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中国 供图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重视文明建设,既重视中华文明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又立足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寻找应对人类共同危机和挑战的出路。
习近平总书记5月27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中华文明自古就以开放包容闻名于世,在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明传承、文化发展,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深刻阐释了中华文明的历史性贡献,深刻阐明了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深刻阐释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文明蒙尘以及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百年实践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在应对人类共同危机中阐释中国的文明主张。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重视文明建设,既重视中华文明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又立足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寻找应对人类共同危机和挑战的出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高度重视文明传承和文明创造。2019年5月15日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上,习近平主席站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深刻阐释了文明交流互鉴的重大意义和时代价值,深刻阐明了新时代中国的文明观;同年11月,习近平主席在对希腊进行国事访问时提出树立文化交流文明互鉴的典范,提出共同打造不同文明以及各国人民和谐共处之道。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文明观,为推动世界文明交流互鉴、和谐共生提供了中国方案。一是在把脉世界发展大势中强调文明对话。当今世界形势纷繁复杂,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世界各国在这个进程中都难以置身事外,特别是近年来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变革,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更加突出,亟待通过文明对话来增进世界各国、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相互理解、相互认同。二是在批判“文明冲突”中强调文明对话。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文明冲突论在世界上产生深刻影响,特别是近年来有的国家人为地制造出一些“文明冲突”,且有愈演愈烈之势。习近平主席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强调:“各种文明本没有冲突,只是要有欣赏所有文明之美的眼睛。”历史证明,长期以来形成的所谓“文明冲突”,根子在于某些国家戴着有色眼镜去欣赏,甚至是鼠目寸光。三是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伟前景中突出文明对话。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世界各国民心相通的根本路径,没有文明交流也就难以沟通、联通、互通,难以促进文化融通、政策贯通、人心相通,因而也就难以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新时代要推动文明对话,为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提供一双“慧眼”。
在深刻把握人类文明发展规律基础上提供方法论指引。坚持实践的观点,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根本。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要概念,这一概念是在总结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伟大实践中提炼出来的,是在深刻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基础上形成的。改革开放以来,党团结带领人民积极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建设,在中国社会的各领域实践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文明是人类实践的结果,文明也是人类发展的总结。习近平主席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强调,要加强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强调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坚持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坚持开放包容、互学互鉴,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推动文明多样性共生发展提供了方法论指引,全面阐释了新时代中国的文明观,阐明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文明观,是中国共产党借鉴人类文明成果、继承中华文明传统的经验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文明观,为推动世界文明发展作出了主体性、原创性贡献,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原创性贡献的重要体现;为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提供指引,为深入研究中国共产党的文明观、研究中国共产党为人类文明进步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提供根本遵循;针对文明冲突论,提出文明对话,以对话替代冲突,以交流互鉴替代文明隔阂,为人类文明和谐共生提供了中国方案,特别是针对国际形势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针对人类面临的全球性严峻挑战提供中国方案,为推动世界文明发展指明了方向。
在推动文明交流互鉴的实践中提供中国方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坚持弘扬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以宽广胸怀理解不同文明对价值内涵的认识,尊重不同国家人民对自身发展道路的探索,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弘扬中华文明蕴含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世界文明体系总是开放发展的,推动世界文明发展需要交流互鉴,当人类文明发展进入某种“瓶颈”时,中国主动提出了推动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方案。
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一定意义上说,一个民族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文明交流史。习近平主席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指出:“中华文明始终在兼收并蓄中历久弥新。”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就要充分尊重世界不同文明,推动文明平等相待。文明交流要充分把握文明的平等性,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是文明交流的前提和基础。当前,面对国际局势的深刻变革,大国小国、各种文明之间要倡导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充分认识到世界上各种文明存在的合理性,在相互尊重中开展文明交流互动。文明交流要突破各种封闭性的思维,充分展现不同文明的优点和特色,增进不同文明之间的理解。
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交流是互鉴的基础,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要坚持美人之美、美美与共。习近平主席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指出:“我们既要让本国文明充满勃勃生机,又要为他国文明发展创造条件,让世界文明百花园群芳竞艳。”文明互鉴的核心在于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生发展。为此,要充分认识不同文明的优点、特色,任何一种文明都有其可借鉴之处,要通过多元文明的交流,推动国家之间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在互学互鉴中增进理解,共同繁荣发展。
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共存共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正确方向,也是推动文明和谐共生的基础。习近平主席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指出:“认为自己的人种和文明高人一等,执意改造甚至取代其他文明,在认识上是愚蠢的,在做法上是灾难性的!”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核心是要尊重各种文明存在、发展的权益和空间,保护文明多样性。人类文明始终是多姿多彩的,越是经济全球化时代,越要重视各民族文明发展的权益和空间。文明共存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努力,共同捍卫。新时代推动文明共存共生发展,既要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保护文明多样性,确保不同文明存在的权益,又要敢于斗争,在世界深刻变革中切实维护文明多样性,并以文明共存为基,推动人类文明和谐共生发展。
(作者系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