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师 > 教学一线 > 正文 返回 打印

巧用多媒体,构建小学语文新课堂

网友投稿  2011-10-18 00:00:00  互联网


  现代社会是一个不断变革和进步的社会,是一个充满信息的时代。现代化科学技术正逐步进入我们的生活,同时也被人们广泛的认可和应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教育教学必须和现代化技术相结合。因此,现代教育技术被应用于教育之中,是教育发展的趋势。
  当前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为现代化建设培养有文化的劳动者和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生要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必须进行调整,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新一代,使他们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开放的视野,具有各种实践能力。
  随着电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多媒体技术的日益成熟,多媒体教学已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成为现代教学的一种趋势。传统的课堂教学就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材,以教师为主,教师问学生答的模式。这种模式将教学过程单纯地归结为呆板的知识灌输的过程,使教学失去了活力和动力。而现代多媒体教学则融入了图形、文字、影像、声音、动画、视讯等多种媒体,让学生手、脑、眼、耳并用,能充分地唤起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从而达到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良好教学效果。为更新语文教学观念、改革语文教学的手段和方法、展现语文教学的艺术魅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实践能力提供了崭新的天地。
  (一)巧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引领学生走进生活
  语言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孕育着丰富的语言。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即教育。教育离不开生活,尤其是儿童的教育更要适应儿童的生活。”语文教学与生活存在着互动的关系。一方面,语文课向学生展示丰富的生活内容,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塑造其人文精神,使之成为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另一方面,现实生活既是语文教育的源泉和基础,也为语文教育指引方向。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借助多媒体技术的优势,用文字、图象、声音的巧妙结合,再现生活画面,创设现实生活情境,使学生能身临其境。变抽象为直观,让学生更快、更好地学习,化繁为简,化难为易。《问银河》是苏教版二年级第二学期的一篇课文,讲述了两个天真、活泼的孩子在夏天的夜晚,抬头仰望天空时产生的联想。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课文中所联想到的航标灯、水利发电站、斜拉桥、宇宙飞船等事物离这些八、九岁的孩子较远,都不太熟悉,而银河更是个陌生的地方,学习的时候一定会有较大困难。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插入航标灯、斜拉桥有关的图片,让小学生通过图片,直接认识这些事物。另外,我还播放了水利发电站和“神州六号”升空的录象。学生看过之后,如临其境,赞叹不已。这些影音画面,大大增强了语文课堂的新鲜感和吸引力。多媒体教学把传统教学惯用的文字符号和口头转述变为具体可见可闻的、形象逼真的视听觉境界,变陌生为熟悉,化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直观,化复杂多变为简洁明了。这时,我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回忆夏夜星空的景象,想象银河的神奇,就水到渠成了。
  这样,借助多媒体的视觉效果,通过启发引导学生,让学生乐于关心身边事,在生活中学习,向生活学习,使语文课堂真正成为生活化的课堂。
  (二)巧用多媒体,感悟文本,关注学生情感体验
  兴趣是由外界事物的刺激而引起的一种情绪状态,它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低年级儿童的学习并没有明确的目的性,他们的定向能力尚处在较低的层次,他们的注意状态仍然取决于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很容易被新异的刺激活动而兴奋起来。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多媒体具有声画并茂、视听结合、动静相宜、感染力强等特点。利用多媒体的这一优势,使所学的内容图文并茂,栩栩如生,再现了学习环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强烈的探索欲望和情绪,使学生能更好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更容易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本。我在教学《云房子》一课时,先通过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房子,让学生走进生活,走近课文。接着利用多媒体演示雨过天晴的画面,让学生感受天空的美丽。然后播放欢快、活泼的音乐,出示课文内容,让学生融入课文中,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语、句子理解课文。当播放小鸟造房子的动画时,让学生转换角色,跟随课文中的小鸟一起造云房子。云房子造好以后,就推选几个学生介绍自己的房子,邀请其他同学到云房子里做客。学习完课文以后,再让学生争当小设计家(展开想象设计出最美的房子),当学生把自己设计的房子在全班展示的时候,脸上笑开了花,这是成功的喜悦。
  整节语文课,由于巧妙地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和情感,他们兴高采烈地学习着,表演着,创造着,有些段落不知不觉读了一遍又一遍,思维的火花和创新的灵感在共鸣中迸发,充分地感悟了文本。
  (三)巧用多媒体,强化训练,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能力,引导他们主动地获取知识,避免繁琐的分析和机械的练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模拟仿真的功效,来展示文字、图片、图像、声音,带领学生品读课文,感悟课文内涵,将学生带入形象生动、色彩缤纷的教学环境中,让学生的感官接受刺激,发展思维能力。同时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访问、表演,让学生在活动和游戏中快乐地学习,同时在学习中培养各种各样的实践能力。
  苏教版教材语文课本中所选的范文,最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在注重对学生的思想教育的前提下,较多地增加了语言优美、立意新奇、境界开阔的文章。学习这些文章可以陶冶学生情操,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同时也发展了他们的思维,丰富了他们的语言。一年级第一册有篇诗歌《大海睡了》,课文篇幅短小,文字优美,描述了夜晚时分大海风平浪静的景象。对于生活在江南水乡的孩子来说,大海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它的雄伟、壮观是体会不到的。而多媒体教学正好弥补了这一不足。一开始,伴随着轻柔的音乐,展示在学生面前的是夜晚宁静的大海。学生一边欣赏着大海的夜景,一边聆听着海的鼾声,充分激起了他们的朗读欲望,自由练读,同桌互读,个人读,配乐齐读,不仅让他们感悟了文本,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朗读水平。学完课文,我又让学生观看录象,进行拓展延伸,了解白天的大海有时像碧绿的镜子,一望无边;有时犹如发怒的雄师,咆哮奔腾。看后,大家争着举手发言,细说自己对大海的认识。最后,同桌或小组合作,仿照课文的语句写出自己的诗歌《大海醒了》。正如布鲁纳所认为的,教学过程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获得能力的过程。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可以给学生以思维上的启迪,触发学生思维的灵感。为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创造了条件,同时还会营造出一种愉悦、和谐、民主、平等竞争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学会了自主、合作、探讨的学习方式。
  所以。教师应巧妙地运用多媒体教学,在课内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展学生的思维,把知识向课外拓展,把问题向课外延伸,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各种实践的能力。以双基训练为根本,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自我理解,自主探究,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有个性化的自主学习过程。
  总之,在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巧妙地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感悟文本,培养能力,在教与学之间架起科学的桥梁,构建情感化、自主化、生活化的新课堂,开创语文教学的新天地。


http://www.00-edu.com/jaoan/1/2022-03-09/47123.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