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师 > 教师分享 > 正文 返回 打印

安徒生——走为上!

网友投稿  2022-03-08 00:00:00  零零社区


  安徒生一生出国旅行29次,足迹遍及欧洲,还到过北非,我们在为期两个月的时间里沿着他的旅途搜索他的形象。从北京出发,乘坐北欧航空公司的飞机,行李超重是旅行开始的第一道难题。当航空公司的雇员听到我们解释中发出的“安徒生”这个名字时,问题迎刃而解。“安徒生”,成了一路上“芝麻开门”式的魔法密语:护照问题、机舱行李超长问题、租车事宜、博物馆内拍照问题……只要口中念念“安徒生”的发音,诸事都一一顺利化解。虽然我们中国文字拼错了他名字的发音。

  在安徒生的故乡奥登塞,他的乡亲们对他名字的叫法是:“胡·塞·安诺森”。Andersen在丹麦语中的“d”是不发音的。我们今天用中文拼出的“安徒生”,以及1913年周作人在《童话略论》中介绍的“丹麦人安兑尔然”等译法,可能是转译自英语、德语。“胡·塞·安诺森”的名字被丹麦人用一种波浪起伏的语调轻巧念出,煞是亲热,煞是骄傲。

  在奥登塞街头,几乎每一个指示方向的交叉路标上,都标示着通往安徒生博物馆的方向,通往安徒生出生地的方向。街头转角、房屋间的小小庭院中,布置着安徒生童话里人物形象的石雕和铜像。中餐馆“龙凤阁”的旁边,“坚定的锡兵”勇敢无畏地单腿伫立,深圳来的王老板说这自然为他带来不少生意。不仅在奥登塞,在丹麦全国的每一家商店,几乎都能够看到安徒生作品中各种形象的玩具和小雕像。小美人鱼、坚定的锡兵、丑小鸭,还有安徒生本人形象的布娃娃,头戴礼帽,手持拐杖,和一大堆人鱼、锡兵、丑小鸭拥挤在玩具篮筐内。整个丹麦好像在开一个安徒生作品形象的展览大会。

  奥登塞的安徒生博物馆里陈列着他旅行中带回的许多物件。安徒生为自己的常年旅行准备了袖珍墨水瓶,他的许多文字就是在颠簸的旅途中即兴写就。在安徒生的手稿中,常常可以见到越写越淡乃至水白的墨水笔迹,那是旅行途中一次又一次往墨水瓶里加水的结果。路上的衣服需要自己拆洗缝补,如果出现了白的线头,就用墨水染黑。需要的话他会用花草粘贴自制的明信片。

  安徒生是“生活在别处”的诗人,是自我流放的时间囚徒。他的旅行,是他逃避责难、缓解伤痛的手段,意外地构成了他拓展思维、开阔眼界的渠道。安徒生一生的29次旅行,是一生29次的逃亡。每当他在自己的家乡遇到生活困境,遭遇到情感波折,受到评论界的责难和批评,他都会踏上奔向异乡的“逃亡路”。安徒生对待暂时无法克服的困难的策略似乎是东方的智慧:“走为上!”

  1840年12月18日是安徒生的新剧本《摩尔人的女儿》的首场演出。一想到那些苛刻的批评家,那些挑剔的演员,那些冷嘲热讽的报纸,他就想往国外逃。安徒生于1840年10月31日早早地就离开了丹麦,到德国欣赏李斯特的演奏,并且第一次在新建的铁路上体会到了火车的速度,他也是第一批乘坐火车的人,似乎是火车的速度给了他某种刺激,新年来到的时候他在意大利的圣彼得大教堂祈祷:“主啊,请赐给我作家的不朽的名声吧!”终于等到了国内传来的消息,《摩尔人的女儿》的首演观众反应冷淡,只演了三场就被撤下。他想要自杀。这时候国王给了他600元旅行津贴,这一大捆“救命稻草”把他送到了希腊,还送他穿过达达尼尔海峡,到达了君士坦丁堡。

  本来是出来躲麻烦的一路上却没躲过“通关文牒”上的麻烦。哥本哈根发给他的是一本法文护照,上面没有用他的丹麦名字,用的是“让·克雷蒂安”,在奥地利边境,在希腊海关,在瑞士山区,一次又一次地被检查讯问。终于在他从雅典通往君士坦丁堡的船上,士兵把他押监起来:“你的护照我们一个字也看不懂,我们认为你是德国人,我们准备予以逮捕,押送回雅典。”多亏一封给希腊驻君士坦丁堡大使的信函帮忙,他才省去一番周折。想想如果有今天的《申根协定》,他的旅行可能次数更多。

  安徒生的第一次远行是14岁时离开家乡,怀揣着母亲的13个克朗。后来,丹麦国王设立的“旅行奖金”成了他早期出行的经济资助。他的日记和旅行见闻中记录着一次又一次陷入经济困顿的中途又得到“旅行奖金”的欣喜。他靠这样的资助走出了被他形容为“密封的瓶子”一样的故乡,记录沿途见闻时他就是用半是写实半是想象的语言写的,他最先在国内引起注意的正是他的游记《1828和1829年从皇家岛运河到阿玛奥东端》。

  现实的此岸世界是他要躲避的,在旅行的彼岸上,他依然是一个忧心忡忡的幻想者,这不仅体现在他记录见闻的写作手法上,对旅程也常常充满假设的恐惧,尤其对生活中的细节心怀疑虑。他总是怕自己耽误火车,通常会提前数个小时到达车站,即使上了火车,他还会确信自己乘错了车。在安徒生博物馆里有一捆绳子,那是他随身携带的,预防旅馆失火,他可以用这根绳子从窗口逃生。据说在他的床边还写有一条纸带:“我睡着时看上去就像死了似的”,生怕在他沉睡时被人当死人埋掉。

  我们随身携带着林桦先生翻译的《安徒生文集》的电子版,每到一个地方,都会调出安徒生关于此地的描述材料比照。我们发现安徒生真是一个伟大的梦游者,他半是写实半是幻想的语言塑造的是一个亦真亦幻的世界。“雅典好像一夜之间拔地而起的城市,他在这里好像是个陌生人。”“威尼斯如同一只死去的天鹅浮在水面上,但是夜晚她就活了过来,向世人展示着她令人颤栗的美丽和辉煌。”他能够抓住那些恒久不变的风景特征,这使得他的游记在今天看来仍然栩栩如生。他有时却不管不顾,径直走进幻想之中,像梦游者一样写出一个缥缈的幻象。

  在佛罗伦萨的兰杜卡广场附近,有一头铜铸的小野猪,安徒生梦幻中化作一个孩子,骑在它的身上经历了一番神奇的游历,他在自己的游记《诗人的市场》里记述了这一过程,如今的学者却常常把它划归为一篇完整的童话——《铜猪》。今天的佛罗伦萨把这里作为一个重要的旅游景点,操着各国语言的导游都会讲述那纯真的小男孩奇异的一夜经历。安徒生的那一次梦游,成了无数到但丁故乡寻梦人的又一次梦游。

  德国小镇魏玛,是歌德生活了56年的地方,是产生了《浮士德》的地方。小镇的安静和美丽更让我们吃惊。我们这些来自沸腾热闹的北京人,突然来到了这样一个安静、羞涩、内蕴丰盈的地方,就像一盆炭火突然间搬到了雪地里。我们希望找到对魏玛的恰当描述,当我们翻开魏玛的旅游册子,它引用的竟是一句安徒生的话:“魏玛,不是一座有公园的城市,而是一座有城市的公园。”

  安徒生的文字,大多是在旅行的客栈和驿站写就,我们在丹麦皇家图书馆见到的许多手稿上常有漶漫的洇痕、凸凹的皱褶,透露着旅行途中天气情况和空气的湿度。安徒生的童话中有一种特殊的节奏,那也许就是旅行马车车辐搅动的节奏。另一些童话是他在旅行途中先讲述给客栈里的人们,然后循着口语的味道匆匆誊写在纸上,再大声念出句子的发音,标上停顿、重音的符号,所以别人写作是脖子累了,而他是“整天写作,舌头都累肿了”。

  1831年安徒生生平第一次见到的山是哈次山脉,他以“世界以一种奇特的方式在我眼前拓展开”来形容山给他的印象。在德累斯顿,他第一次看到了用银版法拍摄的照片。他称“银版法拍照”和火车是新时代的两朵奇葩。在意大利,他第一次发现了绘画和雕塑的魅力,他见到拉斐尔圣母像时如此激动:“感觉自己好像又获得了新生。”现实和想象的两个世界的两极似乎才是他安生的地方。
  


http://www.00-edu.com/jaoan/2/2022-03-08/43496.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