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语言是教师用于对学生传授专业知识的语言。按其在教学过程中的不同作用和不同方式,教学语言大致分为五类:
1、导语;2、阐释语;3、提问语4、应变语;5、结语。
导语。即某篇课文或某章节内容正式讲授之前教师所讲的导入语言。导入语或把新旧知识有机联系起来,或介绍有关背景材料,或撮要本课所讲内容,或渲染一种气氛,或引发一种情绪。导语的基本任务是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兴致,使他们进入预定的教学轨道。使用导语,应力求引人入胜,力戒平淡无奇。导语的设置有故事式、激发式、悬念式、猜谜式等几种。
阐释语。也叫讲授语,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时进行叙述并解释的语言。它是使用频率最高、运用最广的教学语言,一节课中常常需要多次使用它。要将一个全新的知识及学生疑惑的问题传授并解释好,如何阐释就显得非常重要。既要把概念原理等知识性的东西解释清楚,又要把怎样做的方法、要领传授好。阐释语要求规范、明了、准确、流畅,还要求针对学生特点,讲得通俗、生动、活泼,带有趣味性、启发性,使学生觉得学习是一种快乐,而不是一种负担。
提问语。这是教师以发问形式开发学生智力,唤起学生进行思维活动而使用的语言。提问是深入的阶梯,是触发的引信,是觉悟的契机。提问效果的好坏,往往成为一堂课成败的关键。好的提问语可以启发学生思考,使学生的学习变得积极主动。使用提问语应注意以下几点:(1)首先问题要清楚,目的要明确。提问要使学生一下子就能听懂,知道应该怎样回答。不能设一些不疑之问或莫名之问。教师要定好问的范围、深度和广度,然后组织好语言发问。(2)要讲究问的顺序。提问时,自己要胸有全局,先问什么,后问什么,应有条理地进行。提问一般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这样学生才能顺着老师地思路作层层深入回答。(3)提问要做到宽题和窄题相结合,使学生常处在和谐信息交流中。(4)提问要有启发性,要能促使学生思考。不要简单问“对不对,好不好”等。
应变语。应变是教育机智的表现。它是根据学生接受能力灵活调整的语言。教学过程中,师生常常处于双方活动错综复杂的状态,可能会发生一些意料之外的情况,如学生诘难,教学失误,外部冲击等。在突发事件面前,教师应从容不迫,敏锐发现问题,及时而灵活地用应变语来驾驭课堂。使用应变语要求老师有敏捷的思路,善于顺着学生考虑问题的轨迹,找出症结所在。要尊重学生,因势利导,用画龙点睛的话语使学生幡然省悟。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具备宽容精神,言语要和蔼。切不可因困窘而一味指责学生。
结语。是课文或章节讲完后,或一堂课结束时,或一个问题解决后的结束语或总结语,好的结语会发人深思并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结语的作用在于让学生当堂消化、理解、巩固强化新学知识,并帮助他们理清思路更好地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结语要求简明、明了、清晰,起到提纲挈领作用。切忌虎头蛇尾,草率收场。最好能创设耐人寻味的结语,给人以悠久绵长地感觉。要防止只作简单重复,语言乏味而无新意。常用的结语有总括式、讲评式、歌谣式、布置任务式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