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学后教,当堂练的主要目的是学生通过预习获取新知。“教是为了不教”的含义就是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预习习惯,在预习中获取知识,在预习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小学语文大纲强调指出,语文教学“要着眼于逐步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力,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习独立思考,学习怎样读书。”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力,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材将《预习》编入课例,使预习成为小学语文教材重要的组成部分,也就成为教学的重要环节,在教学中如何通过预习这一重要环节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重视预习的个体差异;预习什么,练习什么,引导学生运用工具书,网络信息和已经具备的知识及能力,自渎、自悟,使学生主体位落到实处,自学能力得到培养,思维和想象能力得到发展,实现“先学后教,当堂练”的目的,我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做法:
一、领会预习提示,紧扣训练重点。
小学语文每册教材都有一个有机联系的知识体系,每个单元都根据知识体系知识点分布安排了训练重点,每个单元的每篇课文又依据训练重点循序渐进地分解重点,安排训练。虽然每一篇课文前的《预习》是独立的,但它又都紧扣元训练重点。这个重点,教材是在单元之前用,《导读》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因此,我在备课时认真阅读教材,认真分析《导读》和《预习》之间的关系,全面领会预习提示,紧扣单元训练的重点和每篇课文的重点设计预习提纲和教学流程及课后作业,做到有目的的教学和训练。
二、围绕课文重点,设计预习提纲。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其含义就是学生先学知识,没有学会的再由教师教,然后当堂训练巩固提高。那么,先学什么?就要有一个提示,这提示就是我们通常说的预习提纲,因此,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始终坚持做到不预习不上课,每篇讲读课文都有一个《预习》,阅读课文都有一个《阅读提示》,我在教学时,根据《预习》和《阅读提示》再进行细化;精心设计预习提纲。如《一夜的工作》第一课时的预习提纲是:1、在通读课文的同时,画出生字词利用工具书,结合文章的句子进行理解;2、在书中画出周总理晚上是怎样工作的句子?3、在工作和生活上你感受到了什么?4、找出文中的中心句抄写下来。把提纲写在小黑板上或存储电脑中,课前公布给学生,使学有目的预习。这样有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从而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我在教学古诗时设计的预习提纲一般是:①读。读古诗。可放声自由读,读准字音,读熟诗句意思,读出节奏并注意句末诗韵。②想。注重关键词的理解,想想诗句意思,弄清大意。③议。同桌互议,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意思,提出凝难,想象领悟诗的意境。④诵。朗读,背诵。⑤写。默写。⑥整体感知诗意。⑦用。回顾预习过程,并用这一过程学习以后的古诗。
三、课外预习和课内预习相结合,激发预习兴趣。
1、在中、高年级语文教学预习过程中,所设计的预习提纲的内容和知识应做到比较广泛,要包括文章的作者,时代背景,诗词常识以及课文中重要人、事、景、物、地点等等内容,如果课内教材中没有相关内容,我就向学生推荐相关书籍或者分组由已学会用远程教育信息的学生到学校电教室查阅相关资料,同时,我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准备一个课外知识摘抄本,把查到的有关内容分类摘抄下来,这样既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又丰富了学生的知识积累,又能提高预习的积极性,激发了课内的阅读的兴趣。
2、重视预习的个体差异性。
一个班集体中总是存在着差异性,这是一个不可避免的客观事实,在预习中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我的做法是:首先在合作学习分组时按学习优差搭配,在预习过程中相互学习,相互交流,要求学习基础好的学生帮助和督促基础差的同学,按时完成预习任务;其次是在教学的过程教师优先让学习基础差的学生来回答预习中的问题,在回答问题中发现他们的知识缺陷,并给予弥补,使学生共同进步和提高;最后是鼓励。学生只要能写一个字,一个词,能开口讲话,就要给予表扬鼓励,不要训斥学生。往往学习差的学生胆子特别小。他们怕出错误不敢发言,通过学生发言,教师才会发现学生有没有弄明白的地方,然后再给予讲解。
四、教给学生预习方法,培养预习能力。
预习提纲是根据教材的重点设计了许多问题,学生通过自学即预习教材去解决问题,达到获得新知的目的,就需要结合教材,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安排时间有效地指导预习过程,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使学生养成认真阅读的习惯,其具体做法如下:
1、认真阅读《导读》。
在进行每一单元的教学前,首先要让学生认真阅读《导读》部分,使学生对教材有一个总体的印象,明确本单元训练的重点。
2、读、思、画、查、疑、写相结合,培养学生预习的良好习惯。
①在通读课文中感知。指导学生在认真通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学生会用各种不同的符号在文章中加上各种不相同的标记。例如:用“∥”标出课文中的自然段;用“——”标出生字词;用“‥”标出重点词语;用“=”标出重点句子;用“﹏”标出优美的句字,并反复朗读,用“?”标出不懂得地方等等,引导学生使用工具书,课外书,网络信息,查找,搜集有关资料、图片、模型、影像等资源,通过学生动手、动脑、动口、了解课文大意,初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使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②在析读课文中质疑。根据预习提纲中的问题去读书,去解决问题,把用“?”标出的问题首先在学习小组中相互质疑,再把仍解决不了的问题向教师质疑,如果学生质疑还没有掌握文章重点难点的目的我就向学生质疑,在质疑中掌握知识。
3、在赏读课文中加批注。在预习阅读这一个环节中,我要求学生要把课文中写得精彩的段落,最令人感动的地方,中心句、过渡句、总结句、修辞句以及含义深刻的句子旁边加批注,并谈谈自己理解感受和体会,培养学生的思维和想象能力。
4、在预习名作名篇或者《预习》中有写作要求的,还应要求学生写些课文的梗概或者感想,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五、加强预习检查,养成预习习惯。
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来之不易,教师要反复培养训练。一要引导学生对《预习》引起有意注意,自觉运用预习提示;二要检查学生读的效果,看看是否读得正确流利,是否懂得在书上批注,教师在检查的过程中,要注意学法指导。督促学生完成预习任务,课堂上对于在预习过程中阅读表现积极,声情并茂的学生,教师要及时表扬、鼓励,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调动其读书的积极性,使预习更好地服务于课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