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的提出
具备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是适应现代社会人际交往需要的基本素质,新一轮课程改革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从提高学生人支素养的理念出发,将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使学生具有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这一精辟的阐述,是我们当前进行课改的行动准则。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是学生语文素养形成与发展之必需。但目前的口语交际教学存在着低效、无效的问题;把口语交际教学等同于以前的听说训练。所以如何切实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口语
交际能力,成为我们急待解决的问题。
问题的分析
“口语交际”不仅要训练每个学生听和说的能力,而且要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一种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来的灵敏、机智的听说能力和待人处事能力。口语交际与“听话说话”存在着三大主要差别:1.“听话说话”常常是单方面的,口语交际则是双向互动的。参与交际的人不仅要认真倾听,还要适时接话题.谈自己的意见和想法。这样在双向互动中实现信息的沟通与交流。2.口语交际比“听话说话”更具有实用性。话题来源于学生生活,形式多是当面交谈,学生课堂上学的,正是生活中要用的,与生活实际状况没有什么明显的区别,很有实用价值。3.口语交际需要更全面的表达技巧。既然是面对面地交流、接触,就不仅需要听说能力,还需要待人处事、举止表情、临场应变、传情达意的素养和技巧。所以在如今的口语交际教学中,应切实把握新课程标准,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解决的方法和途径
一、提高学生参与程度,克服学生心理障碍。
要改变口语教学的现状,教师观念的转变首当其冲,在口语教学中,首先要增强学生的主体参与性。面向所有的学生,让全体学生都说起来。过去的语文教学中,口语训练形式单一,常常是一个问题。学生思考后,抽几人说说,其余人都成了听众。久而久之,一部分不常被提问的学生失去了表达的欲望,老师一提问就哑口无言。所以在课堂上要多采用小组讨论的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分组交流。对于学生在课堂上的窃窃私语,不要简单地认为是违反纪律而加以批评制止,而应该因势利导,尽可能多地给每一个学生都提供表达的机会,满足其表达的欲望。
另外,口语教学中,要克服学生的心理障碍,培养学生的表现欲,让学生敢说,乐于与人交际。课堂语言交流是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基本形式,也是进行口语训练的良好载体。不少学生在课堂上“金口难开”,除了前一段所述原因外,有的因为没有准备,无话可说;有的因为怕答不好答不全受老师批评同学笑话。这些消极因素的存在,阻碍了口语能力的提高,进而影响健康的交际心理的形成。如何克服学生的心理障碍?教师应努力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大胆交流。
1.树立平等意识。有的学生在与同学交流时能谈笑风生、滔滔不绝,而与老师交流时就面红耳赤,结结巴巴。这归根到底是由于交流双方地位的不平等所造成的。因此,教师必须从自身做起,牢固树立师生平等意识,在言行、情感上与学生平等相处,创设宽松、自由、信任的交际氛围,尊重学生的表达方式,多些表扬,少些批评,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时在教学中注意让学生学会以放松的表情、自信的心态与人交流;再者,也要教育学生尊重他人,学会倾听,不挖苦嘲笑他人等。
2.鼓励学生说出个性。学生是有思想、有自我意识的主体,学生的语言必须反映主观意识,想说就说,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这是儿童的天性。孩子们的话可能有些幼稚可笑,但只要他们愿意说,就不要打搅他们,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我们的教学应当维护和发扬孩子们的这种天性。提倡说出个性,借此可以培养学生独特的思维方式,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精心设计交际情境,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欲望。
口语交际是在特定的环境里产生的言语活动。这种言语交际活动,离开了“特定的环境”就无法进行。因此,我们在进行口语交际教学时,应精心创设符合生活实际的交际情境,因为只有这样,才容易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似曾相识的感觉,情绪也会因此变得高涨起来,参与口语交际的主动性就会被激发出来,学习的动力才会增强或持续,他们就会带着情感,怀着兴趣,走进“交际情境”,去作进一步的体验。要联系学生的实际创设说话情境,首先必须熟悉自己的学生,不仅掌握他们在该年龄段的心理特征,而且要熟悉他们的生活。这样,才能知道哪些话题是他们有话可说的,是他们最想说的。说话情境的创设,主要可以运用以下几种方法:情景再现法、模拟法、问题引入法、即时情景法。情景再现法,就是让学生表演现实生活中的某种说话场景,如一家人的谈话片段,家中来客时与客人的谈话片段,师生之间的谈话片段,同学之间的谈话片段等;模拟法,就是让学生表演想像世界中的某种说话场景,比如动物开会、老树讲故事、玩具对话等;问题引入法,就是结合教学内容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展开讨论;即时情景法,就是在课堂上捕捉时机,将教学内容、学生生活,以及当时的所见所闻有机结合,引出话题,于有意无意间创设说话情境,不知不觉,自然而然。
如:在教学第五册第七单元的《问路》一课时,一开始就创设情境,把事先准备的小品展演出来,然后让学生讨论说说为什么老爷爷刚开始时脸色难看不愿理小明,而后来却热情相告,从中悟出该怎样来问路。之后,再创设生活中各种问路的情景,让学生同桌或四人小组合作进行模拟表演。这样,通过创设交际情境,学生自然地进入了角色,他们在特定的情境中展开讨论,自由地发表想法,使口语交际训练由“单纯练习”变为“真实的交际”,口语交际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中得到充分发展。而模拟表演也间接地给学生提示了交际的方法,使学生有新鲜感,大大增强了交际的欲望。
三、抓好课堂这个主阵地,提高学生口语交际水平。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也是教师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主要阵地。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不是仅仅用好语文教材中设计的“口语交际”内容即可,而是应在每一节语文课中,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融入口语交际教学。
(一)在每一节语文课中,注重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l、结合识字教学,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在识字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把音读准,要说普通话;引导学生用字组词,说完整话。教师还可用儿歌形式与学生对话,如教学“水”字,可这样设计:
师:这个是什么字?生:这个是“水”字。
师:什么水?
生:河水的水、大水的水、洪水的水……
师:水什么?
生:水花的水、水果的水、水仙花的水……
师:你能用水说句话吗?
生:星湖天,我看见哥哥在水里游泳……
在识字过程中,教师还应把时间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请学生当小老师,介绍一下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个字的,并教给其他同学。不明白的同学可向小老师发问,以此促进生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在巩固识字教学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2.结合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大胆质疑积极表达自己的感受,进行口语交际。如教学《我家住在大海边》时,首先让学生在课件中感知大海的无限魅力,使学生得到初步的感受,后让学生自由朗读,自由评说,最后让学生闭上眼睛,听着大海的波涛声,想像大海的样子,再让学生分小姐说一说对大海的感受,为什么说大海这样美?你想到大海边去玩吗?玩什么呢?在小组评说后,再点名说。如此一来,每个学生都处于极度兴奋状态中,人人都跃跃欲试,课堂气氛异常活跃,不但培养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间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增进了学生间的感情。
3.结合写话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课程标准第一学段写话目标中指出:“使学生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说与写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先说后写,会降低写话的难度,使写话呈水到渠成之势,而写话则使口头语言更加规范。
在教学中,教师应善于抓住时机,引导学生有感而发,说真情写实感。如:当我们正在上课时,教室外忽然乌云滚滚,闷雷阵阵,眼看着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此时,学生们已无心听课,教师要将学生的注意力硬拉回课堂已很难,就干脆顺水推舟顺势引导学生观察天气的变化,并提出这样的问题:“你喜欢暴风雨吗?为什么?”此情此景此问题唤出了学生对暴风雨的喜恶之情。他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尽情表达着自己的真情实感。此时教师说:“你愿意把自己对暴风雨的感情记下来吗?让咱们来比试比试。”于是学生们欣然动笔,通顺、流利地写下了一片片真情。
(二)在其他学科的课堂上渗透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如:在科学课中,学生分组把各自带来的五种以上的不同的纸进行分析比较,从中合作得出纸存在的不同点,然后全班交流,既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观察比较的能力。在品德与生活课中,通过让学生议一议,说一说,使他们在受到思想教育的同时,培养了口语交际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