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 > 正文 返回 打印

深化教学项目群改革 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网友投稿  2022-08-26 00:00:00  互联网

    重庆市南岸区于2012年与国家教育部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共建课程改革实验区,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以项目群驱动公平而有质量的课堂建设为抓手,全区域、全学段整体推进课程教学改革,提高课程育人、学科育人、教学育人质量,办好每一所学校,成就每一位教师,幸福每一个孩子,服务每一个家庭,促进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

    重庆市特殊教育中心、南岸区珊瑚实验小学、龙门浩职业中学与南岸区教师进修学院,一起获得2021年重庆市教学成果奖特等奖、一等奖,正是源于南岸区坚持发展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推进各类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价值追求与实践创新。

    一派好风景,一派大气象。书香南岸,正在奋力书写幸福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重庆市南岸区珊瑚实验小学

构建“亲证学习”范式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双减”背景下,学校教育如何提质增效、如何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等成为各校关注的焦点。作为首届全国科技教育创新十佳学校、首届全国文明校园,重庆市南岸区珊瑚实验小学立足儿童学习过程浅化、场域窄化、主体虚化、评价外化等问题,历经20余年探索,构建和实践了小学“亲证学习”范式,取得良好的育人效果,也为“双减”下如何拥抱素质教育,让儿童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实现全面发展提供了参考。

    五步螺旋式亲证学习过程结构,培养学生良好个性 亲证学习是学习者在亲自实践体验中感知、辨别、获取、发现、运用知识、发展自我的过程。亲证学习力求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自主探究求证的过程,包括知识准备、问题提出、探索求证、总结反思、实践应用。其中知识准备是内导环节,总结反思和实践应用是反馈环节,问题提出和探索求证是执行环节,也是核心环节。

    问题提出。亲证学习的问题可以是围绕学习内容的一个关键问题、一个主题引发的一串问题,也可以是多个问题组成的一个任务。问题需要触及知识的本质,具有开放性和自由度,可供迁移、可供生长。据此,学校基于学生的兴趣点、质疑点、探究点,梳理了学科、综合、学生自主设计三类亲证学习任务清单。学科类任务主要是立足各学科教材内容提炼出的关键问题,如“圆柱和球放在滑板上一定会滚动吗”;综合类任务是基于真实问题情境,打破学科壁垒提炼出的综合性大问题、大任务,如“如何让橡皮泥浮起来”;学生自主设计任务则是在学生头脑风暴、自主发现的基础上,梳理出来的问题,如“为什么蜜蜂知道在什么地方采蜜”。

    探索求证。亲证学习探索求证的方式包括逻辑推理、多元体验、实验证明、综合实践、模拟推演、虚拟现实等。在一堂六年级的语文课“月光曲”中,邀请音乐教师进入语文课堂,引导学生聆听乐章、分析曲调、哼唱旋律,配合文字展开想象,感受作品的基本情绪,还让学生戴上眼罩,感受课文中盲姑娘用心聆听音乐的心境和感受。多重感官参与不仅帮助学生亲自感受音乐与文字中蕴藏的情感,也体现了亲证学习“学习是学生的亲身获得,是实践论证的过程,是知识的创新,是愉悦的审美体验”的深刻内涵。

    五步循环式亲证学习教学规范,让学生本体价值更彰显 五步循环式亲证学习教学规范包括了解学习需求、确定学习目标、规划求证路径、整理论证资源、引导求证探索。其中,了解学习需求、确定学习目标、规划求证路径、整理论证资源环节需要教师课前完成。

    “按照我们刚才总结出来的‘从高位读起,千位上是几就读几千,百位上是几就读几百……’2022百位上是0怎么读?”“2002百位、十位都是0,又怎么读?”这是一堂题为“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数学课上的一幕。通过前测,教师了解到77.6%的学生能够正确读写不含0的万以内数,87.2%的学生不能正确读出含有0的数,据此教师确定了学习目标,把教学的重难点放在了含有0的万以内数的读写上。为了让学生亲历探索实践的过程,教师没有直接将读写法灌输给学生,而是将学习的路径规划为“自主尝试→提出猜想→验证实践→反思评价→表达交流→总结归纳”。同时教师收集了大量现实生活中的数据以及相关的数学文化知识,让学生在“猜想→验证→冲突→实践”的迭代循环中,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数学思维,本体价值得到彰显。

    四力梯级式亲证学习评价,让学生学习目的更本真 为更好地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学校一是系统构建了包含感悟力、论证力、创新力、应用力“四力”的亲证学习评价标准。二是基于亲证学习规律,将亲证学习评价标准按3个层级进行划分,小学一、二年级达到1级水平,三、四年级达到2级水平,五、六年级达到3级水平。以“论证力”为例,1级水平要求学生初步养成提猜想、讲道理的习惯;2级水平要求学生尝试提供支撑主张的证据,初步建立主张和证据的联系;3级水平要求学生能够提供支撑主张的充分证据,逻辑较为严密。三是各学科结合自己的学科特点,在评价标准中提取主要观测点,设计基于各学科的亲证学习观察记录表,并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对学生、教师的表现进行评价。

    亲证学习,让学生从小像科学家一样体验、参与,经历证实证伪等论证过程,从而建构知识及关系图谱、淬炼多种能力、磨砺人生智慧。“亲证学习”范式的构建与实践不仅深度再塑珊瑚实验小学的教育生态,而且给出儿童学习变革与创新的“珊瑚方案”。通过努力,学生学习力、实践力、创新力等综合素养显著提升。近十年,学生获国际级奖上百人次、国家级别奖和省级奖几千人次;学校获首届全国科技教育创新十佳学校等8个国家、省级称号,拥有师生发明专利74项,形成论著3部。

    为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未来,学校将会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课内外各学科相融通的混合式学习新生态,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准确评估学生个体差异,实施精准化教学,进一步推动教学改革。(谭劲 王俪嘉)

重庆市龙门浩职业中学校

“一重三化”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四十年漫漫职教路,一路风雨一路行。重庆市龙门浩职业中学校(以下简称“龙门浩职业中学”)始终遵循“正人 达业 行天下”的办学理念,坚持走内涵式发展之路,构建重素养、职业化、信息化、国际化的“一重三化”人才培养体系,全力打造中国西部高技术技能人才职业教育高地,为重庆市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提供强大的人力支撑。

    2022年,恰逢龙门浩职业中学举办职业教育40周年,站在40年的交汇点上,龙职人梳理往昔成绩,擘画未来蓝图,交出一份职业教育满意的答卷。

    重素养:守正铸魂,素质统领,职业素养教育贯穿学生成长全过程 7月的重庆,高温难耐,铄石流金,炙热的太阳烤着大地。龙门浩职业中学“萤之光”志愿队不惧酷暑,走进田间直播助农,为当地农家玉米的销售开辟新路径。据了解,学校志愿者团队连续3年获评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

    在学校与新华社共建半月谈基层融媒体学习站,全国优秀共青团员袁梦莹正佩戴装备,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体验革命战争的真实情景,她说:“通过虚拟现实,自己身临其境地感受革命的危险、艰辛,真切地感受到了革命胜利的来之不易,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理想信念。”学校构筑“三全”精心育人格局,开发“思政+”市级课程资源;与重庆红岩联线管理中心联合开展志愿者服务;建设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开设“心灵驿站”网站,实施“课程+讲座+社团+活动”的“心育”计划……一项项活动,丰富了学生生活,提升了学生综合素养。

    职业化:校企联动,产教融合,构建校企育人共同体 2022年6月,龙门浩职业中学校智能制造现代产业学院由重庆市教育部门立项为建设单位。这是学校在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中取得的又一大成果。

    从学生实习、就业,到订单班、引企入校,龙门浩职业中学一直在探索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途径。学校党委书记、校长钟代文说:“想要校企合作更深入,产教融合更彻底,就一定要找准校企双方的共赢点。只有如此,校企才能真正合作,才能深度合作。”

    学校与重庆机电增材制造有限公司共同整合师资、设备等资源,共同建立重庆市智能制造公共实训基地,为师生科研、生产、实训提供了平台。重庆机电增材制造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段虎明介绍:“该基地每年能为上千名学生提供实训机会,2021年创造产值2300多万元。”

    在将企业引进校园办“校中厂”的同时,龙门浩职业中学也尝试把课堂搬到企业,与重庆盟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建设“厂中校”。学校在工厂里办学,按照教育教学计划和企业用工需求,适时安排学生到企业,同时“厂中校”还可以针对企业员工开展岗前、岗中和转岗等系列培训。通过“厂中校”,校企双方真正把“工学结合”办学理念落到实处,实现了既培养学生又解决企业临时用工缺口的双赢局面。

    此外,龙门浩职业中学还牵头成立了重庆信息化职业教育集团,建成了1个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在石柱中益乡、南岸区同景社区、弹子石街道等建立了23个龙门科技站,校内外建设了18个产教融合生产性实训基地、26个大师工作室。

    信息化:技术赋能,教学改革,创新“262”云教学模式 学校虽然已经放暑假,但课程开发中心依然有教师们忙碌的身影。龙门浩职业中学推动“全教学链”课堂革命。“262”云教学模式为教师开辟了新的教学思路。“深入学习运用‘262’云教学模式,争取在今年的中职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中斩获佳绩。”正在备战重庆市2022年中职教师教学能力大赛的教师说。

    建设“全数据链”课堂环境,“课书房智慧移动课堂”设计贯穿教学始终,为学生不同时空的学习提供了可能。年初,因为疫情,高三会计班的李婉勤同学不能按时返校,“课书房智慧移动课堂”缓解了她的焦虑,让她在家也能和同学们一样上课、做练习。7月10日,重庆市高等职业教育分类考试成绩揭晓。“程老师,没有课书房,没有学校的移动课堂,我肯定考不到这样的好成绩!”李婉勤给班主任打电话说。

    国际化:多元合作,增值赋能,提升师生国际化素养 与国际接轨育英才。从中澳,到中英,再到中德,龙门浩职业中学蹚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国际合作之路。“走出去”提升能力。依托共建的中德职业教育联盟西部中职示范基地,派出1000余人次教师参与中德学院组织的各类能力提升培训,104名教师获得“西门子PLM—NX教员”等国际认证证书,极大提升了教师的国际化素养。

    钟代文说:“放眼国际,博采众长,‘走出去’的最终目的是‘引进来’。”学校引入“Adobe平面设计师”等12类国际认证证书;利用中澳(重庆)职业教育与培训项目试点学校的优势,持续推动21个专业的评价实施与检验,开发出具有国际化元素的“三纵三横”发展性评价体系。

    如今,开拓、进取、求实、创新的龙门浩职业中学正以崭新的姿态不断迈进,谱写挥洒“大美龙职”的华丽篇章!(钟代文 李琦)

生态融合教育 让特殊学生学到更多本领

——重庆市特殊教育中心生态融合教育改革实践

    融合教育是特殊教育的重要理念和重要命题。传统的融合教育,是力求让有特殊需要的青少年儿童进入普通学校学习,在很少受限制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中,让其尽可能多地学到融入社会的本领。重庆市特殊教育中心校长李龙梅认为,在融合教育中,特殊教育学校不应该总是作为特殊群体被动融合,而应该主动有所作为。真正的融合教育,不仅在于社会要创造良好的生态帮助特殊孩子融合进去,更要让特殊孩子有能力融进生态里面去。

    作为重庆市仅有的视障教育学校,重庆市特殊教育中心从视障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出发,以相互尊重、彼此接纳、和谐共生、服务社会为目标,提升视障学生对社会的适应力和贡献度,通过理论构建、途径探索、课程建设、教学改进等,建构并实践了视障学生生态融合教育的育人模式。

    生态融合教育的校本阐释 通过对生态融合教育理论进行校本构建,学校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质的视障学生生态融合教育:以社会环境中的文化、学校、社区、家庭、朋辈群体等要素为桥梁,让教育活动在有序、稳定、和谐的环境中进行,促进视障人士与普通人群相互尊重、彼此接纳、和谐共生。其中的独特价值在于,通过全员参与,在全学段、全学科、全过程中进行实践探索,实现了视障学生从到普通学校就读的“单向融合”,到超越“普特双向融合”,走向社会环境的“多向融合”转变;视障学生从受限制、被安排的“被动融合”,向主动选择的、态度积极的“主动融合”转变。

    生态融合教育的实施途径 一是推进普特双向融合。加强普特教学融通,开展“学普研特”教研活动,以普教带特教、以特教促普教;推进普特活动共融,通过“三同”(同教室、同教师、同学习内容)课堂、生命实践教育基地体验等活动,在活动中让普特学生了解彼此,相互接纳,互助共进;开发普特兼容的校本课程,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同时,最大限度贴近普教目标。

    二是推进医教康创新融合。功能康复和心理康复并施,在视觉康复、定向行走等课程基础上,开设心理康复课程,促进社会适应和完善人格;艺体课程和康复课程并融,将音体美与心理健康进行深度融合,注重体现艺体课程的矫正与康复作用,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通识训练和个别训练并举,结合学生的特殊性和差异性,制定个别化的康复训练方案,让每名学生都接受适合的教育。

    三是推进教育与就业高度融合。开发“专业适宜、持续发展”的职业课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课程内容与岗位技能相对接,引导视障学生掌握职业技能,多元化发展;构建“理实一体、工学交替”的培养模式,创新发展“理论教学—技能培养—模拟就业—跟岗实习—预备就业”模式,分层次、分类别培养,提高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建立“校企融合、创业孵化”的培养机制,为学生提供学习平台、创业指导、孵化服务,实现协同育人。

    四是推进家校社有效融合。开发以生命的色彩为主题的联动课程,包含生命的体验、力量、学问、创作、艺术五大课程板块,搭建普通人士和视障学生沟通和互动的桥梁,以实现互相了解、彼此接纳;建立联动机制,组建共育领导小组,形成“四位一体”多元融合的教育网络;举办联动活动,通过家校社共育研讨、家庭访问、送教上门等活动,共育共进,共创育人环境;挖掘联动资源,通过与中国芭蕾舞团、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等知名社会团体的合作,实现资源融合。

    生态融合教育结出累累硕果 经过18年的实践探索、辛勤耕耘,重庆市特殊教育中心生态融合教育结出了丰硕的成果。2011年成立的扬帆管乐团已发展成为全球规模较大的盲人管乐团,走进上海之春国际管乐节,成功登上国家大剧院等舞台,与中国国家交响乐团、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联合演出,在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开幕式上演奏会歌,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残疾人自强不息、昂扬奋进的风采。学校合唱团在全国残疾人文艺汇演中获得一等奖,啦啦操队获得2019年世界锦标赛亚军,跳绳队在全国残疾人运动会上摘得7块金牌。自2002年开设高中教育以来,学校向国内特殊教育高等院校输送了330余名优秀学生;自1997年开设中医康复保健职业教育以来,培养了一大批视障青年成长为有文化、有技能的按摩技师,凭着过硬的本领获得了有尊严的生活,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学校先后获得“全国特殊教育先进单位”“全国特殊教育信息化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残疾人体育先进单位”“重庆市文明单位”“重庆市教育系统先进党组织”“重庆市文明校园”等荣誉称号,并作为特殊教育学校代表在全国特殊教育工作会上作经验交流,多家主流媒体先后对学校教育研究成果进行了宣传报道。

    未来,学校将持续深入推进生态融合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在总结完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希望通过成果物化、学术研讨、合作交流等方式,推动生态融合教育从局域“小融合”走向整体“大融合”,让更多的特殊儿童在生态融合教育中获得生命的绽放。(李龙梅 周远琦)



http://www.00-edu.com/jiaoyu/2/2022-08-28/xw_9935.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