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师 > 教学一线 > 正文 返回 打印

黑与白的思索

网友投稿  2004-10-28 00:00:00  互联网


  (一)
  我每天都生活在灿烂的阳光底下,于是我更加的渴望黑夜,夜总让人宁静,又留给人更多的沉思。我想,在黑夜里,白色会不会格外地醒目?

  (二)
  我总是用挑衅的目光对着我的工作,我怀疑一切权威,我总是蔑视在天空飘荡的风和白云,我只相信身旁的你,和那些幼稚、天真的孩子。
  所有的学生都是我的孩子,假如我没有礼物给予你们,我愧为父亲;所有的孩子们,你们都需要我的帮助,不管你们多么优秀,只因为,你是我的孩子们。
  我和你们是不平等的,我的儿女们,站在你们的面前,我是一座大山,但是我更愿意做一条通往前方的大路,送你们一路走好。

  (三)
  我在尊重、欣赏的同时,又在批判。
  在别人批判的同时,我又在另一处地方思索。
  我们经常做的事情就是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前不久,在我所教的五年级语文科的一次单元测试中,出现这样一道题:一次发大水,水将要淹没架在上面的木板,一个人要挑水这个木板桥,有什么办法弄湿脚上的鞋?文中给出的答案是将两个水桶放在河水里,然后拉着水桶过桥。而文后的一个问题湿你还有什么方法,同学们有的答用只小船载着两个水桶跟着人一起过桥,有的回答用气球栓住两个水桶,人挑着过,更有甚者答用两架直升飞机拉着两个水桶过……唯一人:答脱掉两只鞋子别在腰间,挑着水桶过。这一位学生在我所教的班中,是一位成绩中下,被认为较“笨”的学生。我想不明白到底在我们所教育下的孩子是变得越来越聪明了,还是越来越糊涂了。
  我所崇拜的一位画家说:我学习绘画是为了忘掉绘画(的技巧)。我想,教学艺术的最高技巧便是不要技巧,一切的作秀,和为作秀而自我陶醉的行为,如同一篇抄袭的文章一样,一文不值,我们只想的是那些最简单的,也是最有效的“提着鞋子过桥”的笨招。只要有利于学生的成长,管它呢!
  我一直以为,学生写出的作文如果是不真实的,那就不值一文,最近有一件事改变了我的看法,让我觉得:小学生只要会作文,只要是自己写出来的东西,无论真假,都是成功的。我班上的一个小女孩,在一篇《我家的猫》中写到:我家的猫也钻进了老鼠洞,把老鼠咬死了。猫能钻进老鼠洞?这显然是不真实的。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掐灭了一个小女孩的美丽梦想:对自家猫的一种理想化描绘和灭掉可恶老鼠的美好愿望。难道我们在对“一个小猴子,翻一个筋斗就十万八千里”大加赞叹的同时又对“猫钻进了老鼠洞”而严加指责吗?我觉得这是不公平的。世界上存在就是合理的,谁都无法捕捉那些四处乱窜的思想小蛇。从更广的空间,更深的角度和更宽容的心态去解析、品尝那些所谓的虚假,会不会另有所获?

  (四)
  我是一只坚守着墙角一隅的蜘蛛,默默地吐丝,结网,我只能看见眼前的墙,我不知道在墙的外边,还有另一个世界,当外面的动物猛烈地撞击我的网的时候,我不害怕,因为,我最无知怕什么?
  当一个世界总是扶助(拥护)强者而抛弃弱者的时候,世界总是在沉沦之中。教育令人忧虑的倾向是偏向城市,偏向中心,却遗忘了更需要帮助,更为广阔的农村偏僻阵地。要知道农村的偏僻学校搞好了,城市的、中心的地方还用得着去搞吗?教育应该是平等的,失去了平等,剩下的只有功利和浮躁。
  在中国,现在还有多少所学校没有多媒体设备我不清楚,而示范课、优质课里无一例外地用上了多媒体。这些课对于广大的农村教师到底有多大的指导意义呢?
  我庆幸我的学校没有多媒体,当小孩子已经失去了自由、快乐等许多东西后,我们再也不能把他们想象的翅膀给夭折了。
  波兰教育家奥根说过:教育论不是凭思辩,而是凭先进的教师经验的理论概括以及观察实验,来揭示一系列规律的。我们的教育真理永远握在了没有教书的一部分人的手中,教者还有选择的自由么?只有充分的自由,才能让一个“教书匠”成为一位“教师”,而禁锢自由的各类制度使许多“教师”沦为“教书匠”,这的确是件令人悲哀的事情。
  或许真正的师生交流(互动)只不过是师生相互凝视的眼眸,是对视时嘴角的微微一笑,是轻轻地点了一点头……没有哪一种办法,比得上爱、赞赏、和相互信赖,能让彼此都融入一种美好的境界。
  我渴望自己是一块黑板,等待着黎明的第一缕阳光照亮我的心房;我总是渴望着一身的白昼光辉,然而黑夜依旧沉沉,沉沉……


http://www.00-edu.com/jaoan/1/2022-03-09/47409.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