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的小学语文课本中,有一篇课文是《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但在那些连课桌椅都不够、教师印试卷还用钢板蜡纸的山村小学里,老师不知道怎么向学生解释“什么是鼠标?”“上网咋回事?”——
“老师,电脑长啥样?什么是鼠标?上网咋回事?”每当学生上到小学语文课本第十一册的第八课《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提问时,当了8年山区小学教师的黄鹂,心就拧成了疙瘩,不知道怎样回答。
在广西平果县城关乡同仁小学这所连课桌椅都不够、教师印试卷还用钢板蜡纸的山村小学,学生没见过电脑,教师没摸过电脑。这一课的教学给教师带来很大难度。
黄鹂告诉记者,教材太“洋气”,太“城市中心化”,贫困山区的孩子不适应,这些问题以前就存在,今年广西很多学校推行了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2年审查通过的小学语文课本后,这个问题更严重了。
黄鹂还举了课本“洋气”的例子。语文第八册的基础训练7的作文:“你喜欢学校组织的活动吗?比如参观工厂,游览名胜古迹。选择你最喜欢的一项活动来写。注意要把活动的内容写具体,把活动的过程写清楚。”黄老师说,工厂、名胜古迹对于山区农村的小孩来说简直是天方夜谭,假如能在这一作文题中注入一些充满农村生活色彩、贴近农村小学生的内容提示,相信更能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肯德基”、“汉堡包”虽然好吃,但“茴香豆”、“烤红薯”也别有一番味道。
11月初,黄鹂老师给“小学语文教材编辑组”发了一封信,列举了上述情况,呼吁编写适合农村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使用的教材。
语文教材编写方面的专家,小学和中学《新语文读本》的主要策划者任不寐知道这件事后,给这位普通的农村教育工作者写来了一封信。
任不寐在信中称,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教育界和文化界就一直很关注中小学语文教育。但到目前为止,批评的对象主要还是语文教育的工具论,重教化而轻美感,以及背后的“成人中心主义”。黄鹂老师为这场讨论补充了一个新的论题:传统语文教育不仅是成人中心主义的,也是城市中心主义的,对于这个问题,业内人士还关注不够。
在记者的采访中,有的基层老师反映,广西的高考都撕开了口子,实行二次高考,能不能在教材上也因地制宜,推行既符合教学改革需要,又体现地方特色、适合农村地区和少数民族使用的教材?对此,教育界人士也是见仁见智。
广西教育厅教材中心的周克依说,近几年,反映此类情况的人很多,这一问题在广西具有普遍性,近10年来国家教育主管部门一直在探索教材改革,目前已有10家出版社通过了国家鉴定,获得了教材编写权,但广西不在其中。现在广西有三种教材通行:北师大版、人教版、江苏版,比起从前人教版一统天下的局面,应该说已经有了不小的进步。
至于有人提出教材分农村版与城市版,周克依称,其实人教版教材早就有农村版,但那是从经济角度考虑,内容都一样,农村版是黑白印刷,价格便宜,城市版彩色印刷,价格略高。目前,广西正在推行地方课程建设,其中劳动技能课的教材分农村版与城市版,城市版偏重社区服务,农村版则偏重农村服务。他认为,打破教材垄断,因地制宜、体现地方文化特色,应该是我们教育改革的一个方向。
对于打破教材垄断,广西北流平政初中的郑春松老师表示认同,但对于发行“农村版”和“城市版”,他认为没必要,“不能因为农村孩子没见过电脑就不提信息社会,让孩子想像一个没见过,而以后有可能见的东西,总比他根本不知道这个东西存在要强得多。不能因为追求教材的接近性,放弃开放性。”
广西师范大学中文系教学论专家黄麟生认为,“语文就是生活,生活就是语文”,我们的语文教材一定要选择与生活贴近的东西,农村生活与城市生活相差很大,所以要尽量选择两者的交叉点。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说,初中课文里有篇《奇特的激光》,激光离城市和农村学生的生活都很远,可谁都能读懂它。还有鲁迅的作品,他笔下的东西距离今天也很远,可学生还需要学习经典,因为人性与感情都是相通的。黄麟生说:“我个人并不赞成绝对的农村、城市二元化,乡土教材可以作为辅助教材,太‘本土化’可能导致学生远离开放与文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