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多年的语文课堂教学中一直坚持实施着这样一个教学步骤,就是在课文讲完后,设计两个问题让学生质疑问难:(1)同学们对整篇课文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提出来,我们共同解决。(2)同学们能对作者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吗?在每次的教学进入这一环节时,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让人感到惊喜。学生求异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不断得到发展。下面摘取几个花絮以飨读者。
一.老舍写文章自相矛盾
当我给学生讲完著名作家老舍的《养花》一文后,学生提出了这样的疑问:《养花》一文写到"在我的小院子里,一到夏天满是花草,小猫只好上房去玩,地上没有它们的运动场"和老舍的另一篇文章《猫》一文中的"它们在花盆里摔跤,抱着花枝打秋千,所过之处,枝折花落。"相矛盾。这的确是一个特殊的发现。我引导学生讨论老舍之所以这样写的缘由:
生甲:可能是猫把老舍的花弄得枝折花落,老舍很生气,才把猫赶到房上去的,(有道理)
生乙:老舍写《猫》的时候,养的花不是很多,所以有猫的活动场地,而写《养花》的时候,花养得特别多,所以就把猫赶到房上去了。(也是,《猫》是四年级的课文,《养花》是五年级的课文。)
生丙:老舍写《猫》就喜欢猫,写它抱着花枝打秋千是为了写出它的可爱;写《养花》就喜欢花,写猫只好上房去玩,是为了写养的花多。(的确,这是作者为了写作的需要。)
二.凡卡的爷爷过的生活很好
《凡卡》一文是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的作品。该文通过凡卡给爷爷写信和凡卡回忆乡下的生活两条线索来反映在沙皇统治下,城乡处处的劳动人民都过着悲惨的生活。而学生通过文中的文字却得到出这样一个结论:凡卡的爷爷过着很好的生活,乡下的老爷也是个不错的老爷。下面是课堂上的一段实录,撷取如下:
生甲:爷爷穿着宽大的羊皮袄,说明爷爷过得很好。
师:这里有"宽大"一词,说明了什么?
生甲:说明这件羊皮袄爷爷穿着不合身。
师:那么"宽大"说明这件羊皮袄原本不是爷爷的。
生甲:也许是老爷给他的,说明老爷的心很好。
生乙:爷爷白天在大厨房里睡觉,而凡卡却睡在过道里,这一点说明爷爷比凡卡过得好。
师:请同学们注意,爷爷已经65岁了,晚上还要守夜,我们现在65岁的人还工作吗?
生乙:我爷爷也60多岁了,不让他干活,他还说身体不舒服。
生丙:凡卡让爷爷在圣诞节的时候在老爷的圣诞树上摘一颗金胡桃说明老爷的心肠很好。
师:……
三.红军为什么不多派几个团去夺泸定桥
《飞夺泸定桥》记叙了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英勇夺下泸定桥的战斗经过。学完课文后,学生提出了疑问:当时敌人有两个团防守泸定桥,再加上增援的两个旅,一共有八个团,而我军只派了一个红四团去夺桥,万一夺桥失败,红军不是会像石达开一样在大渡河边全军覆没吗?毛主席当时为什么不多派几个团,这样夺桥会更有把握。(竟然敢向毛主席用兵提出异议,有胆量)。我让学生讨论。
生甲:我们红军很勇敢,一个团可以打败八个团,不需要派那么多的兵力。
生乙:因为书中说了"抢在前面,是我军战胜敌人的关键。"我军只要能在29日早晨赶到泸定桥,也就只是与敌人的两个团作斗争,因此有必胜的把握。
生丙:人越少行军速度越快。
生丁:泸定桥只是由13根铁链组成的一座铁索桥,去的人再多也起不了多大作用。
学生的质疑使课堂更显生动,我为他们精彩的质疑喝彩!
※ 此文获《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主办的全国论文大赛三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