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京的长江及其支流秦淮河、滁河两岸,盛产小巧玲珑、花纹美丽、颜色鲜艳的鹅卵石。因产于中外文明的雨花台,地质学上称雨花台砾石层,其砾石简称雨花石。它形成于距今1200万----300万年地质时代中新世、上新世、乃至第四世纪早期,是古长江搬运沉积的产物,后经地壳台升成为40--60米的阶地(平台)。它是南京附近重要的地层,地学家们不断研究其地质时代、成因和砾石来源。从50年代以来,在南京古砾石层内(为区别于现代河床的砾石层、称为古砾石层),得到许多宝贵的科学信息。特别是近来,在研究雨花石表面花纹时,除玛瑙外,并发现由化石构成的花纹,其中最有意义的是含辉木化石的雨花石。它的发现不仅给化石的奇特美丽的花纹以科学的解释,还对追溯砾石的来源,探索古长江的演化,都具有一定的意义。
〖你正在浏览《》提供的文章〗
70年代末,笔者在研究雨花台砾石层时,得到一颗扁平雨花石:a轴9.2厘米、b轴7厘米、c轴2.8厘米。奇怪的是砾石表面排列似芝麻状的扇尾和鸟头的花纹,酷似孔雀开屏。故此,雨花石观赏者称此石为“孔雀开屏”石。经鉴定,是一种稀有植物化石,叫辉木。从观赏石角度称之“辉木雨花石”,是在雨花台第一次发现的,具有产地和层位,是一块可供鉴定的珍贵标本。它追踪砾石来源非常有意义。同时对雨花石奇特的花纹,如“同”、“为”字形是怎样形成的,可迎刃而解,原来是辉木的中柱维管束的不同切面。
雨花石上的辉木化石(Psaroniue Sp.)是一种树蕨类,生长在距今约二亿年前地质时代的二迭纪,树高10米。当时生长茂盛,是成煤植物。辉木的木质纤维,经硅化后为坚硬的硅质,称为硅化木或木化石。所发现的雨花石上的辉木化石,只是它的一部分。辉木的横剖面:中间部分为维管束,呈带状构造,似“八卦”同心圆向外,弓形的纹为叶迹,最外圈为皮层,内有气生根呈芝麻状。辉木化石在长江上游的四川、贵州、云南等地的二迭纪煤矿和娥眉山组玄武岩层内有发现,它与火山喷发,玄武岩覆盖硅化有关。南京附近的镇江煤矿内最近发现有三种辉木化石,被定为:江苏辉木(新种)、八角辉木、辉木(未定种),其生长环境为潟湖相或滨海想沉积。辉木具有极为发达的气生根系,表明在潮湿而炎热的气候条件下,与煤层中矿化水相作用硅化的,由此证明它是成煤植物之一。云贵高原、镇江煤矿所产地的辉化石为原产地的化石,而雨花台产的辉木化石是经破碎,流水搬运磨圆成的砾石,因破碎的碎块部位不同,在搬运途中经全方位磨圆,呈现出多种奇异的雨花石花纹。前者可代表地层年代,后者可作追溯砾石来源的证据。
“辉木”一名,可能是由于生根在横切面,呈辐射状排列,形容它有如“光芒四射”的太阳光辉。辉木石质地坚硬,磨光后漂亮异常的花纹,早就引起人们的注意和喜爱。17世纪在欧洲,曾被切割抛光,作为装饰品,当作廉价宝石。在德国,辉木化石横剖面的中柱维束管呈弯曲像蠕虫,称蠕虫石,而气生根象欧洲的京鸟石。我国辉木雨花石,气生根像孔雀羽毛,维管束部分象鸟的头部,喻之“孔雀开屏”,从美学出发,真是“异曲同工”,也称巧合。
辉木生长在距今约二亿年前,那么现在还有吗?有的据考证,“沙椤”即为树蕨,为史前“刀遗”,贵州赤水河就有发现,列为一级保护动物。认为这是地球历史上冰川气候严寒肆虐时,本木蕨类大部分灭绝,在特殊地点“避难所”才幸存下来,被称为“活化石”,它是研究古生物、古地理、古气候等,难得的活标本,有重大的科学家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