主张诚动天下、玉汝于成,一直遵从道法自然、实事求是,一直追求穷神知化、变革日新,一直强调和合共生、包容开放。我个人以为,嚼得菜根的两江开源精神、融化新知的学衡派精神、救亡图存的西迁精神、科学报国的五朵金花精神、坚持真理追求卓越的跨世纪精神等值得总结。这一精神谱系有中国精神内核、有南大特质、有时代印痕,可支撑昨天的记忆、昨天的历史,也是支持历史的回溯、经验的总结和精神文化的传承。
《方延明新闻作品集》是南大改革创新的心路历程。如重视论文生产力和国际影响力,从1992年到1998年连续在中国内地高校占领SCI论文数榜首;坚持宽基础育人,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的南大基础学科教学强化部的践行;反对急功近利、挞伐泡沫学问,在校内开展整顿学风大讨论,并继而在全国高校率先推出《南京大学学术研究行为规范管理办法》等。至今读来,仍令人心潮澎湃。
《方延明新闻作品集》是南大师生的精神守望。百年南大,教泽绵绵,薪火相传。匡亚明、曲钦岳、王绳祖、程千帆、杨振宁……一个个如雷贯耳的名字在他的笔下鲜活形象,述说着他们与南大的不解之缘。我个人理解,所谓学科生态、学校生态,犹如一片森林,是多元共生、众缘和合、各司其职、各得其所的氛围和气象。难能可贵的是南京大学的普通教职员工,如《车前草》一文中的中文系教师陈建文、《足迹遍神州、寻泉润人间》的地质系教授肖楠森等,他们的平凡和奉献也被汇录在书中。所有这些,使南大师生的精神守望显得更加真实、更加立体。
《方延明新闻作品集》是南大时代征程的重要见证。从1978年匡亚明老校长等倡议“八三五”建言起,南京大学在1994年被确定为国家“211工程”重点支持的大学,1999年进入国家“985工程”首批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行列,2016年入选首批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2017年入选A类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名单,南京大学始终处于中国大学的第一方阵。诚如方延明所言,几十年执着于忠实记录母校,很幸运,也很光荣。
方延明教授是我的老领导和业务入门的师傅。他是典型的山东人,豪爽耿直、重情尚义。我钦佩于他勤奋不辍的学术热情。在退休之后,他受命担任“我国藏语新闻媒体影响力问题研究”首席专家,年逾花甲之后,14次走进藏区,在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之下,研究成果于2016年以汉藏双语出版,蔚为大观。近期,他的学术兴趣点又关注到“新文科建设”上,发表的相关论文被“学习平台”和多家媒体转载。
《方延明新闻作品集》反映的是南大办学业绩和精神气质的一个侧影。祝愿中国高等教育事业,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创造出更精彩的大学故事,寄希望有更多讲好讲精彩中国故事的人。
(作者系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