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商报讯昨天,在余杭召开的浙江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会议传出消息:继去年杭州市余杭区、宁波市北仑区、义乌市成为国家课改实验区后,从今年秋季开始,浙江有48个县(市、区)成为省级课改实验区,实验区内的小学和初中起始年级全面进行新课程实验。而且,到2004年秋天,我省剩余的39个县(市、区)的所有小学和初中起始年级学生将全部进入新课改实验。
今年秋季开始,杭州的初中和小学生都用上了全新的教材。如今,声势浩大的新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两个多月,当我们以欣喜的目光看到了突然之间变得异常活泼的课堂、看到了游戏化的上课方式、看到教师卸下“师道尊严”的面目时,我们不无忧虑地发现了教师日渐疲惫的脸庞、家长日渐焦虑的目光。这些像画册一样的书到底怎么上才算真正体现课改精神?这样玩玩乐乐的课堂到底对升学有没有影响?与之配套的新的评价体系到什么时候才能真正出台?对新课改的“不适应症”无形中在学生、家长和教师的身上凸现,一些困惑总是挥之不去。
不适应症之一教材很简单,考试却要超“范围”,怎么办?
林女士有一个在读初一的儿子,她对新课改意见很大,在她看来,孩子现在的教材实在是太简单了,可是考试根本不是这么回事,要考许多课本上没有的东西,她很担心儿子能不能考上重高。所以她最近还在为要不要请家教而心烦。
对学生和家长而言,课程改革最现实的问题就是教学内容和未来的各级入学选拔考试是不是能有效衔接。由于小学里没有升学压力,家长的忧虑还比较少,但中学里有林女士这样想法的家长占了绝大多数。因为担心孩子掌握的知识与中考“脱节”,目前杭州就有不少家长请家教给孩子额外补课。
对症下药:考试是一种选拔,和课本本来就不是一回事
对于这个问题,市教科所的许老师指出,新教材最大的特点在于加强了各学科横向上的联系,综合性较强,并注重培养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如语文课本上就有如何到商场识辨商品和买东西的内容。新教材为了避免禁锢学生的思维而减少了一些定义性的知识,让学生通过感性材料自己去探索、研究、实验,然后自己概括和形成结论。这正是将知识“鲜活”起来。
上城区教育局副局长、特级教师朱乐平谈到家长的这个困惑时曾指出,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是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并要求实施多元化的评价,挖掘每个学生身上的亮点。而考试是一种选拔机制。家长也应该转变教育观念,看清孩子的优势和特长,从培养人才而不是为考试的角度去看待新课改。
不适应症之二新课标重能力,中考却要死记硬背,怎么办?
“新课程标准应该有新的评价方式才对,中考制度的改革什么时候才能真正出台?”“现在的新教材很重视实践能力,减少了死记硬背的内容,但现在的中考试卷还是比较倾向于原先的基础知识,这对我们的孩子来说很不公平。”其实不仅家长,老师们也反映新课程实施后,学生从课堂上的表现看确实发展得不错。但考试怎么考?考什么?按照现行的考试方式考,学生考得不好怎么办?教师们也心存疑虑。
对症下药:中考制度马上要改了
省教育厅课程研究室副主任方红峰老师说,教育部最近召开了全国国家级首批实验区专题研讨会,会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研究新教材与中考的衔接。教育部已经正式发文要求各地对中考制度进行改革。
据方老师介绍,教育部对中考制度改革的意见大约会在明年成形,因为明年全国有28个课改实验区的毕业生面临中考。余杭作为我省首批国家级课改实验区,将在后年面临这个问题。目前省市教育行政部门已经开始着手进行中考制度的改革,这批学生的中考肯定会用符合新课改理念的考试评价方式。
方老师说,过去中考考核以水平考试为主,将来中考起码会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学业水平考试;二是综合素质评定,包括学生的道德素质、学习能力、交流合作能力、运动、健康与审美等方面。新的中考制度一定不会仅凭考试成绩来定胜负,而是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发展水平。也许一些重点高中还可以在招生中进行加试,比如考虑到学生的特长、爱好等。
不适应症之三初中越简单,越觉得上高中困难,怎么办?
杭州一所民办初中教生物的林老师告诉记者,新教材和高中课程的衔接也是个问题。家长普遍反映新课程内容简单,而高中的课程没有任何变化,初三毕业后到高中一定会不适应。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也明显感受到目前初三新教材中变化的内容和能力要求与现行的高一教材衔接不上,使教师对新教材内容和难度的把握也感到困惑。
对症下药:高中课程也要改革了
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表示,家长对于“初中与高中的衔接问题”的疑虑可以消除,因为全国试行高中课程改革的方案已经成形。海南、广东等地将作为首批实验区于2004年秋季进入高中课改,届时学业成绩不再是评价高中学生的惟一标准,2007年高考制度也将适应新课程而发生变革。
据了解,“普通高中新课程试行方案”里规定,高中阶段共开设12-13门课程。语、数、英、物、化、生、史、地和信息技术、通用技术10门课程在必修课的基础上同时设立了选修课。比如:语文设有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地理设有自然灾害与防治、城乡规划与生活等实用性、趣味性较强的选修课程。新增的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选修课程有多媒体技术应用、网络技术应用、人工智能、简易机器人制作、家政与生活技术,以及汽车驾驶、建筑及其设计、服装及其设计等方面的内容。高中新课程改革的试行方案将更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具有时代特点。培养出来的学生能更好地适应激烈竞争的现代社会。
不适应症之四备课时间增加两倍,老师苦不堪言,怎么办?
新课改中“苦水”倒得最多的就是一线的老师。“现在每堂课的备课时间起码是以往的两倍。”文龙巷小学的杨老师告诉记者,使用新教材感觉最明显的是教师在教学上的创造空间比以前加大了,但教学的难度也随之增加。新课程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答案不惟一,具有开放性,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摒弃陈旧的教学模式,努力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对症下药:给学生减压了,不能给老师加压
华师大的崔允漷教授曾在一次课改会议上说,新课程实施以后教师压力明显增加并不是一地的情况,很多教师甚至感到苦不堪言,准备一堂课的教案要动用多种手段,上网查资料、制作幻灯片,极尽所能。学校还要经常查备课本、看教案。崔教授说新课标的实施是为了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在给孩子减压的时候并不能给老师加压。即便是写教案也要符合课改精神,上课的形式灵活了,教案也应活起来。可以去掉那些框框,提倡教师写个性化教案、实用教案、创新教案等。把教师从繁重的教案书写中解放出来,还“备课”本来面目。当然,对青年教师和老教师、骨干教师应“分档”要求,对那些教学经验尚不足的青年教师可以要求写详案,但如果对骨干教师还采用这种方式不仅会打击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也会限制他上课的灵活发展。
不适应症之五会教物理又会教生物化学的老师很难找,怎么办?
王老师以前教初中物理,今年开始要教“科学”,“以前心里从来没有惴惴的感觉,现在常有,就怕上不好课。”王老师说以前初中的物理、化学、生物都是分开教学的,现在一门科学课囊括了几门学科的内容,一堂课上既要做物理实验又要学化学,而他对生物和化学都不在行,所以常常有“一头雾水”的感觉。
对症下药:老师得加油,学校得培养
大关中学校长陈晓莹说,新课程实施后,科学课的推进最困难。教生物的老师没法教物理、教物理的老师没法教化学,教学难度增加。而新课程的理念之一就是要弱化各学科之间的界限,所以对老师不仅要求在所任教的学科上“专”,还要“杂”,要懂得多个领域的知识。这些都需要教师提高个人素质和扩大知识面。
市教研室的沈大安老师说,综合类课程推进困难在全国都是一个突出的现象,有些地方已经到开展不下去的程度。浙江已经算是做得比较好的。这主要和传统的师资培养方式有关,高等院校的专业设置仍然是泾渭分明,物理和化学完全是两个体系,没有综合专业的说法。要解决这个问题除了教师自身的努力外,还要从源头上对高等院校师资培养做出改革,当然这并非是一两年能实现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