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师 > 教学一线 > 正文 返回 打印

电教促学 培养能力

网友投稿  2011-10-10 00:00:00  互联网


  电化教育是采用先进的视听教育手段来进行教育活动的,它具有形声化和表现手法多样化的特点,可以将对象化小为大、化远为近、化虚为实、化静为动、化快为慢、化繁为简,使模糊的、抽象的事物变得清晰、具体,让学生亲耳倾听、亲眼所睹、亲身所感,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优化了课堂教学,提高了阅读教学效益,培养了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一、直观感知,引起“听”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因此,教师必须为学生创造和提供具体、生动、可供联想的背景,以便于理解课文。如教学《瀑布》一课中,描述瀑布的声音“有如叠叠的浪涌上海滩,又如阵阵的风吹过松林”,学生由于生活条件所限制,对这两种声音比较陌生,因而不能感知瀑布声势之壮大。此时,播放浪涌海滩,风吹松林这两种声音让学生直观感知,并在体会后加以模仿,不仅再次激起了学生学的兴趣,还突破了难点。让学生主动感知体验,使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与课文内容形成相似和谐的振动。
  二、创设情境,激发“说”的欲望
  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具有生动、形象、逼真的特点,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能提供对话的素材,并很好地激发学生对话的欲望。如教学《黄山奇石》一课,利用多媒体,使学生亲眼目睹了“仙桃石”、“猴子观海”、“金鸡叫天都”的奇妙,学习了描写方法之后,教师继续用多媒体演示了更多千奇百怪的石头,学生目睹了神奇无比的“黄山石”,说话的欲望油然而生,个个争着给怪石取名字。
  三、形象再现,营造“读”的氛围
  语文是人文性学科,只有当学生入情入境地融入到课文中的人物情感世界之中,与主人公融为一体时,学生才能全身心地投入,这样的朗读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如教学《难忘的泼水节》一课,多媒体演示周总理穿着傣族服装,背着象脚鼓出现在人群中那种全场欢乐的场面时,老师问:“同学们,你们看到了吗?”“看到了。”“看到了什么?”“周总理来了。”“孩子们欢呼啊!”老师激励着大家。“周总理来了!周总理来了!”孩子们开始欢呼了。老师又说:“有两个同学真的看到了,你们看,他们是多么激动,挥着双臂高呼着。”全班同学都挥起双臂大声欢呼:“周总理来了!周总理来了!”场面热烈极了,师生共同融入到课文中。现代教育技术成为促进学生了解历史,构建新知,培养语感,发展思维的工具。
  四、课文拓展,挖掘“写”的潜能
  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不仅创设了情境,学生注意力被吸引,同时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与思维的扩展,学生在观看思考中产生问题,形成认知冲突,从而更好地理解、认识。如教学《狼和小羊》一课时,通过多媒体的演示及课文的理解,使学生认识到狼的狡诈凶残和羊的善良柔弱。最后让学生写写“狼向小羊扑去”的结果如何,学生便文思泉涌,有话可写。有的写“小羊向边上一闪,狼由于扑得太快,而跌入河中淹死”,有的写“猎人及时赶到,只听得“砰”的一声响,狼摇摇晃晃跌倒在地”,这些结局的描写都反映了孩子们憎恨邪恶,同情弱小的美好心灵。
  总之,只要在教学中,适量、适度地运用电教媒体,并与传统教学媒体有机结合,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在高昂的情趣中学到知识,锻炼思维,开发智力,培养能力,从而真正达到深化改革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


http://www.00-edu.com/jaoan/1/2022-03-09/47138.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