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央政法委员会、教育部联合启动了“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将“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法律事务和维护国家利益的涉外法律人才”作为计划的主要任务。2018年1月,教育部发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其中法学本科专业课程的设置采取“10+X”分类设置模式,要求法学本科专业学生必须完成10门专业必修课,其中包括国际法。国际法是辨别各种国际法主体的行为是否合法的标准,是国际正义的标志,为建立国际秩序和开展各种国际交流与合作提供法律基础和框架,并为解决国际争端提供有效的法律依据、机制、程序和方法。因此,在整个本科法学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国际法对培养合格的法学专业人才具有基础性的地位和作用,也是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涉外法律人才的一项基础性教学工作。深化国际法学教学改革是顺应时代人才需求、实施卓越人才计划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
明确国际法的教学目标
国际法是大国崛起的制度重器,是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力量。历史和实践表明,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最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学习和研究国际法,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历史观和辩证法为理论指针与基本方法,需要以爱国主义为情感支撑,明确国际法治的治理方略以及追求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目标。因此,国际法作为一门基础性的法学学科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秉承课程思政的理念,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愫。
教学目标是教育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属点。只有明确了教学目标,并将教学目标与具体的教学内容相结合,整个教学活动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科学定位教学目标,不断创新教育理念,对于培养创新型法学人才极为重要。
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首先要强化党对法学教育工作的领导,要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教学,纳入法治理论教学体系。其次,坚持法学理论和法治实践教学紧密结合,深入实施卓越法治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努力提高应用型法治人才培养质量。最后,加强涉外法治人才培养,适应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加快建设通晓国际法律规则、善于处理涉外法律事务的涉外法治人才队伍,努力提升中国在全球治理和国际司法领域的话语权。
树立全球化的国际法教学理念
在国际法教学中,教学目标定位不仅强调学生应具有扎实的国际法理论基础知识,还要能够将所学的国际法学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分析和解决国际社会中的国际法实务问题。教师要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格局,树立全球化的国际法教学理念。因此,在国际法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国际法的思维,维护国家利益,将个人发展有效地融入国家发展之中。
作为主要调整国际关系的法律,国际法的本质和目的是维护国际社会共同协调的利益。一方面,国际法为构建公正公平的国际竞争秩序提供法律保障;另一方面,中国的发展也必将受到国际法越来越多的约束。推进国际法的教学理念,适应国际形势发展的需要,使得中国在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中发挥更显著的作用。在法学教育阶段,基于中国国际法学科建设自身发展的需要,在国际法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融入中国元素,以培养兼具国际视野和中国风格的法学精英人才。
打破传统教学体制的束缚
教学方法直接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国际法是由民族国家组成的国际体系中的法律,必然反映该体系中的政治主张和各种价值,并服务于各种目标。如果课堂上师生缺乏必要的互动,教师对实时发生的重大国际热点问题剖析不够深入,则国际法教学所讲授的内容与现实发生的重大事件就会相“脱耦”,使得学生的学习仅停留在“纸上”状态,无法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难以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学生掌握所学国际法专业的基础知识是非常重要的,是具备其他能力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准确理解国际法原则、规则的准确含义和内在精神,才能将其运用到对国际热点的深刻剖析之中。在教学中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以理论为中心来强调各个法律知识点,对学生熟练应用规则的能力训练有限。改革国际法的教学方法,应打破传统教学体制的束缚,重新塑造师生之间的关系,将新的压力和动力带入传统课堂,围绕加强学生逻辑分析与推理、语言表达等基本能力开展教学活动。
可以将苏格拉底式教学方法融入课堂教学,通过严谨的课堂教学设计与教学模式重构,探索和建立国际化人才的教育培养体系。在教学模式上进行抗辩式的案例教学探索,在教学活动中强调以真实的法律实践为基础,全面贯穿师生互动、学生参与、团队合作和分享回馈。教师要按照课程体系事先精选案例,学生遵循普遍的英美案例解析方法,进行案例研读,寻找和标注案例的事实、法律争点、法官思路、法律原则及结论,以便与教师讨论使用。进入课堂环节,教师作为学习的引导者而非讲述者,根据一定的顺序对案例的解读进行“苏格拉底式”问答,这种问答循循善诱、环环相扣,学生在教学者的引导下判断个人对于案例的理解方向是否正确,查漏补缺。
完善国际法的课程体系
科学合理的国际法课程体系是实现国际法教学目标,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法学专业人才的重中之重。目前,大多数高校将国际法作为核心课程统一放入专业必修课模块中,但这样的安排很难实现国际法全球化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因为在有限的课时里进行理论教学,很难全面系统地了解国际法的规则、原理和前沿热点问题。因此,在确保国际法作为专业必修课的学分比例前提下,可以将国际法作为轴心,增设国际商事仲裁法、WTO贸易法、国际知识产权法的相关课程以及国际法的专题讲座等方式,以丰富国际法的课程内容。
中国正在走上全球治理核心舞台,必须充分掌握国际法的理念和技术,从而为世界体系和国际关系发展作出更为重要的贡献。同时,还可以利用国际法的制度和体系更有效地维护自身的利益,更适当地表达自身的话语,更积极正面地塑造自身的形象。
(作者单位系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